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遼寧一老師因男生課堂玩手機拒絕上課,該男生上前阻止被狂扇耳光

最近,遼寧錦州義縣一所高中因為一起體罰事件被網友送上熱搜。據悉,這起體罰事件的主人公是一個高中女老師和一個高中男生。當時女老師因為發現男學生在玩手機,於是就很生氣,拒絕上課,想要奪門而出,男學生看到後堵在門口不讓該老師出去,並啃求女老師先上課,上完課想怎麼解決他都成,女老師見狀怒髮衝冠,立馬朝該男生扇了一個耳光,男學生可能是怕因為他的原因耽誤了同學們課程進度,被扇耳光後依然沒有放棄,再三啃求老師繼續上課,隨後又被這個女老師連續多次扇了耳光,最後女老師還是摔門而去。目前這個女老師已經被停職。(沸點影片)

遼寧一老師因男生課堂玩手機拒絕上課,該男生上前阻止被狂扇耳光

我們自古以來在談到教育問題時,總是喜歡用“嚴師出高徒”“板子頭上出狀元”“不打不成器”等來形容體罰學生的名正言順,打板子、抽鞭子、罰跪、罰跑、罰站等體罰形式也是五花八門。古代家長和社會面對體罰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情緒激動,往往態度比較認同。就連我們敬仰的魯迅先生,小時候因為給媽媽買藥遲到,還被他老師轟出去罰站過,可見“體罰”這一教育形式應用之廣泛。

有的家長如果看不慣,老師還會連著家長一起罰。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姓朱的到一貢士家裡當家教,但每當體罰孩子時,孩子母親便讓婢女前來求情。有一天,她親自到窗前求情,老師大怒,拿著木板“界方”出來。

孩子母親見狀趕緊跑,可這老師認死理,追上後竟然打起了孩子母親的屁股:“自後橫擊臀股,鏗然作皮肉聲。

在古代,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大多數家庭的女孩子都沒文化,而男丁當中大多數也以種田勞力居多,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方圓十里有個文化人那是相當稀缺的人才。而這些文化人大多都對做官情有獨鍾,才華次一點的就給大戶人家當家庭教師,管吃管住還有高薪拿,而對於那些水平再次一點的,大部分就在農村的村塾當老師,待遇就沒有那麼好了。一般都是村裡的人給予等值的糧食,這些糧食就是這些農村教師的“工資”。古代有錢人家只是少數,多數還是以農村的貧苦人家為主。所以家長對教書先生這類稀缺的教育資源都是很敬重的,這也就逐漸形成了“尊師重教”的氛圍,當時的尊師重教更多是在於精神上的尊師重教,這也是在某種層面對教師物質收入不足的彌補。

而今,隨著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老師待遇的提高,群眾法律意識的覺醒,以及西方快樂教育思想的融入,“體罰”已經被淘汰在主流教育的行列,已經慢慢被邊緣化,並逐漸成為了“眾矢之的”。對於學習來講,本身就是苦的,任由學生任性妄為,對學生將來走向社會不利,如果去管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苦口婆心已經失去力度,那該怎麼辦?難道還要繼續苦口婆心?如果打他,罰他,這種暴力形式已經遊走在法律的邊緣,一不留神把自己摯愛的教育事業毀了,那怎麼辦?如果語言勸導沒有作用,體罰也不行,那難道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就聽之任之,任由其肆意發展嗎?對於老師來講,不管不行,管也不行,到底該怎麼辦呢?這是個世紀大難題,小編只祈禱天底下的所有好老師遇到的都是好學生,這樣的話,也就永遠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為難。

其實,相比於小學生來講,初高中學生是最難管的。他們在這個年齡段已經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對老師的人身安全已經頗具攻擊性和威脅性,是校園暴力的重災區,這給初高中老師的日常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這方面建議各個學校能夠就專門議題深入討論“體罰存在是否必要”“體罰懲戒的邊界在哪裡”給老師指一條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