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長恨歌》直寫當朝皇帝,白居易竟然沒事,原來他有個技巧

我國的歷史是君主專制,帝王是天子,萬人之上的存在,他們的威嚴很高,皇宮內的事是不可以隨便討論的。在清朝,有一個人寫了一首詩,“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它原本是一首非常優雅的詩,但是清朝的統治者認為它是一個諷刺,因為他們是野蠻人是沒有文化的,所以決得作者在諷刺皇家,就砍掉了寫這首詩的人的頭。後來又有一句:“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也被認為是他懷念明朝,諷刺清朝,便下令砍下詩人的頭顱。

《長恨歌》直寫當朝皇帝,白居易竟然沒事,原來他有個技巧

即使在宋朝很開明的“西寧變法”時期,蘇東坡也寫了幾行詩,抱怨自己對某些變法不滿。結果,他被逮捕、拷打,最後被流放到黃州。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都知道,皇上的事情是不能出被傳出來討論的。不過,當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唐朝寫了《長恨歌》。不過這首歌是關於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一首直白的歌。這首詩歌在當時非常有名,傳遍了全世界。然而,根本沒有人報道白居易,雖然白居易說的是皇帝。朝廷似乎並沒有逮捕白居易並懲罰他。

《長恨歌》直寫當朝皇帝,白居易竟然沒事,原來他有個技巧

那麼,白居易知道當朝皇帝是不能隨便說的。他為什麼還是說了?還作詩來被廣為流傳,朝廷裡沒有人懲罰白居易嗎?

可以說,白居易非常聰明,他沒有關於皇帝和辱罵皇帝的事,而是間接的描寫漢朝皇帝。

這裡面有一點道理,因為在《長恨歌》的開頭,就說“漢武帝非常重視對國家的慾望”,寫的是“漢武帝”,而不是“唐武帝”。但大家都知道,這其實只是用來反映唐朝的。

這不僅僅是一個暗示的問題。這都是關於玄宗和楊貴妃的真實故事。白居易寫得那麼真實,為什麼他沒有受到懲罰?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整個唐朝的文化生態,也關係到唐朝的朝廷。

《長恨歌》直寫當朝皇帝,白居易竟然沒事,原來他有個技巧

那時候的朝廷是一個重視詩詞歌的時代,被當時的環境徹底開啟柯,李唐最大的特點就是包容。這直接表現到在宗教上,唐不僅可以容忍道教,還可以容忍佛教和其他宗教。唐朝也容忍了從南到北的各種各樣的人。長安街在當時是一個國際大都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那裡。

唐朝非常重視詩歌。在科舉等人才選拔中,詩歌是科舉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次考試前,詩人都會寫詩給考官,給自己留下一個好印象。此外,這種做法也不被視為腐敗。

《長恨歌》直寫當朝皇帝,白居易竟然沒事,原來他有個技巧

正是因為唐代對詩歌的重視和蘊含,才使得唐代詩歌如此輝煌。當時有許多流派,包括邊塞詩和新樂府詩,它們直接表達了詩人對唐代某些做法的不滿。例如,邊塞詩實際上是對唐代疆域開放的不滿。新樂府詩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疾苦。然而,這些詩歌廣為流傳,沒有人認為這樣做是錯誤的。

李白開始是當官的,但皇帝只把他詩人來看。後來李白直接不幹,還寫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沒人認為李白是在諷刺皇帝,是在折磨李白。

《長恨歌》直寫當朝皇帝,白居易竟然沒事,原來他有個技巧

當時的唐朝保持了很好的文學氛圍,不過白居易作了《長恨歌》,但並沒有什麼影響。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那次動亂後,宮內皇帝下面官員的控制慢慢的被減弱了。

控制能力薄弱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政府與宦官專政的分離。“無論如何,分裂政權”使地方軍閥不敢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在“宦官專政”中,雖然宦官可以控制皇帝,但不能控制整個國家,更不能控制知識分子的嘴巴。

白居易他們聯名發起的新樂府運動的地位高與底,就看皇帝的努力了,君王政治控制能力的是最忌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