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為什麼對人類屍體會覺得恐懼,對動物屍體卻無動於衷

人為什麼對人類屍體會覺得恐懼,對動物屍體卻無動於衷

為什麼人對動物的屍體不覺得恐懼,只對人類的屍體或殘肢感到恐懼呢?這是為什麼?

人類對屍體的恐懼是死亡相關恐懼的一種,被稱為屍體恐懼。

至於這種恐懼的物件,是對人屍體恐懼,還是對動物屍體恐懼,主要取決於所接受的相關“教育”。

我們知道,恐懼和焦慮是兩種情緒反應,是我們生存所必須的。

因為,恐懼和焦慮物件是可以對我們造成危險,或者被我們認為可能會對我們造成危險的事或物。

如果我們失去恐懼和焦慮反應,我們將會失去對很多危險的警覺和害怕,我們也就不能遠離和避免這些危險。

也就是說,所有會對我們構成現實或者潛在(哪怕僅僅是我們認為可能)危險的事或物都是我們所恐懼和焦慮的物件。

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是一切危險的終極結果。

因此,人類對死亡,以及死亡相關的事或物具有最高等級的恐懼和焦慮。

人為什麼對人類屍體會覺得恐懼,對動物屍體卻無動於衷

這種死亡相關恐懼或焦慮主要包括對死亡的恐懼,醫學上稱為死亡焦慮。

人為什麼對人類屍體會覺得恐懼,對動物屍體卻無動於衷

和對屍體(人或者動物屍體的恐懼),

人為什麼對人類屍體會覺得恐懼,對動物屍體卻無動於衷

以及對與死亡相關的事或物的恐懼,比如,墓地,墳墓,送葬儀式,殯儀館,以及死者穿過的衣服和用過的物件等,這種恐懼被統稱為屍體恐懼。

恐懼,從何而來?

恐懼,可以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的。

其中,寫進基因的先天性恐懼很少見,比如,老鼠怕貓,就被認為是一種先天性恐懼。

更多的恐懼是後天習得性(學習獲得的)。

死亡相關恐懼是一種習得性恐懼。

屍體恐懼的習得

人類對屍體的恐懼,本質上還是一種死亡恐懼,因為屍體,或者與死者相關的事或物可能具有潛在的致死危害性。

這種潛在危險性首先來自於古代對惡性傳染病的無知和無能為力。

事實上,一些型別的傳染病的確可以透過屍體或者死者接觸的物體來傳播,被傳染者可以染病,甚至死亡。

由於古人沒有能力認識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就產生出很多玄虛的說法和禁忌,包括不能沾上人死前的最後一口氣,或者死者接觸過的物體,否則就會被“過”上病,甚至造成死亡。

世界範圍內的人們,經常以超自然力量來解釋這些危險性和危害,這就是諸如吸血鬼,各種惡魔,鬼魂等。

人為什麼對人類屍體會覺得恐懼,對動物屍體卻無動於衷

在我國,鬼魂常常被賦予索命的“技能”。

人為什麼對人類屍體會覺得恐懼,對動物屍體卻無動於衷

但是,對於具體的個體,我們並沒有這些相關的直接經驗或者體驗,這些恐懼是怎麼的來的呢?

當然是“學習”獲得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就對此作出了很形象地註解。

人為什麼對人類屍體會覺得恐懼,對動物屍體卻無動於衷

問題是,這種學習並沒有專門的學校,也沒有專業師資,沒有考試考核,更不會發畢業證、結業證和學位證。

這種學習從我們可以跟人交流的幼年早期就會開始,老師主要是家人、朋友,以及接觸到任何人。

特別是在古代,在農村,幼兒開始的早期的“社會教育”主要就是恐嚇教育,包括死亡和死亡相關的“恐嚇”教育,其中最為普遍和普及的應該是各色鬼故事。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學習也會結合自身直接或者間接的經歷作為“實習”來加以強化。

比如,幼年失去至親,或者看到其他人失去至親,都會產生對死亡相關的恐懼和焦慮。

這其中,當然包括對屍體的恐懼。

至於是對人類屍體,或者動物屍體更加恐懼,主要取決於這種既沒有任何教育大綱、也沒有規劃的隨機“死亡教育”的具體內容。

顯而易見,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這種“死亡”教育,“理所當然”的物件是人類,因而絕大多數人屍體恐懼的物件自然是人類屍體;

然而,這種死亡相關的“恐嚇”教育是泛化的,這種習得性恐懼的物件也就不會侷限於人類屍體或人類死亡相關的事或物,有的人也會對動物死亡相關事物產生恐懼。

這也就是本問題最終的答案。

死亡相關的恐懼症,和屍體恐懼症

如上所述,恐懼和焦慮是人類賴以生存正常情緒反應。

但是,如果這種焦慮和恐懼反應超出生理範疇,呈現非理性恐懼、軀體反應和非理性迴避等三大特徵要素,就會變成醫學上的焦慮症。

死亡相關的恐懼從大的方面來說屬於廣泛性焦慮症範疇。

其中,死亡恐懼症(Thanatophobia),在醫學上稱死亡焦慮症(Death Anxiety )。

而屍體恐懼症(Necrophobia)並不是一個醫學術語,而是廣泛存在的各種恐懼症的一種。

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屍體(無論人類,還是動物),以及死亡相關的物或事這些原本不會產生實質性危害的因素“怕得要死”(非理性恐懼);產生諸如心跳加速、出汗、顫抖等軀體症狀;以及“死活”都要避開的“非理性迴避”。

在某些人,哪怕是看到路邊的一隻麻雀屍體也會導致屍體恐懼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