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音樂裝置的選擇可以說是個玄學:每個愛好者對音樂的理解千差萬別;不論在前端、放大還是耳機,每個燒友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從留聲機、收音機到 Walkman、iPod,都有代表每個時代進步的音樂裝置。在音樂領域,最近一次劃時代的變革,應該就是從 Apple 砍掉 3。5mm 耳機介面開始的吧,標誌著音樂裝置進入了「無線時代」。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很長一段時間,在燒友的面前真無線耳機的音質不值一提,是困擾真無線耳機普及的一個重要因素。

「Soundcroe 聲闊」

作為國貨新秀,深耕於個人音訊裝置的研發領域,研發的 Liberty 2 Pro 在真無線市場掀起了一陣「音質潮」,倍受音樂愛好者的好評。其迭代產品 —

「聲闊小金腔」Liberty 3 Pro

同軸圈鐵個性化降噪耳機即將推動這股「音質潮」達到新的高度。

▍音質:更新換代的 ACAA 2。0 同軸圈鐵技術

此次釋出的「Liberty 3 Pro 聲闊小金腔」有著許多專利技術,我比較感興趣的則是

「ACAA 2.0 同軸圈鐵聲學架構」

技術。說直白一點就是:「聲闊小金腔」將動圈和動鐵單元以前後順序,安排在同一軸上給你演奏音樂,整個單元的排列是

「動圈單元 > 動鐵單元 > 超小金屬前腔 > 耳帽」

的這麼一個結構,音樂能以最高還原度的方式將聲波傳送至耳膜。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眾所周知,動圈單元的優勢是中低頻,而動鐵單元則在中高頻有著更突出的表現,將兩者前後排列,有利於各個頻段的聲音相互融合,不至於像早期圈鐵耳機那種三頻割裂感。第三級的「超小金屬前腔」據說有著梳理聲波的作用,圈鐵結構正對出聲口的設計,保證最短距離直達耳道,避免相位畸變。而且,這種同軸結構減少了聲音到達耳膜的距離,說不定還對低延遲有貢獻(這是我編的,手動狗頭)。

這個同軸技術最直觀的一點還是反應在外觀上面,耳機體積明顯的縮小了,在需要塞下如此多的電子元件前提下,「聲闊小金腔」將體積控制得相當優異,這部分在外觀介紹中再詳細說明。前後同軸的排序還帶來一個更直接的改善就是——動圈單元尺寸進一步增大。和相機感光元件類似,動圈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應音質的好壞,所謂「底大一級壓死人」。在 「聲闊小金腔」 中就使用了高達 10。6mm 的動圈單元,較常規的 6mm 單元有明顯的優勢,理論上可以獲得更高的素質和更優質的低頻,與動鐵單元的結合,可以做到高、低頻「左擁右抱」的人生贏家。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具體到「音質」個人聽感部分,在這裡首先說明一下:

聽感的喜好因人而異,我喜歡的 G 點可能在別人面前不值一提,評測僅供參考

平常我以流行為主,因此我圍繞耳機的評測使用的歌曲是我常聽的音樂,如果想知道產品在特定歌曲下的表現,請儘量上耳親自試聽。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是:三頻均衡,低頻回彈有力、不肉不肥,人聲突出抓耳,高頻不尖不刺、延展性好,對聲場要求不高。總的來說,我喜歡的感覺就像粵菜的評價標準「機有機味」。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評測平臺

:Apple iphone 13 MAX Pro(iOS 15。0)、OPPO Find X2(Android 11。0)、SONY ZX300

對比耳機

:Apple AirPods Pro、SONY WF-1000XM4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因為 「聲闊小金腔」 無法與 Walkman 建立 LDAC 編碼連結,因此下文只進行 Android(LDAC)與 iOS(AAC)的雙平臺測試。所有歌曲全為正版 CD 自抓 FLAC,或音樂商店購買的正版無損,傳輸至手機端後本地播放。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在三頻分佈上來說,「聲闊小金腔」更傾向於兩頭寬中間稍窄的一個結構。低音比較渾厚,下潛也足夠深,但是力度稍微差了一點,顯得有些「肉」;高音部分比較突出,好處是能聽到更多的高頻細節,但在部分音樂中,尤其是當音樂本身有較強的高頻部分時,「聲闊小金腔」所展現出現來的高頻則有點喧賓奪主了,稍有點刺耳。不過我們可以在 App 的 EQ 設定中進行適當的消減,就可以明顯的改善。相較於突出的低頻和高頻部分,中頻則顯得有些暗淡了,人聲稍有些欠缺,在預設音效模式下這種現象比較明顯,需要在 EQ 設定中,針對人聲部分拉高中頻,其中預設的「流行」模式就能提供很好的調節效果。

