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汽車訂閱:一把鐮刀,只割韭菜

車企正在試圖透過“熱水燙青蛙”的方式,讓車主接受:你買下的只是汽車的所用權,使用權另算的結果。

前段時間,賓士在國內推出了4998元/年的後輪轉向功能。妙就妙在,這個付費功能只針對入門款的EQS 450+先鋒版車型,在其它EQS車型上屬於標配。有媒體針對賓士付費解鎖後輪轉向功能做了投票,參與投票人數6625人中,選擇拒絕付費有6293人。

一個月後,寶馬在韓國和英國推出了月付/年付的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遠光燈輔助、行車記錄儀以及IconicSounds Sport聲浪模擬等功能的付費訂閱服務。

汽車訂閱:一把鐮刀,只割韭菜

訊息一出,旋即受到媒體和車友的質疑和批評。甚至有第三方公司公開表示:只要寶馬敢收錢,我們就敢破解;如果寶馬以此為理由拒絕給車主保修,那麼我們就直接給車主換硬體改裝。

大家的不滿集中在兩個方面:

【1】這些功能的硬體價格,已經被分攤到了車輛的售價中。車主一開始就為這個功能付費過了,結果等到要用的時候,還得二次掏錢?

【2】沒有一次性買斷的選項,想用就必須包月或者包年,大家覺得很不划算。

有個車主算了一筆賬:

我花158元人民幣/年買個網易雲會員,可以一天24小時隨時隨地播放。甚至下載歌曲後,沒網也能聽。但我花1600多元人民幣/年買一個寶馬的坐墊加熱功能,只能在冬天開車的時候用,而且有的城市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因為限號沒辦法開車。這麼一算,相當於花10多倍網易雲會員的價格,租了一個並不那麼常用到的功能,而且已經為相應的硬體支付了費用,這確實有些欺負老實人了。

事實上,這已不是傳統車企第一次推出訂閱制,也不是第一次被噴了。

01

傳統車企對訂閱制的愛:歷經坎坷,不離不棄

早在2009年,豐田就向雷克薩斯車主推出了G-Book服務。車主購買後即可享受24小時人工線上服務,隨時隨地詢問天氣預報、路徑檢索、道路救援、新聞播報等等內容。服務價格是每年840元人民幣。

放在現在簡直不敢想象,這些服務不應該是汽車自帶的功能嗎?即便車裡沒有,聯個網啥都有了,而且比話務員更快更精準。所以我為什麼要為這個功能掏錢,為了跟話務員嘮嗑?

2018年,寶馬還曾嘗試過向安裝了蘋果CarPlay的車主,收取80美元/年的訂閱費。2019年,因為使用者強烈反對而放棄。2021年,豐田又想出了一個8美元包月、80美元包年的遠端遙控開啟/鎖車的套餐。結果當時反對聲浪太高,豐田趕緊表示還要評估一下,遲遲沒敢動手。

透過訂閱制,車企們成功和消費者站在了對立面。儘管如此,福特、大眾、保時捷、通用、奧迪等車企,都在不斷花式推出訂閱付費內容。為什麼車企寧願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也要堅定不移搞訂閱制?這個問題,可能特斯拉最有資格來回答。

02

訂閱制:一顆強力吸金石

從特斯拉近幾年財報來看,特斯拉越來越像一家軟體公司了。現如今,軟體公司主流的商業模式,是按需付費的訂閱制。微軟Office 360,一年價格將近400~500元。Adobe的Photoshop,北美價格是每月將近142元人民幣;國內售價是人民幣3499元/年。

舉個例子:一個十年經驗的攝影師,光花在Photoshop上的錢,就為Adobe貢獻了將近3。5萬元的收入。如果單純賣軟體,無論如何Adobe是賣不到這麼高價格的。更重要的是,這個價格是可以動態調整的。由此,企業可以嘗試不斷提高消費者的忍耐限度,獲得更高的利潤。

特斯拉就是這麼做的。最開始,車主買特斯拉後,到手的只是一個基礎款電動汽車,更高階功能需要付費才能解鎖。

汽車訂閱:一把鐮刀,只割韭菜

拿特斯拉的主打功能“完全自動駕駛(FSD)”來說,一些車主表示體驗不錯,長途旅行的整個過程幾乎不需要進行人工干預,車輛會自行選擇路線、超車、等紅燈等,極大的緩解了疲勞駕駛的危險。

當然了,這個功能需要付費才能使用,而且價格在逐年升高。

2015年,特斯拉的FSD價格為2500美元/套。2018年,價格翻了一倍,5000美元/套。到2019年,第三代FSD釋出,價格上漲到8000美元/套。2020年漲價到了1萬美元/套。到此為止,FSD還是“一次購買,終身使用”模式。然而到了2021年7月10日,特斯拉將FSD徹底改成了付費訂閱,199美元/月。

