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文史宴:這裡是太湖的女兒,名氣雖不及蘇杭,卻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文/劉力田

自有文人開始,人們便嚮往著江南,江南不僅僅是一片地域,更是一種文化象徵,這裡有才子佳人,有夢裡水鄉,有書聲朗朗,更是魚米之鄉。

如果說到哪裡最能代表江南,有人會說蘇州,不過其他地區的人對江南的印象往往是吃甜食,是太湖美,這些其實更是無錫的象徵,無錫是太湖的女兒,更是大家心目中江南的典型代表。

上古:吳鉤越劍,有錫無錫

1

千年之前,今天的太湖還只是一篇茫茫的海灣,滾滾長江出海口就在太湖,因為泥沙淤積,形成了長江三角洲平原,太湖漸漸變成了海跡湖,太湖邊衝擊成了一片陸地,那就是最早的無錫。

1973年,無錫梁溪橋發現了一塊古猛獁象的化石,揭示了在萬年之前,太湖北岸曾經有猛獁象,那個時候,無錫氣候溫熱溼潤,生長著茂密的森林,近似於熱帶地區,那個時候,森林湖沼中生長著眾多熱帶動物,當時這裡還不適合人類生存。

距今5000年前,無錫地區第一次出現了人類的痕跡,那就是仙蠡墩遺址,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開墾森林、種植水稻,今天人們研究,當時的先民屬於百越民族。

殷商時代晚期,相傳周朝的太王古公亶父的長子,名叫泰伯,他十分寬厚仁慈,放棄了王位,讓位給了三弟季歷,自己則逃出了陝西,來到了江南的蠻荒之地,接受了當地居民“斷髮文身”的習俗,做了當地人們的酋長,建立了“句(音為勾)吳”國,這就是著名的泰伯奔吳的故事。

這個故事被司馬遷記載之後,千年都受到質疑,吳國和越國一樣,都是百越民族建立的國家,所謂的吳越戰爭,不過是同一個民族的內戰,但是和越國自號越,大方承認自己是百越民族不同,吳國對於自己是百越人很羞恥,不惜編造了泰伯奔吳的故事,意思自己的祖先可是周王朝的王族,我們不是蠻族。

然而,今天的考古又證實了泰伯奔吳的真實性,在無錫梅村,發現了泰伯的古村落,這個土城周長3裡,外廓300餘里,城內建造了宮室住宅,這座城池長期以來變成了廢墟,被當地人稱為“故吳墟”,這座城邑顯示出和陝西周民族城邑較為相似的特徵,似乎曾經有一支周人來到了此地,建造了該城,印證了泰伯奔吳的可能性。

但儘管如此,就算泰伯是周民族,他統治下的人民大多還是百越民族,吳國長期以來被人視為蠻夷,但是因為無錫此地適合種植水稻,很快吳國開始富強,《吳越春秋》稱“數年之間,民人殷富”。

雖然,後來吳國都城遷徙到了姑蘇,但是無錫這塊地區仍然舉足輕重,因為這裡有那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

錫。

錫是一種金屬,比較軟,但是和銅結合,形成合金後卻很堅固,就是著名的“青銅”。

在鐵器時代之前,世界大多是青銅文明,尤其是商周時代,青銅不僅可以做兵器,更能做禮器,無錫的錫山出產錫,讓吳國一下子富裕起來,無錫也挖掘了很多的青銅器。

文史宴:這裡是太湖的女兒,名氣雖不及蘇杭,卻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錫惠名勝區——錫山和惠山

著名的吳越爭霸戰爭屬於蘇州和紹興的歷史,先是越國滅亡,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反過來攻滅吳國。越國成為霸主之後很快衰落,戰國時代又被楚國所滅,楚國曾經把春申君封在江南,無錫就屬於其轄境,上海的簡稱“申”也來自春申君。

吳越爭霸的歷史大家較為熟悉,無錫人也很喜歡西施,甚至說她最終被勾踐沉於太湖中,身體化作了太湖銀魚,這更渲染了勾踐的殘忍,也顯示出無錫人不忘吳國身份,對越國頗有微詞。

