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非洲人連溫飽都做不到,為啥還偷懶不種地?專家:你去也一樣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為我們解析出勤奮才是人生的終極奧義。古人為科考不惜“頭懸樑,錐刺股“,亦或為練武功聞雞而起舞,不捨晝夜。透過勤奮努力可以改變人生的軌跡,讓生活朝著一個幸福的方向去發展。

非洲人連溫飽都做不到,為啥還偷懶不種地?專家:你去也一樣

說起非洲,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貧困。貧困好像就是這個國家的代名詞,這個國家的大街小巷都透露出貧困的氣氛。導致這個國家貧困的一部分原因在於民族的惰性,非洲人大多數都很懶惰,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工作效率都能體現出懶惰。大多數的非洲人連日常溫飽都滿足不了,卻還是偷懶選擇不種地,這是為何?

很多人會認為非洲在氣候條件上比較乾旱,缺少水資源,在這種條件之下會很難種植出糧食。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因為非洲擁有著非常豐富的熱帶雨林資源。非洲很多地方雨水都很充沛,雨水充沛很利於糧食作物的生長。非洲一些肥沃的土壤可以做到一年三熟或者是四熟。

非洲人連溫飽都做不到,為啥還偷懶不種地?專家:你去也一樣

對比中國可以發現,中國雨水充沛的南方地區也只能做到一年兩熟。非洲雨水比較少的地方一般都是沙漠,其餘的地方土壤還是很肥沃的。所以非洲的自然資源還是很優厚的,非洲人民卻還是不喜歡種植,為什麼?比如埃及,埃及這片土壤有尼羅河滋養灌溉,土壤很肥沃,在這片土壤上還孕育出享譽世界的古埃及文明。

埃及擁有這樣的先天條件,卻依舊有很多的貧困落後地方。如果這些人民稍微有點上進心,其實也不至於窮困潦倒成這樣。一些人去埃及駕車旅遊的時候會發現,當地的一些居民會呆滯的站在路邊看著來往的車輛。實際上他們並不是對這些汽車很好奇,而是他們已經懶散成習,無論哪一個年齡階段的居民,身上都透露出一股濃濃的懶散氣息。

非洲人連溫飽都做不到,為啥還偷懶不種地?專家:你去也一樣

他們沒有想改變現狀的意願,坐擁著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也沒有喚醒他們內心的勤奮基因。餘秋雨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提到,埃及人的祖先是非常勤奮的,生產條件很落後的情況下也能造出震驚世界的金字塔。

這說明埃及人的骨子裡還是流淌著勤奮的血液,難不成因為祖先很勤奮,後人就要開始“乘涼”?非洲人其實和埃及人的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因為仰仗著國土資源豐富從而變得懶散,不勞而獲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惰性思想漸漸在他們腦中紮根,不願意去奮鬥,這一點就與我國勤勞的傳統美德背道而馳。

非洲人連溫飽都做不到,為啥還偷懶不種地?專家:你去也一樣

中國在中原大地上產生了農耕文明,無論是從氣候條件出發還是土壤質量出發,都遠不及非洲。而我國是人口大國,因此需要種植更多的糧食才能滿足人民需求。黃河孕育出了中華文明,是中國的母親河,但卻常會有水患,導致一部分人需要不停的搬遷,搬遷後他們就會對新的土地進行開墾。

這樣的情況下就養成了人民的勤勞意識和自強不息精神。中國的人民很熱衷於開墾土地,因此也造成了土地肥力的下降,這就讓開墾土地又一次進入高峰段。勤奮努力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的代名詞,所以中國人一向不能理解非洲人的懶惰行為。非洲的特色的農作物,可以為大家揭開他們為啥那麼貧困還不選擇勞動的原因。

非洲人連溫飽都做不到,為啥還偷懶不種地?專家:你去也一樣

這兩種植物雖然在非洲的遍佈程度不夠高,但已成為非洲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養活了非洲眾多的百姓,而非洲的土地上有很多類似的植物,這讓他們有了不種植就能有吃的資格。其中一種植物名叫“香腸樹”,這種樹木生長在非洲的草原上,樹的整體高度不高只有6到12尺。以非洲人懶散的個性,他們認為香腸樹不高反而節約了他們採摘的時間。

一串串厚重的果實掛在樹上,遠遠看上去像極了香腸,“香腸樹”由此得名。香腸樹的一個果實能有十斤重,味道香甜,含有豐富的澱粉,可以當成主食也可以用來釀酒。除了很多非洲人會食用香腸樹,非洲的一部分動物也會將香腸樹當成主食。非洲乾旱季節來臨時,香腸樹果實的需求量會大大增加。

非洲人連溫飽都做不到,為啥還偷懶不種地?專家:你去也一樣

中國也曾試圖將香腸樹引進廣東和海南,結果因為一些氣候因素不足,導致果實不能食用,只能將其當做觀賞植物。另一種植物是“麵包樹”,這種植物與香腸樹很相似,它們都非常的耐旱和喜歡光照,很能適應非洲的地理條件。

麵包樹上結出來的果實,呈現橢圓形或者是圓錐形。果實的直徑有25mm,含有非常豐富的澱粉。麵包樹的果實不能直接食用,必須要經過燒烤之後才可以食用,口感和麵包很相似,酸甜開胃,所以被人們稱作麵包樹。

非洲人連溫飽都做不到,為啥還偷懶不種地?專家:你去也一樣

麵包樹的果實產量很可觀,一棵麵包樹一年可以結果兩百個左右。麵包樹除了果實,其樹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可謂渾身是寶,木材質量也好,可以當成建築材料使用,麵包樹樹皮還可以用來製作繩索。

所以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洲人養成了懶惰的習慣,難怪專家說:你去也一樣。不過。我們始終生活在一個奮進向上的國家,環境現狀不同,仍然需要勤奮才能改變現狀,生而為人一定要有追求的目標,一生碌碌無為等於虛度光陰。

參考資料:

《進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