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項羽為什麼甘心在烏江邊自刎因為他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後世有許多讀者認為:如果項羽聽從了烏江亭長的勸告,願意退回江東招募子弟兵,那將來一定會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因為從前的項羽就是率領八千子弟兵,打拼成了天下霸主。

項羽為什麼甘心在烏江邊自刎因為他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項羽率領八千子弟兵,打拼成天下霸主,自然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可在當時,以幾千人起家,迅速成為擁兵數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亂世梟雄,多得數也數不過來。

陳勝吳廣只有九百人,但很快就拉起幾萬軍隊,天下諸侯紛紛響應,拉開了秦帝國土崩瓦解的序幕。

周文拿著陳勝授予的將印,率軍一路向西,很快就聚集起幾十萬大軍,一鼓作氣攻入函谷關,打到了咸陽城附近。

武臣拿著陳勝授予的將印,率領三千人,幾個月時間就席捲整個趙國故地。

彭越率領一百多人,很快就擴充到一千多人,一年多時間就擁兵三萬了。在楚漢相爭時,成為舉足輕重的諸侯。

英布只是一個刑徒,趁亂拉起一支千餘人的隊伍。在項羽分封諸侯時,就已成為一方諸侯。在楚漢相爭時,成為舉足輕重的諸侯。

劉邦率領三千人起兵,只用了一兩年時間,就成為與項羽旗鼓相當的諸侯。甚至把項羽打得孤身逃到了烏江邊,最終一統天下。

項羽率領八千子弟兵,打拼成天下霸主,自然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在看完上述諸人的表現之後,卻可以發現:項羽的這種表現雖然了不起,卻說不上神奇。因為許多比他起點更低的人,也取得過類似的成就。

項羽為什麼甘心在烏江邊自刎因為他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論述:項羽率領八千子弟兵,打拼成天下霸主。但在他坐擁九郡之地,擁兵數十萬的時候,他身邊的人卻逐步減少。當項羽從垓下突圍時,身後還跟著800人,來到烏江邊上的時候,只剩下了28個人。

在這種背景下,項羽跑到江東,江東父老會怎樣看項羽呢?以項羽現在的人氣,真的還能迅速聚集起一支軍隊嗎?我們不知道。

而且,劉賈率軍入淮,迫使楚國大司馬周殷投降,英布率軍與劉賈會師。所謂的烏江,根本不能擋住劉邦、韓信和彭越的軍隊。項羽回到江東,恐怕連腳都沒有站住,就會再次面對劉賈、英布、劉邦、彭越和韓信的軍隊圍剿。

在項羽死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浪潮已經快過去了。一個人手上沒有龐大資本,又沒有投個好胎,基本是不會有什麼出頭之日了。眾多擁有廣闊地盤和精兵良將的亂世梟雄們紛紛被淘汰出局,這也是天下將定,人心思安的表現。項羽在此時輸得一無所有,如果還是妄言翻身,只能是痴人說夢。

項羽為什麼甘心在烏江邊自刎因為他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人的成功,與他的個人能力分不開,但更多的是時局和運道。

如果陳勝沒有趕上秦末的大變局,以他的地位,肯定不能振臂一呼就讓千萬人響應。

如果劉邦沒有趕上秦末的大變局,以他的地位,肯定也只能終老沛縣。

我們總相信,英雄可以超越時勢。其實,英雄只是時代的產物。

在適應英雄成長的年代和環境裡,陳勝振臂一呼,就可以讓龐大的秦國土崩瓦解。韓信、英布和彭越都出身底層,卻可以封王拜相,成為影響時代的大人物。區區豐沛兩縣,封侯拜將和封王為相的人車載斗量。

項羽趕上了秦末的大變局,成為時代的風雲人物。但當這種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日趨穩定之時,項羽卻輸得一無所有,這本身就證明項羽敗局已定。

項羽為什麼甘心在烏江邊自刎因為他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