戰國末年,兼併戰爭越來越烈,在滅亡了韓趙魏這三晉後,強大的秦國壓迫著版圖巨大的楚國,秦楚戰爭——這場公元3世紀規模最大的戰爭掀開帷幕。

這張戰爭的規模之大,堪稱空前絕後,前後持續了4年之久,秦軍先敗後勝,最終王翦攻滅楚國,然而楚國也埋下了仇恨秦國的種子,楚人大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王翦滅楚之後,秦漢帝國相繼管轄江南地區,他們很快發現此地因為大量開採錫,已經沒有錫可開採了,就給此地冷幽默的取名“無錫”。無錫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了,雖然也有人認為這是百越語,具體什麼意思,不得而知。

無錫從誕生之日開始就歸屬蘇州管轄,蘇州當時是會稽郡郡治(後成為分出來的吳郡郡治),好比就是無錫的母親,一直管轄著它。

兩漢時期,關於無錫的記載極少,幾乎湮滅無聞,其實很好理解,當地繁榮是因為錫山,如今沒有錫可開採了,自然落寞了,據《越絕書》記載,漢朝時期的無錫城邑周長2裡,高二丈七尺,城牆採取夯土結構,前文說過,泰伯奔吳之後建造的土城周長3裡,也就是說,經過了1000年的發展,無錫從周長3裡的大城退化成了周長2裡的小城,無錫城郊更是頗為荒涼。

中古:江南崛起,梁溪鄂城

2

到了三國時期,孫權建立東吳,我們講述江南城市,從來離不開孫權,雖然他只是一個割據政權的首領,但是他佔據著江南,開發了江南,所有的江南城市的發展都能追溯到孫吳時期。

孫權為了和人口眾多的曹魏抗衡,開始大規模屯田,在京師建康南部找到了一塊屯田之處,設定了毗陵郡,無錫因為人口少,歸於毗陵郡管轄。

這一次的劃分意義重大,毗陵郡就是今天的常州,從孫權時期開始,一直到近代,無錫都屬於常州管轄,如果說蘇州是無錫的母親,那麼常州就是她的父親,千年之間,無錫一直屬於常州。

六朝時期,無錫一帶農業開始發展,一直以來發洪水的芙蓉湖得到治理,引入白蕩圩,再洩入太湖,水利的修建和牛耕技術的推廣,讓無錫的農業得到了極大發展,雖然人口還是比不上會稽和毗陵,但是城邑已經擴大了。

這一時期,無錫奠定了自己的市中心地區,就是在梁溪附近。

梁溪是無錫西南的一條河流,也是一條溝通太湖的重要河流,梁溪名字是如何由來的呢,一說東漢時期有一個隱士,名叫梁鴻,他看到百姓困苦,逃到了東海,在那兒隱居,他和妻子孟光十分恩愛,而且互相尊重,每天吃飯都舉起來和眉頭齊平,這就叫做“舉案齊眉”,為了紀念梁鴻,他居住的河流就被叫做“梁溪”。

然而也有人說,或許是因為南北朝時期南梁開鑿了這條河流,所以叫做梁溪,這兩種說法現在都有歷史學家支援。所以《吳地記》說:“梁溪,梁大同間重浚故名,或言梁鴻曾居此。”

文史宴:這裡是太湖的女兒,名氣雖不及蘇杭,卻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梁溪

六朝時期,無錫得到了極大發展,據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住宅後來捐給了寺廟,就被稱為崇安寺,後來此地一直是無錫的中心地帶,到了清代,附近的街區很是繁華,當時和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蘇州觀前街並稱江南四大特色街區,堪稱最熱鬧的四條夜市街。

說到江南,除了孫權還有個人不能不提,就是隋煬帝楊廣,前者開發了江南,後者名聲很差,但是大運河確實促進了一些江南城市的興盛,嘉興、湖州等城市都是因為大運河而興起,揚州、杭州因為大運河而興盛,同樣的,無錫的農業生產得到極大發展,也是因為大運河。

進入唐朝,著名猛將鄂國公尉遲敬德來到了無錫,修築了城池,後來人們稱之為“鄂城”,這樣一個猛將兄居然能建造一座城池,堪稱奇聞,而唐朝時期建造的無錫城就可以無錫城的雛形。

