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資深心理師:4步擺脫情緒化飲食,從此開始駕馭情緒

除了餓的時候,你還會在什麼情況下吃吃吃?

升職加薪、考試透過、喜得貴子……開心的時候,吃一頓慶祝一下;

失戀分手、壓力山大、寂寞無聊……不開心的時候,“沒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頓”。

嘴巴寂寞,吃塊餅乾;開完會,吃包薯片放鬆一下;有點緊張,嚼塊口香糖緩解一下。

你看,“吃”在很多時候,已經脫離了“解餓”的原始意義。吃,在更多情況下,為我們帶來的是心靈上的撫慰,特別是對負面情緒的緩解。

那麼問題來了,吃完之後,那些負面情緒真的消失不見了嗎?並沒有,而且更糟糕的是,和壓力、無聊、焦慮、煩躁一同回來的,還有沮喪——來自對自己的惱怒和指責:我怎麼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呢?說好要減肥的,又破功了!

這就是“情緒化飲食”在

《駕馭情緒的力量:7步終結情緒化飲食》

這本書裡,“情緒化飲食”指的是:一個人並非生理上的飢餓需要,而是受到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的驅使,而去進食,想在短期內為自己提供一種舒適的感覺。那些負面情緒可能是無聊、緊張、孤獨、悲傷、焦慮、失落等等。

資深心理師:4步擺脫情緒化飲食,從此開始駕馭情緒

資深心理師:4步擺脫情緒化飲食,從此開始駕馭情緒

駕馭情緒的力量:7步終結情緒化飲食

檢視

01。飲食與情緒:如何辨別正常的飲食和情緒化飲食?

情緒化飲食有一些很典型的表現,比如,

明明已經吃飽了,但心裡還是不滿足,還要繼續吃;特別想吃某種食物,大量經常性地吃這種食物或者零食;在經歷壓力事件的過程中或之後吃東西——在開完給領導彙報工作的會議之後,辦公室找零食的聲音此起彼伏。

總之,因為情緒原因而吃的人,往往是為了舒緩自己的情緒,或是希望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體驗到片刻輕鬆。

聽起來似乎沒什麼,透過吃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也很正常啊。

情緒化飲食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陷入情緒化飲食之中,除了不能真正改善負面情緒,還會有巨大的副作用。

飲食帶來的緩解情緒的作用,存在強度遞減效應。

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吃”來改善情緒,那麼不管是火鍋還是奶茶,它們帶來的安慰作用都會越來越小。慢慢地你會發現,連它們都“不香了”,甚至你會對食物麻木不仁,吃得越來越多,感受到的快樂卻越來越少。

隨之而來的,就是

健康問題

——肥胖。《復仇者聯盟4》裡的雷神索爾,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因為沒能手刃滅霸而陷入悲傷失望之中,頹廢沮喪地用啤酒、爆米花、炸雞把自己一個神明,吃撐了啤酒肚油膩胖子。

而過度攝入一些食物,更是會對身體機能帶來傷害——高油高脂肪帶來的“三高”症狀,過多蛋白質損害腎臟等等。

情緒化飲食,還有可能帶來心理疾病,比如暴飲暴食症和神經性厭食。吃完又後悔,下定決心接下來健康飲食,但又因為情緒原因而再次吃個不停,如此一再迴圈,彷彿一個無底洞,停不下來,只能往下墜。

資深心理師:4步擺脫情緒化飲食,從此開始駕馭情緒

02。追根溯源:情緒化飲食,我們無法駕馭情緒的根源在哪裡?

解決情緒化飲食的關鍵,不在於“吃什麼”,而在於情緒。

用錯誤的方式對待情緒,用吃來逃避情緒帶來的感受,結果並不理想。同理,用運動、刷劇、抽菸、酗酒來處理情緒,同樣都是不合理的處理情緒的方式。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並不合適的應對情緒的方式?