不過,為了照顧老氪金玩家,此前購買過特斯拉增強型輔助駕駛Enhanced Autopilot(EAP)套餐的車主,支付1500美元的硬體升級費後,即可享受99美元/月的FSD優惠價格。其它諸如座椅加熱、更好的提速功能、高階娛樂服務等,都需要付費解鎖。

有資料稱,目前FSD套件在全球的選裝率大約在27%左右,正在為特斯拉帶來更多的額外收入。特斯拉財報顯示,服務和其它對收入的貢獻在不斷增加,2022年第一季度是12。79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是8。93億美元。

汽車訂閱:一把鐮刀,只割韭菜

介於以上表現,摩根士丹利認為,特斯拉的網路服務不僅前景廣闊,同時也是維持其股價上漲的首要推手。並預測這項收入到2025年將達到50億美元,2030年將達到145億美元。

New Street研究公司的分析師皮埃爾•費拉古(Pierre Ferragu)估算,到2030年的時候,特斯拉賣出一輛車,總共也就賺個7000美元。但透過付費訂閱服務,僅FSD這一項,一輛車每年都能給特斯拉帶來額外的2。3萬美元的利潤,是賣車收入的3。3倍。

同樣是搞訂閱制,傳統車企和特斯拉區別在哪兒?

03

汽車越智慧,訂閱制越好實現

如今,汽車和手機一樣,正在成為被軟體定義的硬體。

人們購買汽車,不僅考慮硬體的效能,更會考慮軟體功能和內容服務,汽車聯網已經成為基本功能。車輛智慧化程度越高,和網路的連線越緊密,車企就可以對車輛實現更精細的控制。

豐田在推出遠端開啟/鎖車訂閱制的時候,針對的是2018年以後的新款車。2018年或者更老的車型,使用該功能完全免費。之所以出現這麼精分的操作,是因為要訂閱這個功能,就必須聯網,可是老車型只能執行在3G網路下,而3G網路正在被各大運營商拋棄。例如美國三大運營商都計劃在今年淘汰3G網路,這就導致老款車型面臨無網可連的尷尬處境,豐田乾脆就直接放棄收割這波韭菜了。

反觀特斯拉就不存在這樣的尷尬,每一輛特斯拉汽車,都可以連線到特斯拉伺服器,透過OTA下載更新,隨便升級。即便使用者可以暫時透過系統漏洞破解了付費功能,特斯拉依然可以透過強制升級系統把漏洞補上,於是使用者又得重新破解一遍。而這,正是傳統車企所缺乏的能力。

並不是說傳統車企不具備OTA升級的能力,而是因為傳統車企無法像特斯拉那樣,想OTA就OTA。

控制汽車行駛狀態和實現其各種功能的,是電子控制單元(ECU)。在傳統汽車上,ECU不僅數量眾多(幾十甚至上百),而且彼此獨立。一輛車裡面可能有六七十個電子黑盒,執行著來自20個不同公司的軟體,任何功能上的升級,都需要多個供應商協同作戰,工作量是幾何倍數提升。因此,傳統車企的OTA範圍非常有限。

奧迪的OTA只能更新地圖,甚至有些車型還得去找經銷商幫忙;

寶馬可以實現資訊娛樂系統和有限範圍的高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升級;

賓士只能實現娛樂和導航的OTA升級;

本田、現代只能給少數車型提供導航、Carplay的OTA升級;

這種情況下,傳統車企唯一能控制的,就只剩下資訊娛樂了。事實上,訂閱專案中賣最好的也正是這塊。通用汽車在美國有大約1600萬輛汽車在路上行駛,其中大約1/4的車主開通了娛樂付費訂閱。

但特斯拉從一開始就瞄準了ECU的整合化,把大量ECU的控制權從供應商手中搶了過來,掌握了統一的計算機架構。這樣的結果就是,特斯拉比傳統車企擁有更高的車輛控制能力。

有多高呢?2019年,由於伺服器宕機,特斯拉車主打不開車;2020年,使用者開啟APP發現,聯上的是別人的車;2021年,由於伺服器宕機,大量車主打不開車門被鎖在車外。自己花了幾十萬買的車,能不能用,車主說了不算,車企說了才算。如果特斯拉哪天突發奇想,開關車門也要付費訂閱,那麼車主除了去法庭外,也就只能乖乖掏錢訂閱了。

而車企們正在努力向特斯拉看齊。廣汽蔚來甚至放出了豪言,稱“硬體綜合利潤不高於1%”,也就是說所有利潤都要押注在軟體上。不論訂閱制對消費者來說是不是一個好主意,但對車企來說無疑是個好模式。

歡迎來到靠硬體撐場面、靠軟體賺錢的訂閱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