這座城市堪稱江南水鄉的典型,城市中橋樑眾多,一片水鄉澤國的風景,無錫城修建了四個城門,分別叫做煕春門、陽春門、梁溪門和芙蓉門,這四個城門老無錫人比較有感情,而且還有朗朗上口的《無錫四城門謠》歌謠:“南門豆腐北門蝦,西門柴擔密如麻,只有東門嘸啥買,葫蘆茄子搭西瓜。”

文史宴:這裡是太湖的女兒,名氣雖不及蘇杭,卻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無錫老城區一片水鄉風光

唐朝時期,無錫城開始繁盛起來,漕運的糧食從嘉興湖州蘇州等地收集後,一艘艘內河航船,從蘇州出發,穿過無錫城,經過大運河,來到東都洛陽。武則天以後,唐朝皇帝就不斷來到洛陽,因為漕運的糧食大多在此。

安史之亂之後,經濟重心南移,無錫得到進一步發展。五代十國時期,統治江南的吳越國對於無錫進一步治理。

吳越國雖然偏安一隅,但喜歡興修水利,對於江南名城的發展也是居功至偉。

到了宋代,無錫已經十分繁華,無錫的墓葬中出土了景德鎮青白瓷、杭州漆器等用品,顯示出無錫是當時東南的物資集散中心和中轉站。

宋代的繁華尤其顯示在佛教文化上,無錫佛教文化以唐朝最為流行,但是唐朝末年唐武宗滅佛,無錫佛教遭到沉重打擊。宋代之後,開始復甦,無錫建造於南朝的寺廟南禪寺經過擴建,規模宏大,號稱“江南最勝叢林”。

北宋雍熙年間,南禪寺內建造了一個雄偉的磚塔,八角七級,雕樑畫棟,每當風起時,上面懸掛的鈴鐺就會發出悅耳的“叮叮咚咚”的聲音,響徹整個無錫。宋徽宗給此塔賜名妙光塔,經過無數次重建,妙光塔至今仍然矗立在南禪寺。

文史宴:這裡是太湖的女兒,名氣雖不及蘇杭,卻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妙光塔

760年,江南迎來了一位文人,當時的無錫縣尉的皇甫冉接待了此人,大家都很奇怪,這人既不是狀元,也不是名揚天下的詩人,為何縣尉要接待他。

他就是嗜茶如命的陸羽,在當地還結識了一位和尚皎然,皎然俗姓謝,是南朝謝靈運的十世孫,這幾個人一見如故,天天品茶,就在這兒,陸羽來到了無錫的惠山,品嚐了惠山的泉水,稱其為天下第二泉。有人問,那天下第一是哪裡,是廬山康王谷水簾水。

宋時陸羽的《茶經》吸引了天下文人,經過陸羽的一番宣傳,惠山泉水名揚天下,泉水透明、甘潤可口,被譽為人間靈液,宋朝才子蘇東坡就十分喜歡惠山泉水,無數次來到無錫,就為了惠山泉水煎碧螺春。他寫了一首《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歌頌惠山泉水: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石路縈迴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惠山泉水甚至得到了宋徽宗的青睞,他在《大觀茶論》一文中特別提到惠山泉水,惠山泉水被裝入竹盒中,成為名貴貢品,每月一次,為了防止泉水受熱變質,還用冰塊冰鎮,送到汴梁城中,宋徽宗要第一時間品嚐。

文史宴:這裡是太湖的女兒,名氣雖不及蘇杭,卻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惠山泉——天下第二泉

靖康之恥之後,宋徽宗被俘虜到了冰天雪地的黑龍江,喝不到惠山泉水了,他的兒子宋高宗定都杭州後,居然也多次來到惠山品嚐泉水。而近代的瞎子阿炳就是根據惠山泉創作了著名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靖康之恥之後,無錫一度成為了宋金對抗的前線,著名的抗金名將李綱就是無錫人,他自號梁溪先生。然而,等到金朝滅亡,蒙古直接侵略南宋後,無錫又變成了前線,而一向溫文爾雅的無錫人,卻給人以前所未有的剛強形象。

