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智慧電動汽車銷量持續增長 歐菲光智慧汽車多項前沿技術實現量產

5月25日,億歐智庫釋出的《2022中國智慧電動汽車前沿科技量產應用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智慧電動汽車銷量約為133。3萬輛,預計2022年將達到271。5萬輛, 2025年將達到838。2萬輛,在新能源汽車銷量中的滲透率達到61。7%,中國智慧電動汽車銷量持續增長。在物聯網和碳中和驅動發展下,中國智慧電動汽車前沿科技邁步向前,消費者需求拉動著前沿科技量產。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智慧電動汽車智慧網聯領域前沿科技按照類別和階段可以劃分為二十項,其中主要包括鐳射雷達、4D毫米波雷達、大算力車軌級計算晶片、整車資訊保安防護、XR拓展現實、L3級別自動駕駛和車路雲一體化,涉及一經科技、歐菲光、地平線等企業。

報告篩選出中國智慧電動汽車前沿科技量產應用關鍵企業名單,相關入圍企業在賽道基礎之上,展現了自身可靠的量產應用實力,是中國智慧電動汽車前沿科技加速落地的關鍵支點。

其中歐菲光入圍“智慧網聯”榜單。作為跨領域賦能平臺,歐菲光在汽車業務方面,為車企提供智慧網聯賦能,包括智慧網聯、新能源、整車綜合。

智慧電動汽車銷量持續增長 歐菲光智慧汽車多項前沿技術實現量產

歐菲光是一家國際化平臺型企業,從2015年開始切入智慧汽車領域,透過收購華東汽電和南京天擎,順利成為國內整車廠商的Tier 1供應商,目前已取得20餘家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商資質,並積極進行國外汽車廠商的供應商資質認證。公司依託在光學光電領域的技術優勢,深度佈局自動駕駛、車身電子和儀表中控,以光學鏡頭、攝像頭為基礎,延伸至毫米波雷達、鐳射雷達、抬頭顯示(HUD)等產品,豐富產品矩陣佈局。

報告盤點了歐菲光在智慧汽車領域前沿技術。在智慧駕駛方面,歐菲光擁有ADAS前視攝像頭多目調焦演算法及工藝、多模式角環繞毫米波樂達、數字化4D毫米波雷達、純固態車規級鐳射雷達、自動泊車輔助系統、行泊一體駕駛域控系統等前沿技術;在智慧中控方面,擁有三後視流媒體及外後視鏡、AR-HUD等前沿技術;在車身電子方面,擁有整合乙太網關的車身域控制器、基於UWB技術的PEPS系統等前沿技術。

此外,歐菲光還能實現跨域融合中央計算,包括駕駛域控系統、智慧中控系統、車身域控系統的融合。

歐菲光智慧汽車業務全面發展,在前沿技術量產案例方面,以多元業務能力形成了“多點開花”的情況,包括高解析8MP多目攝像頭、艙內攝像頭、自動駕駛域控系統、車身域控制器、車載COB工藝攝像頭等多款產品。

智慧電動汽車銷量持續增長 歐菲光智慧汽車多項前沿技術實現量產

其中,歐菲光已成功開發高解析8MP多目攝像頭,涵蓋前視多目攝像頭、側視攝像頭與後視攝像頭,將搭載多款車型陸續量產。其中,前視多目攝像頭模組分別覆蓋30度/60度/120度向前視野,要求多目攝像頭之間光軸平行度偏差小於1°,感測晶片平面XYZ軸的方向偏移小於1mm,現有的工裝裝置水平很難達到。歐菲光自行開發多目調焦演算法,並按照自己的研發成果對現行工裝裝置進行了升級改造,可以完全滿足產品設計要求,同時產品良率也有了大幅提升。

此外,歐菲光的艙內攝像頭於2022年3月在問界M5車型上實現量產。問界M5車內視覺感知系統,支援3D人臉智慧識別。該車內視覺感知模組,是由歐菲光提供的具有VGA解析度的車載ToF模組,車載行業率先實現首發量產,人眼安全透過法規認證,模組具有可配置感興趣區域的特殊矩陣雙ToF畫素;在黑暗、明亮的不同光照條件下,每個ToF畫素可同時測量距離和振幅,也可在強陽光條件下擴充套件動態範圍。另外問界M5的DVR攝像頭模組、 OMS艙內攝像頭模組等8M高畫素配置均為歐菲光提供,為業界領先發布。

事實上,歐菲光在車載攝像頭上眾多產品已經實現了量產。

目前,歐菲光2M前視三目、8M前視雙目即將量產;3M和8M周視後視攝像頭已量產;1M和2。5M環視攝像頭均已量產;帶加熱功能的2M電子外後視鏡攝像頭已量產;艙內DMS和OMS攝像頭,1M和2M均已量產,5M正在研發;車載ToF產品,具有VGA解析度的車載ToF模組已實現首發規模量產。另外,事件驅動相機模組也在緊密開發中。

在毫米波雷達方面,歐菲光釋出了新一代短距毫米波雷達(77GHz),並且基於該毫米波雷達重點推出倒車輔助系統(PAS)、艙內活體檢測系統、自動泊車(APA)/代客泊車(AVP)等各類場景的解決方案;中距、長距和4D等毫米波雷達產品也將推出,以滿足更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和感測器需求。此外,歐菲光還正在研發純固態鐳射雷達,內部沒有任何的旋轉結構,可以最大程度保障鐳射雷達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預計今年將會有小批次的出貨。

中國智慧汽車領域的創業潮仍在持續,行業不斷有新車企、新品牌湧現。依託領先的光學制造能力與經驗,以及智慧汽車產品的供應商資質,歐菲光將推動智慧汽車業務全面發展。未來,歐菲光繼續將智慧汽車業務作為重點開拓的業務領域,從研發、市場銷售、生產等全方位加大資源配置,力爭實現到2025年智慧汽車業務收入規模行業領先。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