可以歸結為三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無法駕馭慾望——想要不代表需要。

你想要吃一個蛋糕,這是想要還是需要?如果吃不到,或者一直勸自己熱量太高不能吃,結果會怎麼樣?“蛋糕”就是一個慾望,當慾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負面情緒隨之而來。你會覺得委屈:我這麼辛苦工作,連塊蛋糕都不能吃嗎?會覺得焦躁不安,似乎只有立馬吃到嘴裡的蛋糕才能撫慰;會生莫名奇妙的氣,看什麼都不順眼。而這些不愉快的情緒,又進一步放大了吃蛋糕的慾望。吃還是不吃?天人交戰,心裡兩個小人不斷打架。

看起來,慾望似乎必須得到滿足,否則會愈演愈烈。但是《駕馭情緒的力量》指出,“滿足慾望並不能消除慾望,反而會加強慾望。我們越是對慾望屈服,就越會有更強烈的慾望,而抗拒能力則會越來越低。”

慾望和情緒,都是生活中最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它們像潮水一樣,起起伏伏、來來去去。

這時候,不妨退一步,

懷著好奇心看一看,慾望的強度,究竟會隨著時間發生怎樣的變化。不去評判慾望是好是壞,容許自己有這樣的慾望,也允許自己去感受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感覺。

書中作者稱之為“正念”,帶著覺察,專注於當下,不做好與壞的判斷。

所謂“靜能生慧”,這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有更多的選擇,因此慢慢形成一種新的習慣,比吃或者不吃本身,收穫更大。

資深心理師:4步擺脫情緒化飲食,從此開始駕馭情緒

第二個原因:掉進思維陷阱和認知偏差之中。

跟同事打招呼對方沒回應——他是不是看不起我?別人可能只是太專注了而已;

給伴侶打電話沒打通——她時不時不愛我了?是不是在外面有別的狗了?事實正面可能只是對方在電梯裡訊號不好;

面試的時候地方打了個哈欠,這次又沒戲了吧……對方可能是昨晚真的沒睡好啊。

戒菸戒了好幾次都沒成功,肯定這輩子都戒不掉了——然而資料表明。第5次決定戒菸的人,比第一次決定戒菸的人,成功率更高。

把頭腦裡的判斷、想法、觀念投射到現實之中,而不顧事情真相如何,是我們最容易陷入的“思維陷阱”,也有人把它叫做“認知偏差”。

對付思維陷阱,不妨多問自己幾次

:這是事實嗎?是客觀的嗎?

另一方面,也需要學著接納自己的擔憂、不篤定、不自信。心理學有一個專業術語——“抱持”,原意是指是母親能滿足嬰兒早期的各種生理需要,引申開來,就是不做評判地接納,在包容的基礎上,把握住內在心理的湧現。

你沒法選擇什麼東西會進入你的思維,但是你可以選擇如何去關注自己內在的事件,以及如何去迴應它們。”

第三個原因:逃避對情緒的感受,對痛苦的耐受力低

用吃、運動、刷劇等等來對待情緒,好比在說:這種情緒和感受太痛苦了,我要逃避。

《駕馭情緒》指出了一個似乎很不合常理的現象,痛苦耐受力低的人,更容易做冒險的事情。就像炒股,耐受力高的人能夠及時止損,而耐受力低的人則會更多地陷入其中。

嘗試戒菸的人,幾乎都經歷過,戒了3天之後,沒忍住抽了一根。挫敗感帶來的難受,很容易讓人直接放棄戒菸,甚至要再抽一根來緩解一下這種沮喪心情。

為什麼不重新開始呢?處於痛苦之中,真的那麼難以忍受嗎?如果能繼續忍耐痛苦,會怎麼樣?在心情這麼糟糕的時候做決定,可不太明智哦!

“當你感覺到情緒讓你難以承受的時候,你可能需要聚焦對這種痛苦的包容,只要當你能夠接納痛苦的時候,才會感到更少的煎熬。”

痛苦耐受,也包括改善當下的行為,不讓事情變得更更糟糕。

我們很多時候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受,但可以選擇與之共處。

資深心理師:4步擺脫情緒化飲食,從此開始駕馭情緒

03。直面驕陽:擁抱情緒背後的感受與需求,學會駕馭情緒

情緒與行為的背後,無不反應出內心的感受與需求。

說了這麼多,在面對情緒的時候,究竟可以怎麼做?《駕馭情緒的力量》的作者珍妮弗·泰茲作為美國認知療法研究院(AICT)認證治療師,更強調運用“正念療法”,來實現情緒管理。

可能“正念”這個詞有點不好理解,我也一直對它有誤解——又是什麼玄乎的身心靈那一套吧,又是所謂的冥想吧。其實不然,與“正念”相對的是“雜念”,更多側重於“不加評判地覺察”,“體驗當下的真實”,“全然參與的生活”。

