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活於世:取悅自己,做人根本,懂得舍取

古語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和錯誤。

每個人的一生什麼都想做最好,卻事與願違,到最後卻明珠彈雀。

很多人在乎他人的感受和看法,卻從未顧惜自己的心聲。

餘生很短,掩埋了當初的本心,一味地四處尋找答案,忽略了家人的重要。

人生皆苦,受過的苦也越發懂得,最好的活法不是追求外在的,而是內在的取悅自己,讓他人安心,讓家人放心。

人活於世:取悅自己,做人根本,懂得舍取

01

取悅自己

莫言有這麼一句話: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當踏入社會的那一刻時,每個人對自己對人生都滿懷期待的。

回首半生後,我們的人生只不過是將就自己妥協他人的一個歷程。

居然苦難無法避免,何不取悅自己,讓自己每天開心的生活,善待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種豁達。

正如

賈平凹所說: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今天的主角是明末初年的李漁,真是一個傳奇的人物,

崇禎八年(1635年)

25歲

金華參加童子試一舉成為名噪一時的五經童子。

崇禎十二年(1639年)

2

9歲的李漁信心滿滿去省城杭州參加鄉試,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卻名落孫山,

崇禎十五年(1642年)

32歲的他,再去杭州應試,時局動盪,只有棄考返程。

兵荒馬亂時期

李漁歸隱故鄉,回老宅居住,清廷頒佈了剃髮令,所到之處,“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但為了保命,還是剃了並自稱為(狂奴)。

這個時明朝滅亡,懷有一生抱負的李漁只有棄官從文,只有從勞苦大眾來的體驗才能更好地感同身受,從最平凡自己到不平凡的逆襲人生。

李漁的園林造詣頗有成效,

又主持修了《龍門李氏宗譜》,深受村民敬重,又為村中修亭此聯一直為後人傳頌,被列為“中國十大過路涼亭”之一。

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說集《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玉搔頭》等六部傳奇及《無聲戲》、《十二樓》兩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更是受到讀者的歡迎,成為搶手貨,

李漁的《十種曲》問世,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重視賓白的劇作家,也是賓白創作成就最高的劇作家。

李漁是中國戲劇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專門從事喜劇創作的作家,被後人推為“世界喜劇大師。

有文字記載的800餘人中,上至位高權重的宰相、尚書、大學士,下至三教九流、手工藝人,遍及十七個省,二百餘州縣,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文化人中交友最多、結交面最廣的文人。

戲曲音律到裝飾器玩,園林建造到飲食烹飪,幾乎無所不曉,無所不通

全知全能,李漁

對生活全部的熱忱,都寄予到了一件件佳作之中。

李漁曾說過:

不受行路之苦,不知居家之樂。

人在貧窮還是在富貴時,李漁的一生從未放棄自己也未虧待自己,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屬於的快樂和歸屬感,也能脫穎而出的與眾不同。

(三國演義)唱得很經典的一句: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很多時候我們都停留在過往,不願釋懷,到頭來越活越累,還不如放開自己,活下去明天就會有奇蹟發生。

人生沒有一塵不染的,是快樂還是悲哀,都取決自己的意念和心態。

餘生很短,切忌不要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在無情的人和無法改變的事情上。

學會放空心中的雜念,淨化自己,善待自己,取悅自己,讓自己無悔今生。

人活於世:取悅自己,做人根本,懂得舍取

02

做人根本

中國有句俗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人可立與世取決與言,成敗於此。

失言之人,會被人看低,不足於世。

重言守之人,並無隨意應許,諾應許了,必言出必行。

60年代

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獻身,5000名上海知青陸續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當年跟金訓華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陳健。

40多年來

無論颳風下雪,陳健每年要到金訓華墓地祭掃,他言守著當年戰友下葬時自己心底默默許下的一個諾言:一輩子留在此地。

一個生者對死者的承諾,只是良心的自我約束,但是他卻為此堅守40年,放棄了夢想、幸福和骨肉親情。

《論語》中講: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言守承諾,無論在哪個時代,堅守承諾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更是一個人做事做人的根本。

人活於世:取悅自己,做人根本,懂得舍取

03

懂得舍取

趙本山小品中的一句經典臺詞:人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還活著,錢沒了。

(我不是藥神)就是最現實版,一位老太太最扎心的一句話:我病了三年,正版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我們這一代人,年輕時不知疲憊四處奔波,就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才是做兒女的職責。

半截入土世事無常才知生命珍貴,領會身體無恙才是最好的擔當,才會讓家人安心。

國外有一位80多歲的老爺子最近就飽受這種痛苦和尷尬。

老爺子在2002年,他去醫院檢查,醫生確診他已經是肺癌晚期,最多隻剩下三個月的壽命。老爺子沒有一蹶不振,反正自己既然快死了,何不放縱一下。

他用全部積蓄60萬,掏出30萬買了一輛賓士,同時也給自己的老伴買了輛車。他還花了10000買了7條錦鯉。

總之之前沒捨得買的,全都給買了。結果15年過去了,錢花完了,人卻沒事,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心態好,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錢沒了可以再掙,命沒了那真就沒了,

要知道,這世上沒有什麼,能比生命更重要。

作為兒女,時常不能陪伴父母,只要身體健康,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安慰。

作為父母,身體安康心情愉悅,兒女身在異鄉的牽掛,更是一顆定心丸。

子曰: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愛惜身體,堅持鍛鍊,對自己負責,也是讓家人放心。

林語堂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己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好好的活,不要追求過多的財富,攀巖過高的地位,抓不住的名氣。

放下心沉澱自己,取悅自己,懂得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