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很多時候,退而求其次很可能才是最優選擇

很多時候,退而求其次很可能才是最優選擇

相信絕大多數人所面臨的問題是,

“微信經濟時代,我既賣不了課,也賣不了貨,那我應該怎麼辦?”

聽說過“葉公好龍”這個故事吧?

這裡面的“葉”其實讀作shè。

這個編出來的故事顯然抓住了絕大多數人的本質——

人們總是以為自己嚮往成功,可若是有一天,成功真的來了,或者哪怕成功機會真的出現了,他們會嚇得慌不擇路、屁滾尿流……

人們貌似從一開始就不相信自己會有那麼好的運氣,從一開始就不相信自己能做那麼大的事情;

隨後,為了掩蓋自己“葉公”的本性;

他們會說,“我們普通人就老老實實做點實在的事兒就好啦……”

與此同時,當他們遇到意外、遇到災難,以至於自身的實力無法應付之時,他們又會說,

“唉!最苦的就是我們這種老實人了……”

這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最經典的

“自算其命終必成”

的例子了吧。

很多時候,退而求其次很可能才是最優選擇

不過,說實話,絕大多數人的確不適合做太大的事,這也千真萬確。

在描述一個做不成事的人的時候,我們經常用的是這樣的排比:

輸不起

等不起

贏不起

輸不起、等不起,都很好理解。

可為什麼竟然有那麼多的人最終事實上“贏不起”呢?

你可能想象不到,那少數“贏家”之中還是會出現大量的輸家,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贏不起”。

賺了點錢,就狂妄起來了;

賺了點錢,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了;

賺了點錢,就覺得天下所有人都是跑來圖他錢的;

賺了點錢,就覺得應該離婚了;

賺了點錢,就幻想天下都是自己的了……

這些都是“贏不起”的表現。

所以,做大事的壞處就是;

首先它的確難以做成,這過程中有無窮無盡的變數、困難與障礙;

更為可怕的是,即便努力夾雜著運氣終於把它做成了,還要面對自己可能“贏不起”的情況——

若是竟然真的“贏不起”,那麼下場就會很慘;

做成的事情越大下場越悽慘。

於是,客觀地講,有時候能夠

“退而求其次”

,不僅不是“更次”的選擇;

恰恰相反,

很多時候,退而求其次很可能是最優選擇

——尤其對平民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對所有平民長期有效的策略:

做本地內容

展開講也只不過是一句話而已:

你把自己想象成本地的一個電臺、電視臺或者其他的什麼媒體,而後專注於為本地居民提供你能提供的足夠優質的服務。

你想想就知道了,最初的時候全國就一箇中央電視臺,後來就出現了各種省電視臺,再後來就出現了各種地方電視臺……

而且地方電視臺也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這背後是一種所謂“去中心化”的趨勢在起作用。

“去中心化”的意思不是說最大的中心被消滅了——這不可能——

而是除了過去最大的那個中心之外,還會出現很多很多個小中心,直至網路最終變成“分散式結構”。

當然,這樣的選擇背後,實際上還有更為深刻的決策支撐:

對平民來說,微信網際網路商業生態,並不是成為領袖的機會,而是成為服務者的機會!

——這才是更有價值的選擇!

很多時候,退而求其次很可能才是最優選擇

所有成功的好商人都是真正的公僕。

他們不僅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好商品或服務,他們也為追隨他們的人們提供超乎尋常的好服務:

提供機會、提供培訓、提供更多更靠譜的上升通道……

那些偉大的上市公司的創始人、CEO、老闆們,本質上都是真正的慈善家——

因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讓平民們手中的那一點點錢竟然也能跟著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共同成長的機會。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你所居住的本地,

哪怕有一百個像你一樣願意努力的服務提供者,也可能完全不夠用啊!

在本地這個範圍之下,你依然有很多很多的選擇,不是嗎?

為什麼我們要“暫時忽略廣告這個商業模式”:

不要跟平臺搶食!

做本地內容的好處在於,平臺做廣告業務肯定是“全平臺”的類別,它不會去做“本地類別的廣告”,這事對平臺來說實在是費力不討好。

然而,對我們來說,那就完全不一樣了,“蒼蠅再小也是肉”啊!

關鍵在於,作為平民,你找到了一個“任何時候都不用與平臺對抗”的領域,任你遊玩。

很多時候,退而求其次很可能才是最優選擇

你可以做本地最好的餐飲大號,你可以做本地最好的導購大號,你可以做本地最好的遊玩賬號,你可以做本地最好的母嬰賬號,你可以做本地最好的傢俱大號、地產大號……

甚至,如果你做得不錯的話,你就能很容易地聯合若干個本地大號共同合作!——

這些都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事情。

在微博時代、微信公共平臺時代,很多本地號就做得非常出色。

在很多人紅而不賺的時候,他們悄無聲息地獲得了很多很實在的收入!

當微信商業生態閉環徹底形成的時候,本地流量的價值一定會逐年水漲船高——

不僅價格,價值亦如是。

很多時候,退而求其次很可能才是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