愛伊米

活在當下,做就對了!

大家好,我是小徐。

“被討厭的勇氣”,初看這書名沒太理解,被討厭還需要勇氣,什麼事被討厭的勇氣,很初淺的理解透漏了自己內心的無知,開啟書讀的第一天就被吸引。

真的是每一天的讀書,都在顛覆自己的認知;每天讀書過程的感受就是時而清晰時而糊塗,糊塗時又隱隱覺得自己懂了些什麼。

這是一本什麼書,真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活在當下,做就對了!

本書介紹的是阿德勒的心理哲學思想,能點醒你人生之路的一本書,人生不同階段讀起來,會有不同的感悟,35歲第一次讀這本書,寫下自己的理解與收穫,期待自己往後人生多次重讀這本書。

活在當下,做就對了!

阿德勒心理學不信過去和未來,只看“此時此刻”

生活中將過錯歸因於過去的事比比皆是,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因為自己出生農村,小時候沒有太好的環境和資源去讀書學習,後來語文學科學不好,作文寫不好都會說以前沒好好看書,素材積累太少,寫不出好東西;

工作以後沒有太多才能,會抱怨過去父母沒有好好培養。

因為對過去有執念,會認為我們的現在甚至未來都會受到過去的影響,這就是“原因論”。

活在當下,做就對了!

阿德勒則認為事情的順序正好反了,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促使我們的所作所為。

作文寫不好,為了促使這個目的達成,我們會做出各種反應,比如逃避,不安的情緒;我們從過去的經歷中找到了可以達成目的的藉口,比如小時候沒條件好好讀書。

其實我們的經歷本身沒有什麼意義,不會決定什麼,是我們把這段經歷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所以你想要自己的生活是什麼樣,這與過去無關,只與你自己有關,是你自己選擇如何生活。

活在當下,做就對了!

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這讓我心中一驚

生活中瞬間怒火中燒,大發雷霆的時候時有發生,總覺得這都是別人的問題,是自己無可奈何的不可抗力。

卻不曾想阿德勒則認為憤怒是一種手段,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製造的怒氣。

比如孩子不好好學習寫作業,真的瞬間來火,為了讓孩子屈服我們採用了最拙劣的手段-生氣來解決學習問題,其實真的可以捨棄“憤怒”的手段,找尋一下孩子不學習的原因,適當引導和陪伴去解決。

活在當下,做就對了!

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怎麼辦?

你是不是有過一邊抱怨生活的不幸,一邊又覺得保持現有生活狀態挺好?

你是不是時常會有自己表現的很優秀,其實內心也會感到“自卑”?

人其實真的很矛盾,每天都在那自己擰巴著,為什麼呢?

因為看不到自己,做不到自我接納,在自己的眼裡別人可能是你的對立面,總想讓別人來改變你,而自己卻從沒主動去改變。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阿德勒認為你的人生是你自己主宰的,一切皆由自己選擇。

活在當下,做就對了!

生活中面對各種不滿,卻做出不改變的決心,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怎麼辦?

——“去做”!

認清當下的自己,改變當下的生活方式,去學習,去改變!

生活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每天不可避免的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如果只是一味的不改變,你的煩惱會接踵而來,會覺得社會對你不公平。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是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認知,沒有做到自己接納,沒有認識的自己的價值,沒有看到自己對他人的貢獻,其實你很重要。

活在當下,做就對了!

每個人都隸屬於多個共同體,比如家庭、社群、單位、國家,乃至地球。不管在哪個共同體,我們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有價值的,我們要認可自己的他者貢獻,要找到自己在不同共同體中的歸屬感。

不要給自己樹立假想敵,沒有人與你競爭,把別人看成夥伴,世界就會隨之發生變化。我們不需要與任何人競爭,只要自己不斷前進即可。

活在當下,做就對了!

課題分離,注入我生活的新能量

生活中我們似乎有意無意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

阿德勒說,課題需要分離,不要把自己和別人的課題混在一起。

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課題,不需要別人干涉。

別人如何評價你,那是別人的課題,我們也無法左右。

我們能做的就是直面自己的人生,好好工作,好好愛家人,好好為國做貢獻,積極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此時我才理解書本的題目,原來我真的缺少“被討厭的勇氣”。

同樣的課題分離用在教育孩子上,孩子學習是孩子的課題,家長不要妄加干涉,可以告訴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課題,作為家長可以隨時給予幫助,但不要過多關注和妄加干涉。這個觀點選中我心了,我在努力學習並用於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書中有句話說的特別好: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

橫向關係-雖不同但平等的關係

對於教育孩子,書本中另一個觀點也讓我記憶深刻,那就是

跟孩子之間發展“橫向關係-雖不同但平等的關係”

對於教育孩子,阿德勒提出“不批評不表揚”。表揚或批評,其實就是把孩子和自己列為縱向關係,覺得孩子不如自己,需要自己去指導。阿德勒提出:對孩子可以給予基於橫向關係的援助,即不評價式的鼓勵。

讀完這本書,對自我的認識更深刻,

活在當下,做就好了!

我們要甘於平凡,接納自我,接受自己好的和不好的地方,把他人看做夥伴,多思考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並積極實踐起來。在為他人貢獻中肯定自己的價值,擁有貢獻感,找到歸屬感,獲得幸福的勇氣。

文:小徐

圖: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