對於聲場來說,個人覺得在真無線耳機上面討論這個是沒有多少意義的,畢竟在這麼狹小的耳機腔裡面,很難展現出宏大聲場的。具體到產品上面,「聲闊小金腔」 的聲場橫向感要優於縱深感,整體像是在 KTV 大包房的那種感覺。

我具體到每首歌來說說。

▍LiSA – 炎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這首歌是大火的「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篇的主題曲,LiSA 姐姐在這首歌裡面充分表現了其極富穿透力的嗓音,尤其是第二段副歌部分,愛了愛了。

AAC

(iOS):「聲闊小金腔」有著這三款耳機中能量最高的低頻部分,XM4 次之,AirPods 近乎沒有;LiSA 姐姐的聲音在「聲闊小金腔」裡面稍微有點遠,在第二段副歌這一段,氛圍感稍微有點欠缺,至於 AirPods……扶不起的阿斗。

LDAC

(Android):「聲闊小金腔」和 XM4 在這個模式下,明顯能夠感受到與 AAC 的不同,通透感要好太多,「聲闊小金腔」稍占上風。LiSA 在前者的演繹下更有力量感,「聲闊小金腔」更多的低頻帶來更好的氛圍感,但高頻部分兩者都被壓制了一點。

▍盧廣仲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這首歌是我最近瘋狂迴圈的一首歌,結合電影,氛圍渲染的非常到位,懂得同學都懂(手動狗頭)。這首歌前半部分的伴奏比較單一,主要是以吉他為主。

AAC

(iOS):因為這首歌前半部分近乎清唱,不論是「聲闊小金腔」還是 XM4,都把編碼的劣勢表現出來了,齒音非常的明顯,有點出戲。「聲闊小金腔」的伴奏和人聲貼的比較緊,而 XM4 則是較分開的感覺,沒有孰優孰劣,都還過得去。至於 AirPods,就感覺兩個主角不是真愛,是毫無感情的路人……

LDAC

(Android):在歌曲前半部分,「聲闊小金腔」給出的人聲非常貼耳,感覺歌手就在耳邊對著我唱,感覺下一秒就可以咬著耳朵了,非常應景;而 XM4 表現出來的人聲缺乏了一點厚重感,顯得有些平,不如「聲闊小金腔」所渲染的氛圍濃厚。不過隨著後面低頻伴奏的增多,「聲闊小金腔」 的人聲依舊被向後推了點,前面那種「老子現在就要嫁給你」的感覺沒了……建議 Soundcore 的工程師能在後期對耳機的三頻佔比做一些調整,使得人聲能夠更突出一點。

▍Zedd & Jon Bellion – Beautiful Now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首先說明,我並不是電音黨和舞曲黨,平時很少聽這一類歌曲,就拿這首「Beautiful Now」來說我個人的聽感吧。

AAC

(iOS):在這個模式下,高頻部分被顯著劣化了,在部分節奏中有點刺耳,XM4 對這部分缺陷修補的要比「聲闊小金腔」好,最佳化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AirPods 因為在這三款耳機中的低頻量最少,因此對這一類的歌曲是嚴重缺乏氛圍感的,但是對我個人來說,這種調教聽久了不會太累。

LDAC

(Android):「聲闊小金腔」巨大的低頻量真實的襯托了夜場氛圍,甚至有點轟頭,有種拿回當年經典輪胎—— XB1000 的感覺,那種厚實的低頻絕對是這類音樂愛好者的心頭肉。而 XM4 的低頻部分過於冷靜了,收的有點快,大家都在舞池裡面 High,而 XM4 則應該是那個唯一沒有喝酒清醒的仔。

