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懂了嗎?結構化思維幫你理解

最近參加土豆老師的讀書營,收穫頗多,不過,我仍和許多小夥伴一樣,對於如何讀透一本書,還是一知半解。

如何做到懂呢?我以為不僅應該是心裡懂,還應該講得出,能夠用自己的話複述作者的觀點。也就是我們讀書時說的主要內容。

你懂了嗎?結構化思維幫你理解

這是最淺層次的懂,更深一層就是發掘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這是讀懂,而聽懂呢?兩者應該毫無二致,得到總裁脫不花在她的《溝通的方法》裡提到一個結構化傾聽方式,我認為不管對於我們聽、讀,還是看,都是有用的。

一、結構化傾聽

脫不花把結構化傾聽在頭腦裡分成三格,相當於格式化,讓自己邏輯清醒。它們分別是:情緒、事實、期待。

情緒

任何一個人在表達的時候都帶著他的情緒,我們很容易捕捉到,但我們不會主動去判斷,而是會應激地做出反應。

也就是說我們在沒有意識到對方情緒的時候,已經不自覺地接受了對方的投射,採用了對方相同的情緒來回應對方。

你懂了嗎?結構化思維幫你理解

你想想:你是不是在很無趣的時候,一個興高采烈的人與你對話,你的情緒瞬間就被對方調動了起來?你是不是很高興的時候,聽到一個對你不滿的聲音,你的憤怒馬上就來敲門了?

但當我們主動意識到對方的情緒,就可以從對方的投射抽身,採取更有意義的行為手段。如果你聽到“老是、經常,很久”這種概括性強又籠統的詞彙,多半是對方在敘述事件時帶著個人的強烈情緒。

事實

每個人的話語中都帶著情緒,我們可以相信他的感受,但我們不能相信他陳述的所有事實。而是要從對方丟給你的一堆資訊中判斷哪些才是事實。

我們經常聽到記者的訪問,都有點抽絲剝繭的意味,這就是他在一個人的敘述裡在尋求事實的殘渣,好拼湊真相。

如果有“我想、我覺得”等詞彙,那後面的內容大都是不可馬上採用的資訊。

期待

任何一個人有慾望對你講話,他都是對你有所期待的,或許是你正面的迴應,或許是耐心的傾聽,或許是你明確的意思等等。

這個期待就是要你對對方的情緒作一個正面的迴應,然後用行動對事實採取有效的行動。

二、反向敘述:結構化傾聽在溝通中的運用

從這三點出發,我們如何在溝通中應用呢?就是使用

反向敘述

我們有沒有聽懂別人的話,需要我們用反向敘述向對方表達,讓對方確認對方的意思與我們表述的同不同。

你懂了嗎?結構化思維幫你理解

因為每個人的情感現實都不同,溝通起來,所以說者與聽者很難在資訊交換上完全一致。我們不是機器人,不可能只是傳輸資訊,說者是自我生化的表達,聽者同樣是將接收到的資訊進行了大腦的生化處理,才得出自己的理解。所以,在人與人的溝通中,資訊會變形,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這種天然落差,我們應該進行多次相互確認,直到雙方認知達到統一。

反向敘述就是我們對傾聽得出的結論,用自己的理解闡述給說者聽。

說的時候,同樣注意以上三個格的運用。

響應情緒

在我們運用的時候,首先也是要響應情緒。比如有時對方很憤怒,正表明了很受傷,他並不是來找碴的,只是很無助。那麼,你首先要安撫他的情緒,然後再瞭解發生了什麼,他為什麼會這樣。

一陣操作下來,對方的情緒在你這裡得到了很好的承接,很快就煙消雲散了,接著你們就可以理智地談論事實了。

確認事實

只有情緒得到了安撫,它們才會乖乖地呆到它們原來的地方,安靜又乖巧。這時候我們來討論事實,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因為一個人如果帶著強烈的情緒,他看到的世界就是變形的,你與他的任何交談都將是無效的。

用理智的態度說事實,在雙方的確認下達到資訊轉換的一致性,是保證有效溝通的前提。

明確行動

我們只有得到最接近真相的事實,才能採取最有效的方式進行迴應。在我們瞭解了對方的真實意願和事件事實之後,我們提出解決的方案和步驟,然後徵求對方的意見:這是你期待的嗎?

你懂了嗎?結構化思維幫你理解

如果對方首肯,你們就對以後的行動達成了共識,如果有出入,你們可繼續協商。

千萬別讓一次溝通變得無效,甚至堵心。從這三個方面讀懂對方,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對方的表達。那麼相對於閱讀來說,怎樣才是真正的理解呢?

三、講書稿:結構化在閱讀理解上的運用

以前的茶樓經常有講書人,非常受歡迎,能吃這碗飯的人,都是把書讀懂了的人,講超來大體的一二三都能講明白,讓人們知道書上故事是怎麼回事。

那是在文字還沒有普及的時代,那現在呢?沒那麼多人有閒工夫聽你去茶樓講,最好是把你讀的書整理成一篇講書稿,用文字或音訊的方式放在網上,讓感興趣的人方便取閱。

你懂了嗎?結構化思維幫你理解

那怎樣才能寫出一篇能吸引人的講書稿呢?首先就是要讀懂一本書。

讀懂一本書照樣可以用結構化傾聽的方式。

情緒:作者的表達方式

平時我們說聽聲辨音,讀書也是,我們讀了之後,要明白作者的表達方式。比如說,有些作者喜歡正話反說,有人喜說舉例子,有人喜歡來個大轉折,你可千萬別被弄糊塗了:

以為正話反說的作者,表達的是字面上的意思;

以為舉例子的作者,是在講故事;

以為喜歡大轉折的作者,前面大段的鋪墊是故事的核心;

……

每個人的說話方式不盡相同,每個人的文字表達習慣也千差萬別,我們明白了作者的表達方式,也就更容易讀懂作者表達的事實。

事實:主要內容

既然我們明白了作者的表達方式,也會很快尋找到作者的思維邏輯,這樣你就能順藤摸瓜,真正明白作者表達的是什麼,用自己的話把書的主要內容複述出來。

期待:思想感情

我們讀一本書,就跟聽一個人說話一樣,明白作者的真實意圖,我們才有所收穫。

一個人主動對你說話,肯定是對你有所期待的,同樣,一個人勞神傷身地寫一本書,肯定是有一種思想到了不表達不痛快的地步。你去真正的讀懂它,就猶如與作者在進行深切的心靈交流,你能感到他的炙熱、憂傷或理性。

你懂了嗎?結構化思維幫你理解

聽懂一句話,讀懂一本書,看透一個人,其實其理是相通的,用結構化思維分層理解,我想這應該是非常容易學習便能掌握的方法。

在此,分享給大家,一起共勉。

你懂了嗎?結構化思維幫你理解

書面溝通的藝術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