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遇到“恐婚”的人,不要自作聰明

文:有喵,一位如喵一般敏銳和獨立的文字師。

寫每個平凡人的故事,分享平凡中的感動,關注每段不平凡的經歷。

圖:來自網路

曾收到一個提問,覺得蠻有意思:

“如果結婚是戀愛的結果,那麼,離婚呢?”

——來自一位恐婚的90後

遇到“恐婚”的人,不要自作聰明

1>“你們之間,應該有一個結果了。”

有時候,談一場戀愛,從頭至尾都人盡皆知,也是一種負擔。

他們的關心無孔不入,每一個眼神,似乎都在暗示試探著什麼。

即使話裡不說,也總是一副耐心等待觀望的姿態,期待從我們的字裡行間,言行細節裡,評估出我們當前的感情狀態。

90後女生阿涼,化名,最近在與閨蜜的一通電話裡,輕易被對方的一句話點燃。

阿涼與男友是高中同學,與閨蜜是同班的“死黨”。同時,阿涼男友與這位閨蜜是初中同學。

也因為這樣的關係,那樣一句話才能輕而易舉地從這位閨蜜口中說出。

遇到“恐婚”的人,不要自作聰明

她說,在一起那麼久,你們之間,應該有一個結果了。

聽完後,阿涼瞬間如同炸毛的獅子。說話如彈珠一般,根本不給對方反駁的機會。

確實,感情這件事,怎能用“應該”兩個字,輕易概括。

如果每一段感情,在一定的時間後,都需要一個結果,誰又能確定,這個結果非“結婚”不可。

除了當事人,除了阿涼自己,誰能替她的人生做決定。誰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左右她的思考,將她推入一個令自己恐懼不已的結果。

若真如閨蜜所說,他們之間到了需要結果的時候,她真的照做,這個結果不一定如大家所料。

遇到“恐婚”的人,不要自作聰明

2>恐婚的人,“催”是沒用的

恐婚的人,必然缺乏冒險的勇氣。

如阿涼,平時是絕不碰過山車,大擺錘,雲霄飛車之類的遊戲。她恐高,怕黑,喜歡在孤單中逞強。

面對恐婚的人,我們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常會以“相信我”這樣的句式開頭。以自己的例子和閱歷,作為說服的佐證。

卻忽略了,他們自身成長的環境,後來的經歷,以及周遭的故事。

因此,站在自我立場進行勸服的人,註定會失利。更甚者,像阿涼的那位閨蜜,直接引發她的應激反應,掀起內心的滔天巨浪,表現出更為激烈的反抗。

遇到“恐婚”的人,不要自作聰明

恐婚的人,安全感是不可或缺的藥。

讓一個恐婚的人,拋棄安全感,順從他人的意願,去奔赴一場愛的體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能說服他們的人,只有他們的伴侶。

能解除他們對婚姻恐懼的人,只有他們的父母。

一個人帶著對原生家庭的恐懼,以一種逃離的姿態,闖入一段婚姻,是很不理智的。一如勸阿涼的那位閨蜜。

這個問題上,阿涼其實非常佩服她。因為,像阿涼這樣成長出來的人,從不擅長將希望寄託於別人。

她寧願一個人躲到他人所謂的絕境裡,忍飢挨餓,用最後的力氣舔舐傷口,也不想向任何人索要或乞憐。

遇到“恐婚”的人,不要自作聰明

3>恐婚的“解藥”,是原則的“自洽”

生活中,若我們不在他們人生中扮演家人或伴侶的角色,請不要自作聰明地多言。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進,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內心何嘗不處於風口浪尖。

除了那兩種角色,作為朋友,我們能給予的幫助微乎其微。更多的,是在他們需要傾聽,內心煩悶,感到無人理解時,成為他們體貼的夥伴。

能讓他們邁過那道坎的,不是身邊之人的催促,逼問。

將結婚定義為戀愛的結果,於他們而言,是一場毫無說服力的笑話。

在他們做好準備之前,婚姻始終是詭辯難控的。進入其中,若不具備失去一切的勇氣,難免多一些徘徊。

遇到“恐婚”的人,不要自作聰明

唯一的解藥,是他們原則的“自洽”。

將自己

當作

一棵樹,葉子和花一樣,都是一種結果。果子和落花一樣,都是一種歸處。

當一個人,可以接受多種結果的可能,便找到了讓自己舒適安心的狀態。

因為,任何一種結果,都不代表自我的結束。

-END-

喜歡請在下方點贊、分享、收藏和評論。

更多情感故事分享和問題,可以進入作者主頁或下方的卡片,一鍵諮詢。

別忘了,一隻溫暖柔軟的喵,在家裡等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有喵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