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成功的教育:養出一個“眼裡有光、心裡有夢”的孩子

成功的教育:養出一個“眼裡有光、心裡有夢”的孩子

每一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怎樣培養孩子的的問題卻時時困繞著家長。記得查·艾霍爾說過,“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上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我們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選時,有這麼一個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了。他覺得:“這麼貴重的一個艙,怎麼能穿著鞋進去呢?”就加加林的這一個動作,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這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成功從脫鞋開始,實際上就是從好的習慣開始。

先與大家分享大多數家長都知道的培養孩子方法!

一、 首先教孩子學會愛、學會做人。

首先注重的是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做人要大氣,不要太計較利益,對人要有愛心,善於寬待別人,做個情商豐富的人;取得成績不要驕傲,碰到困難不要氣餒,樹立與人為善,以誠取勝,樂觀向上的人格。

二、 從小事做起,培養良好的習慣。

有個好的生活習慣將會終生受益,自己感覺好,別人也喜歡。因而我從小鍛鍊孩子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注意培養其待人接物、衛生等習慣。

三、 提供鍛鍊的機會,增強自信心。

不要總以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當遇到困難時,可以提示孩子動動腦筋,也可以鼓勵他實踐,透過鍛鍊使孩子獲得自信,增強戰勝困難的意志力。

四、言傳身教,把握時機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很多的言行是仿效父母的,因此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經常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有進步應肯定,遇到挫折要疏導,幫他分析道理,找出問題所在,以鍛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

成功的教育:養出一個“眼裡有光、心裡有夢”的孩子

所謂“靈氣”,就是孩子眼中自信的光芒,是他對於自身和所處環境一種不慌不忙的掌控和信任。沒有了這個,孩子的生命秩序勢必會遭到破壞,從而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效果。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真正地看見孩子,最大限度地呵護孩子難能可貴的“靈氣”?

成功的教育:養出一個“眼裡有光、心裡有夢”的孩子

1.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如果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不自覺就站會在孩子對立面。

孩子磨蹭怎麼辦?

孩子不肯吃飯怎麼辦?

孩子不主動寫作業怎麼辦?

其實當我們問出這些問題時,已經將孩子推出去,讓孩子站在我們的對立面,我們像是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一樣,把孩子當成“階級敵人”來對待。

反過來,如果將孩子看做是孩子,他不吃飯是因為不餓,或者消化不良沒有胃口。磨蹭不寫作業,是因為寫作業很無趣,我們小的時候,有幾個人喜歡寫作業呢?不都是在和父母的鬥智鬥勇中長大的嗎?

倘若父母有耐心一點,能夠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或者根據孩子的心性將寫作業變得好玩有吸引力,孩子又會如何不喜歡呢?

2.不要打壓孩子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會選擇性忘記。

曾經見過一對母女,小姑娘滿臉期待地說;“媽媽,明天週末,可以帶我去吃肯德基嗎?”

媽媽不耐煩地揮開女兒的手:“今天老師說,全班孩子拼音都會寫會背了,只有你還有兩個不會,你有什麼資格吃肯德基?”

小姑娘臉上的光彩迅速暗淡下去。

身為父母,我能夠理解這位媽媽的焦慮,但是,如果她能換一種方式,不要把能給孩子帶來快樂的肯德基和無趣的拼音學習掛鉤,或者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耐心教一次拼音,無論如何,都比這樣不耐煩的抱怨要強數百倍。

成功的教育:養出一個“眼裡有光、心裡有夢”的孩子

3.不要過多限制孩子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很多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怕孩子弄髒新衣而阻止在地上玩,怕發生衝突拒絕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怕孩子受傷而阻止他們跑跳……

再大一些,怕影響學習不允許唱歌,怕影響學習不允許畫畫,怕影響學習不允許參加集體活動……

其實,相比起這些,父母們不如將心放回肚子裡,蹲下來,觀察孩子如何跟螞蟻對話,弄清他為何對一片普通的樹葉有那麼大興趣,認可他喜歡社交喜歡藝術的喜好。多給孩子一些腳踏實地的生活感,讓孩子參與到平凡的生活中來,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體會。

感謝你的不限制,未來中國說不定就會多一個牛頓,一個愛迪生,一個達爾文。

4.不要只盯著書本中的知識

要知道,

大部分的知識,都是來源於生活,且最後服務於生活。

有一天晚上家裡停電,我和兒子對坐無聊,於是我翻箱倒櫃找出兩支蠟燭點上。點的過程中兒子湊過來小腦袋,好奇地問:“媽媽,蠟燭這麼細這麼長,放在桌子上不會倒嗎?會不會把我們家點著?”

我微微一笑:“你看媽媽如何變魔法,將蠟燭‘定’在桌子上。”

兒子觀察過後,被這個魔法吸引住了,他兩眼亮晶晶道:“媽媽,原來還有這個知識,這個知識我竟然還沒學過。”

我大笑,於是在我的陪護下,他熄滅其中一支蠟燭,請我點著,小心翼翼將蠟燭傾斜,用燭淚來固定蠟燭。

那一晚,這個簡單的遊戲他玩了將近半個小時,我則趁機和他講解,蠟燭點著是很危險的,哪些東西是易燃物容易被燒著,哪些則不會。

成功的教育:養出一個“眼裡有光、心裡有夢”的孩子

5.孩子的成長,父母別心急

說到這點,就不得不提一提十多年前奧運替唱風波中的林妙可和楊沛宜。

楊沛宜的父親是個真正懂得孩子成長的大智若愚的家長,他不像林妙可的父母那樣,在自己精心養育的花朵尚未成熟時,過早地將她展示在世人面前。而是選擇小心翼翼藏起這顆掌中明珠,使其在平淡歲月中學習成長壯大,在合適的時機,才選擇放手,公之於眾。

孩子的成長,最忌父母心急。

孩子像一塊橡皮泥,你想捏它什麼樣,它就會成為什麼樣!

孩子像一塊璞玉,需要你來雕琢,孩子更像一座寶藏,等待著你去挖掘。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於找到一個適合你與你的孩子的,

更重要的是你的持之以恆。

願天下父母,對子女深深的愛,能淺淺的給;未來長長的路,允許孩子慢慢地走。

願所有孩子長大後,依然能夠眼裡有光,心裡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