▍聲闊小金腔電影測試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順手測了一個電影片段,我是用騰訊影片線上播放的 1080P 版本的「明日邊緣」。在電影首次沙灘登入的那一段,「聲闊小金腔」是三個耳機裡面最優秀的那個崽,各部分音效都分離都比較清晰,沒有混雜在一起,臨場感更明顯。而且針對於電影部分,在 App 裡面開啟「3D 環繞音效」,這種臨場感會更上一個臺階。而在音樂部分不相上下的 XM4,在這個環節輸的就比較明顯了,氛圍感不強。至於 AirPods,就只能說有個響。所以,你是一個狂熱的電影愛好者,「聲闊小金腔」絕對是不二之選。

▍定製化降噪 —— HearID ANC個性化人耳自適應主動降噪

「聲闊小金腔」的

「HearID ANC 個性化人耳自適應主動降噪」

則是我比較關注的另一個主要賣點。主要有兩個功能:一個是人耳降噪適配的自適應,還有一個則是環境降噪處理的自適應。前者在首次連線手機 App 以後,會自動提醒進行人耳適配的檢測,整個過程不用操作什麼,完全就交給 App 自動完成就好了,可以自動根據每個使用者獨立設計合適的降噪。

後者對環境降噪的自適應也很實用,畢竟我們在使用降噪的環境是隨時變化的,我們會在地鐵、公交、馬路等不同環境中來回穿梭,HearID ANC 可以很好的透過識別使用者所處的環境進行針對性降噪,不再需要從 App 裡面來回切換了,點個贊。不過給一點小建議,既然都做到環境自適應了,那為什麼不把自動防風噪也設計進去呢?在這瑟瑟發抖的秋天,還需要掏出手機點選開啟「防風噪」,感覺有點不那麼智慧,希望能在下一個韌體版本中得以升級。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不論何種降噪耳機,在使用降噪模式後,音質均會有一定的下降,是無法獲得與普通模式一致的音質水平,這是降噪原理的本身技術限制。不過「聲闊小金腔」在開啟降噪後,仍能保持較為優異的音質水準,這點值得表揚。

降噪的「悶頭感」是降噪的主要異常感受,有部分敏感的同學甚至完全不能接受降噪。但是 「聲闊小金腔」帶的 HearID ANC 技術和降噪強度調節技術,可以大大降低降噪所帶來的不適感。「聲闊小金腔」、XM4 和 AirPods 均有不錯的降噪舒適度,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調節,不需要擔心悶頭的問題。

「聲闊小金腔」對複雜環境的降噪體驗是優秀的,保持了這個價位真無線降噪耳機應有的水平。對背景環境噪音的濾過優秀,針對於突然的高頻濾過稍微有些欠缺,不過這個是降噪原理本身不可避免的缺陷部分,不會影響大家的聽感。對比其他耳機,由於 AirPods Pro 的佩戴本身不夠密閉,而 XM4 無法完全深入我的耳道,因此在我看來,「聲闊小金腔」是這個環節的優勝者。大家可以親自購買體驗或線下實際感受一下。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Hi-res Wireless 讓音樂進入無損時代

LDAC 技術是決定真無線耳機能否進入 Hi-res Wireless 俱樂部的決定因素

。LDAC 理論上可達 990kbps 的位元率,在各無線傳輸協議中鶴立雞群,可完美傳輸常見的無損音樂。從 Android 8。0 開始成為手機的標配。而 Apple 則屬於特立獨行的那個(其實應該是落伍的那個), Apple 裝置並沒有搭載 LDAC 技術,而使用 AAC 編碼技術來進行無線連結。就目前階段而言,想要在無線上欣賞原汁原味的無損音樂,只有 LDAC 這一條路可走(還有更高階的 LHDC,但前景尚不明朗),阿婆的信眾們可以放棄了,我只配和 AAC 一起守活寡。

