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知識“師父”和“師傅”兩詞有何差異兩個稱呼怎麼使用

經過數千年傳承,中華文化始終延續,彰顯了中華文化的韌性,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主要構成之一,擁有著獨特魅力。

漢字字形、字義的聯絡十分緊密,能夠直觀展現字的含義,同時語法上注重語意搭配,並非語法框架的生硬拼湊,因此漢語語法不僅靈活,同時簡約,在理解字詞本身含義的基礎上,能夠擴散開來,體會不同語境下同個字詞的深意。

但是漢字蘊含的資訊量並不小,經由各種組合、搭配,在不同語境之下,漢字有著特殊的含義,這就造成即便從小掌握漢語,在體會意義時可能仍不能全面掌握,從而生出歧義。

特別身處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中,很多人只粗略掌握漢字的常見用法,忽略漢字細枝末節處的表達,因此難以辨明一些詞語的含義。例如“師傅和師父”兩個詞語,看似簡單,但很多人不懂它們的區別在哪。

知識“師父”和“師傅”兩詞有何差異兩個稱呼怎麼使用

師傅

師傅一詞早在戰國時就曾出現,在古籍中可見蹤跡,《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不難看出,起初它在使用時用來指代教育者,和如今的“老師”之稱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師”字在夏商西周就已經出現,甲骨文中出現過“文師”一詞。“傅”則指皇宮內的教授者,古時官職“太傅”便是皇宮之內教授學生的人。兩個詞語連線在一起,其實表達了同樣的含義。

知識“師父”和“師傅”兩詞有何差異兩個稱呼怎麼使用

但該詞經過發展,也漸漸普及到了平民百姓中,不再偏指皇室內的教授者,百姓的老師同樣可以稱為師傅。與此同時,可稱為師傅的職業也隨之擴大,不再侷限於傳授文學知識的人,而是擴散到了一些技術領域,像手工藝等行業。

其原因和環境變化有關,清中後期越來越多的西方文明湧入國內,先進的技術為民眾帶去了生活上的改變,從事這些領域的人越來越多,而那些教授別人先進技術的人,也會被稱為“師傅”。

師父

相較於師傅,師父的出現要晚得多,這個詞最早在唐朝出現。在用法上,最初的師父也是用來指代老師,宋王鞏《清虛雜著·補闕》中有:“上曰:‘師父豈可與馬也。”,此用法便是指代老師。

古時注重禮節,因此對待老師往往有著謙恭的態度,在古籍中也可看出這種態度,《中朝故事》中“某當拜為師父”,拜詞便表示了敬意,另外古代師父收養弟子,教養撫育弟子,關係親如家人,舊時也有“父師”一稱。

知識“師父”和“師傅”兩詞有何差異兩個稱呼怎麼使用

但是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師父一詞有了新的用法,元明時期,佛教文化盛行,教徒數量迅速增多,而那些佛教、道教人士會被稱為師父,展現民眾對師父一詞的利用,擴展出新的含義。

兩者的不同

雖然在基本含義上,師傅和師父有著同樣的意義,能夠展現師父、弟子或師傅、徒弟這樣的關係,但是兩者存在不同。首先是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師父有著更強的感情色彩,將“父”、“子”關係納入其中,表示弟子對師父的恭敬態度,以及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但需要注意,古時的老師一般是男性,如今師父一詞並不侷限於男性,亦可用師父來稱呼女性授業者。

另外是使用範圍不同,兩者基本含義同為老師,當授業者年齡和父輩相仿,可用“師父”代替“師傅”。另外師父一詞還可稱呼僧人、尼姑等出家人,如果用師傅相稱,不僅語意不對,還不夠敬重,這一點不可混淆使用。

知識“師父”和“師傅”兩詞有何差異兩個稱呼怎麼使用

在日常口語中,很多人面對身有技藝者,往往會用“老師傅”相稱,或使用他們從事的行業和“師傅”一詞結合,變成對他們的稱呼,像“木匠師傅”、“廚師(傅)”等,這種用法同樣不能使用師父代換。因為稱呼與被稱呼者不存在師徒關係,而在含義上,只有“師傅”一詞能夠表示“對有技藝的人的尊稱”。

知識“師父”和“師傅”兩詞有何差異兩個稱呼怎麼使用

縱覽兩詞的發展、用法以及不同之處能夠看出,兩個詞語都能表示對授業者的尊重,但兩者的確存在不同之處,無論是情感表達還是用法,都有著鮮明的界限。同時在環境變化中,兩者的原本詞義有了擴大,雖然發音一致,但不可混淆。看似相同的兩個漢語詞語,深究下來差別並不少,足見漢語的精緻與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