解決情緒化飲食的針對性方式,就是正念地吃,專注於食物帶來的享受和美味,覺察吃的過程和心態。

《假性親密關係》的作者史秀雄曾經介紹過自己的“正念飲食”方法

1。專注於進食,不看影片、小說或做其他事情

2。小口進食,緩慢徹底地咀嚼

3。認真品味食物的氣味、味道、材質和溫度

4。關注到自己進食時的狀態和身體感受

5。關注食物的來源,而不僅僅把食物當做產品

6。注意到身體的飽足感變化,遵從飽腹的訊號

資深心理師:4步擺脫情緒化飲食,從此開始駕馭情緒

正念飲食並不是終點,我們要做的,

是能夠正確地對待情緒,掌握科學的方法,更好地調節情緒,做一個能夠駕馭情緒的人。

1.從“他者角度”看自己的情緒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我們陷入悲傷、憤怒、焦慮、孤獨等情緒之中時,身處其中,自身往往無法認清現實,更沒辦法客觀地面對。悲傷彷彿永無盡頭,“我再也不會快樂起來了”,焦慮似乎能把人煎熬得沒有一絲力氣,憤怒好像讓人恨不得與這個世界一起爆炸。

然而,情緒就像天上的雲彩,不時飄過,有時候還會帶來雨、雪、冰雹。天不會一直晴朗,但總會有太陽出來的時候。

這些負面情緒,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時候,會清楚地知道它們會過去,但輪到自己似乎就束手無策。

這時候,就需要跳出來,用別人的眼光,從“他者角度”,客觀地觀察情緒,把情緒剝離出來,甚至可以想象一下它的顏色、形狀,以及是否在變化。不去判斷它的好壞,只是關注、觀察、體驗。

2.清晰地定義情緒

問題越清晰,才越容易解決。“我覺得不爽”“我心裡難受”“我就是覺得不舒服”,籠統而模糊的描述,讓情緒變得不可捉摸。書中給出了最常見的八種情緒:恐懼、焦慮、憤怒、愉悅、羞愧、內疚、噁心、興趣。

情緒有時候也是複雜的,憤怒的背後可能有恐懼、羞愧,不然怎麼會有“惱羞成怒”的說法?現在很多人喜歡說“他急了”,可是“急”的背後就行是什麼樣的心理和情緒,強度如何,你都需要自己去辨別,去為它們貼上標籤,界定它們。

3.流程化處理情緒,發現自己的深層次需求

可以回憶一下,上一次讓你體驗到的情緒是什麼?按照1~10從“幾乎沒有”到“非常強烈”的情緒程度打分,它有幾分?

當時是什麼樣的情境?觸發你情緒反應的,是什麼人或者事情?

你如何解釋有這樣的反應和情緒?

當時你身體上有什麼樣的感受和反應?

你當時做了什麼?是不是一貫都會這樣不假思索地做出反應?

這樣一個流程覆盤下來,你會發現很多隱藏的東西:自動化思維下,你放棄了真正的思考,依從了慣性;但同時,

你也有了機會去真正面對自己的內心:

幾乎所有的情緒,都源自未被滿足的願望——那麼我想要的、在乎的究竟是什麼?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實現?

4.重塑自我價值,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慣性的思維運行了這麼久,想要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正念也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處理情緒的方式,

讓我們體驗自己所在當下的真實,對自己人生的真實處境坦然承認,併為自己內在世界的流動提供了充足空間。

另外,情緒其實也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重要和強大:情緒就是情緒,我們可以帶著那些產生的情緒,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關鍵是,你的價值觀究竟是怎樣的?你想做一個怎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一個自律的人”“一個能夠駕馭情緒的人”“一個有所成就的人”“一個能夠給世界帶來更好改變的人”?

每個人的注意力、時間和能量都是有限的,把它們用在什麼地方,才能對自己真正產生價值?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也需要不斷調整方向的。

資深心理師:4步擺脫情緒化飲食,從此開始駕馭情緒

情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它們會來,也會走,在這一來一去的過程中,我們的覺察、關注、處理方式,決定了最終留下來的那一部分究竟是有益於心靈成長,還是讓人更為狹隘。

別忘了,決定權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