宋明:孤城悲歌,東林閃耀

3

南宋末年,在蒙古帝國滅亡金朝後,南宋開始直面強大的蒙古帝國的壓力,公元1273年,死守多年的襄陽城陷落,南宋最後的脊樑骨被打斷了,滅亡只是遲早的問題。

元軍順流而下,橫掃千軍,公元1275年3月,宰相伯顏率領20萬大軍攻打常州府,只要佔領常州,湖州就暴露了,而佔領了湖州,南宋都城臨安就陷落在即了,常州之戰變得極其重要。

關鍵時刻,常州知州趙汝鑑逃跑了,常州人民組織義軍守城,伯顏十分輕視常州,稱它為“紙城”,派人射書入城招降,但無人投降,常州全城奮起反抗,甚至佛門弟子也參加戰鬥。

全民皆兵的常州城抵抗了20萬元軍50多天,中間曾經城池失陷,當時屬於常州府的無錫縣英勇戰鬥,無錫人陳炤率領2萬義軍一舉收復常州,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最終陷落,據說全城只有7人逃了出來,全城人均被屠殺(一說遭遇火災)。

南宋丞相文天祥被俘虜後,北上路過常州,看到常州的景象,悲從中來,寫下了《常州》一詩:“山河千里在,煙火一家無。壯甚睢陽守,冤哉馬邑屠。”將常州比作安史之亂中對抗安祿山大軍的睢陽城。

伯顏攻克常州後,猛攻無錫,在無錫五牧,勇士尹玉和元軍搏鬥,率領500殘兵大戰元軍,身上的盔甲被射滿弓箭,仍然不投降,被俘虜後,破口大罵元軍,被棍棒活活打死,最終500殘兵只有4人身還,無錫被元朝攻陷。文天祥來到無錫時同樣寫了一首《過無錫》:

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從鼻欲辛。

夜讀程嬰存國事,一回惆悵一沾巾。

而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後,也被殺害,無錫人緬懷文天祥,在他被囚禁過的黃埠墩,建造了一座正氣樓,紀念文天祥。

明朝時期,無錫人們慘遭明朝製造的倭寇的侵襲,無錫知縣王其勤帶領無錫人民多次殺退倭寇。不過對於明朝來說,最大的威脅不是倭寇,而是朝廷裡面那些奸黨,無錫因為東林書院名揚天下。

文史宴:這裡是太湖的女兒,名氣雖不及蘇杭,卻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無錫的驕傲——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建造於北宋時期,當時是程頤的弟子楊時來此講學建造的,宣講理學。此後一度被廢棄,明朝中後期得以重建。讓東林書院蜚聲全國的,是顧憲成和高攀龍,他們在東林書院講解程朱理學,同時招收天下正直學子。

一時間,東林書院名聲大噪,還得到了無錫知縣和常州知府的支援,無錫成為了全國最受矚目的學術中心。

東林書院和其他書院本來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顧憲成此人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在東林書院門口寫了一副著名的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同時,東林書院格外注重人的品德,東林講學的中堅分子被稱為“東林八君子”,因為東林書院學術水平高,聲望好,很快就有了極大知名度,書院培養了很多的正直官員,在朝廷中敢於與皇帝、宦官和不負責任的內閣輔臣對抗,保護市民和農民。

經過晚明三大案,東林人士因為堅持原則,被浙黨、楚黨、齊黨、昆黨、宣黨嫉恨,等到天啟皇帝即位後,魏忠賢當權,這五黨投靠魏忠賢,形成閹黨,東林人士和閹黨又開始了鬥爭,他們本非朋黨,只是見解相近的正直士人,但被閹黨誣陷為“東林黨”,加以駭人聽聞的迫害。

魏忠賢很快丟擲《東林點將錄》,有預謀屠殺東林人,共殺數十位知名的東林人士,除了顧憲成已經病死外,其餘的全部死於非命,65歲的高攀龍也要被逮捕,家裡人很擔心,他卻神態自若,說這是預料之中的,有什麼可畏懼呢?當晚便投湖自盡。

根據明末筆記《碧血錄》記載,當東廠來到江陰,逮捕東林人士李應升的時候,市民圍觀的有幾萬人,一個賣甘蔗的10歲小孩,罵道,為什麼殺江南這麼多好人,他拿起削甘蔗的刀,直接把一個胖特務的屁股上削了一塊肉,丟在牆邊餵狗,市民齊聲叫好,等到東廠再去找賣甘蔗的時,找不到了。雖然《五人墓碑記》記載的蘇州抗閹黨比較出名,但是無錫也是當時對抗閹黨的主要陣地。

