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這句農村俗話是何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農村民俗是出自古代封建社會,官吏一般情況下是不願意私自隨意進入普通百姓人家去的,是有諸多不為人知的難言之隱;家裡的子女成人後,父親是不能隨便進入子女睡覺的臥房的。這句古老的農村俗語,經過千百年的沉澱演變,就成為社會上當官的和家庭裡做父親的約定俗成的規矩和教條。~~

“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這句農村俗話是何意思?有道理嗎?

為什麼古代社會“官不入民宅”呢?

在古代社會,每個正統都非常偏見,把普通老百姓是不放在眼裡,認為是他們統治的物件,是不允許大小官吏不能隨意進入百姓私人住宅的。其原因在於:①是

官民孰是孰非,孰熟不清。

過去做官的要維護自己的身勢地位和官途威望。他們認為平民百姓是最野蠻、最低階、最不講道理的地方,到平民百姓家裡,將會降低官吏的身價,貶低了他們的地位,削弱了他們的威望。②

是官吏經常進入百姓家裡,被認為此官不清正,投謀不詭。

過去官吏也有監管部門,對官吏行為嚴加管束,避免結黨營私,串通謀反,貪婪枉法,以公謀私,搜刮民財等等不法做法。③

是當時官方的管理制度。

過去地方官吏,一般處理百姓日常民事糾紛,為了解決官吏辦案能夠公平、公正、公開地進行,官方也有一套明文規定和管理制度,是不允許官吏隨意進入百姓住宅的。當然,有嚴重的行為必須要受到官方的處罰的。~~

“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這句農村俗話是何意思?有道理嗎?

為什麼古代社會“父不進子房”呢?

這裡的子,不只是指兒子,還包括了女兒,過去把自己所生育的兒子和女兒,統稱為“子”,因此,這裡的子房,統指兒子和女兒睡覺的房屋。古代社會,農村有句俗語“子大避母,女大避父”。女兒成人後沒有出嫁,住在家裡,睡覺的房間是女孩子隱私的地方,父親和兄弟等男性,是絕對不能隨意進入女兒房間的。兒子成人結婚後,兒子的房間是兒媳婦隱私的地方,做父親的和兄弟姐妹等等家人,也是不能隨意進入的。這在古代也是一種文明的體現,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家庭社會的家規家訓,是家庭生活的制度和法理。在農村古代社會里,若是父親隨意進入未出嫁的姑娘房間,或已經結婚的兒子房間,都是非常不文明禮貌,有失家風,敗壞家族風俗,是一個家庭和一個家族絕對不能容忍的,就是觸犯了規矩制度,是家庭裡最醜不過的事情。~~

“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這句農村俗話是何意思?有道理嗎?

總而言之,農村俗語“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是古代社會遺傳下來的老俗語,在古老社會是民間必須遵循的規矩,在現在,仍然存在一定的積極意思,如“父不進子房”,至今仍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