「聲闊小金腔」就搭載了 LDAC 傳輸協議,可以與支援該協議的 Android 手機進行連結,在 App 裡面手動切換成 LDAC 連結,就可以獲得更高質量的音樂連結。同上文歌曲中所說的一樣,LDAC 連結模式不論在任何角度,都是毒打 AAC 的存在。相較於其它未搭載 LDAC 技術的無線耳機,「聲闊小金腔」佔據了明顯的優勢,成為了真無線耳機裡面的佼佼者。「聲闊小金腔」與 Apple 裝置連線時,因受制於 AAC 編碼格式的限制,其聽感確不如在 Android 裝置下的 LDAC 連結,這是目前無法解決的技術瓶頸。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超舒耳佩戴

佩戴方面,「聲闊小金腔」做得十分出色,其所宣傳的

「Fusion Comfort 超舒耳佩戴技術」

確實有些東西(但是我能吐槽一下這個名字麼,又長又難記)。針對不同人的耳廓、耳道,隨機附了 4 套空氣耳翼和耳帽,對於我來說, 2 號的耳翼和耳帽就剛好夠用,佩戴牢固,做簡單的運動完全沒有問題(我就是來曬喵的)。能滿足各類人群佩戴牢固的同時,又能使耳機出聲口足夠深入耳道。而在這裡要點名一下 XM4,隨機附贈的超級哥套我就沒能順利插入(字面意思)。至於 AirPods Pro 的佩戴感,我個人也不滿意,其牢固性還是弱於 「聲闊小金腔」 的。總之,這一輪 「聲闊小金腔」 毫無懸念的勝出。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聲闊小金腔」顏值

「聲闊小金腔」的音質在目前真無線耳機中扮演了的排頭兵角色,而外觀部分同樣也屬於佼佼者(此處應該響起「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我手中的這款是白色的,同時還有黑色、灰色和紫色的版本供大家選擇。整個耳機單元非常的小巧,外面的那一層 Logo 部分,其實是一種類似於鏡面的質感,在陽光下可以散發出淡淡的粉色,襯托一下我的「少女心」。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圈鐵同軸的設計大大縮小了整個耳機單元的體積,對比一下旁邊像手雷一樣的 XM4,「聲闊小金腔」更加內斂和秀麗。

「聲闊小金腔」在出聲口的位置是金屬材質設計,泛著古銅色的金屬光芒,此處應該就是「超小金屬前腔」的位置了,也呼應該產品名的「小金腔」。其實個人覺得這個金色處理的有點低調了,像 4。4mm 介面周圍的那一圈金色感覺會更適合。耳帽部分是那種半透明的顏色,質感和哥套差不多,做工上乘。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聲闊小金腔」連線與操作

在「聲闊小金腔」滿電的前提下,使用 LDAC 播放無損音源,90 分鐘消耗了沒到一半的電(為什麼我不堅持到完全無電呢,因為我困了!)。所以說,在 LDAC 模式下續航達到 3 個多小時完全沒有問題,理論上 AAC 和 SBC 的續航時間更長,完全能滿足日常通勤的需要,配合充電倉總續航時間長達32小時,完全不需要有任何電量焦慮。

同時「聲闊小金腔」提供了方便的雙裝置連線方案。不但來電時可自動切換至來電裝置;而且在不同的音樂裝置間,可以透過簡單的手勢操作進行來回切換,對「雙機黨」來說簡直不要太好用。

耳機的手勢操作各家有各家不同的規範,對於首次使用的同學來說,需要花一定時間來學習和牢記,有一定的成本。不過聲闊在 App 裡面設定了豐富的自定義手勢操作選項,對於希望自定義手勢或曾有固定手勢習慣的同學,可以透過自己的喜好進行 DIY 操作手勢,大大減少熟悉裝置所帶來的學習成本。

無線耳機不止 AirPods,它也許是我用過音質“最能打”的一款

到這裡,此次的評測就結束了。總體來說,

得益於ACAA 2.0 優秀的聲學設計及紮實的調音功底,使得「聲闊小金腔」具備了優異的素質及優秀的聽感。其所具備的 LDAC 解碼能力,能在穩定的無線連結下,保證音樂最好的體驗;在 AAC 模式中也擁有超越原配 AirPods 的能力和水準,無疑是目前真無線耳機中的音質佼佼者;舒適的佩戴及降噪功底,更加使產品錦上添花

。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聲闊小金腔」是不容錯過的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