到了南明弘光政權,閹黨又沉渣興起,餘孽馬士英、阮大鋮等又開始瘋狂迫害東林人士,最終南明朝廷也很快滅亡。無錫人計六奇痛恨閹黨和南明昏君奸臣,寫下了著名的筆記《明季南略》和《明季北略》,成為研究晚明史的重要資料。

而無錫人民的錚錚鐵骨在江陰達到了頂峰,1645年,夏天,清軍猛攻江陰,江陰典史閻應元率領部下抗清,為了對抗多爾袞在南京頒佈的剃髮令,江陰展開了強烈的抵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江陰以16萬的市民對抗24萬清軍的猛攻,清恭順王孔有德用200門紅衣大炮轟炸城牆,江陰也拒不投降,經過81天的戰爭,江陰全城死光,卻留下了寧死不屈的傳說。

晚近:四大米市,物流中心

4

諷刺的是,雖然清朝初年有過這樣的經歷,無錫最大規模的發展卻是在清代。

清朝無錫城人口眾多,形成了今天所見的無錫古城,無錫人暱稱為“烏龜殼”型。在清末,經過長期發展,無錫縣冠絕天下,經濟僅次於上海和廣州,被譽為“小上海”。

清朝中期,無錫就和江西九江、安徽蕪湖、湖南長沙併成為天下四大米市,依靠元朝重新開挖的京杭大運河,無錫的稻米運往全國各地。因為耕地飽和,大量農民紡紗織布,意外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無錫被譽為布碼頭和絲碼頭,整個東南地區的紡織都從此處運往全國。

文史宴:這裡是太湖的女兒,名氣雖不及蘇杭,卻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繁華的無錫碼頭

因為紡織業發達,清末開始,無錫很早就出現了民族工業,1902年,周舜卿建立了中國第一家機械繅絲廠——裕昌絲廠。

此外還不得不提著名的榮氏兄弟,榮宗敬和榮德生這榮氏家族是無錫土著,頭腦靈活的他們,建立了保興麵粉廠,隨後擴充套件到了紡織行業,開辦了振新紗廠,此後建立了龐大的資本帝國,現在的中信集團也是榮氏家族所有。

同時,無錫因為出產蔗糖和糯米,也形成了獨特的嗜甜的習慣,今天提到無錫,大家想到的就是醬排骨,相當的甜,可能有的人不習慣,但還是很有特色的。

文史宴:這裡是太湖的女兒,名氣雖不及蘇杭,卻是江南的典型代表

無錫美食醬排骨

清代開始,無錫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江南的代表之一,大家一直以來喜歡的《秦淮景》其實是由江南民間小調《無錫景》改編而來。

無錫一直以來缺乏風景名勝是一個遺憾,既然是太湖的女兒,當然要好好利用太湖,人們早就發現,雖然太湖很廣大,但是無錫這邊風景最好,橫臥無錫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像一個烏龜,被稱為“黿頭渚”,清朝開始興建了一系列建築,今天黿頭渚成為無錫著名的景區。

此外,無錫最早在90年代就開始興建影視城,無錫影視城成為最早的一級影視城,三國城、水滸城等蜚聲國內,筆者從小第一次外出旅遊便是去三國城旅遊,雖然後來遭到了橫店影視城等強烈衝擊,但近幾年利用湖山之美又開始吸引大量影視劇前來,比如前不久的《新白娘子傳奇》,就是在無錫影視城拍攝的,裡面的西湖其實都是太湖。

改開以來,無錫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也造成了轟動全國的太湖藍藻汙染,在經過十年治理後,開始了經濟轉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同時無錫利用自己在南京、蘇州、揚州、杭州中間點的地理優勢,成為了眾多快遞公司華東物流中心,文軒網等公司都將物流倉建造成了無錫普洛斯物流園,2018年,無錫GDP排名中國第14位,高於鄭州、濟南等省會城市。無錫,未來可期。

在無錫,慢下來,慢慢走,捏一朵路邊的小花,慢慢欣賞,這才是生活。無錫真是一座可以讓人把心靜下來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