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V” 習慣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讀(聽)書不少於30分鐘

遇到煩心事及時轉念

對自己微笑3秒鐘

每天鍛鍊一小時

健康生活一輩子

物無美惡 過則為禍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天天讀經典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篇》

說實話,如果不學這一章,我還真不知道有“就正有道”這樣一個成語。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這一章,對話感也挺強,代入場景,更容易理解:

弟子們來問孔子:“老師啊,您總是要求我們要做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要有所追求、要積極好學。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算是好學呢?”

孔子說:“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在飲食上,並不追求一定要吃飽吃好,在住所上,也不過分追求一定要舒適豪華,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力很敏銳,但是在言行上卻很謹慎,多聽多看多想但是卻不多說,向學習、踐行聖賢之道的人求教,並且能做到知行合一,使自己的知見和行為合乎古聖先賢的道德標準,這樣才是好學啊!”

這其中我感觸較深的有三點:

一是“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君子並不是吃飽穿暖一切安定之後才去做君子、才去學習、才去做好人、被人尊為君子的。現實中,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個人經濟條件並不怎麼富足,但是卻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參加公益活動,無私幫助他人、奉獻社會的人。他們或許貧窮,但是精神富足,他們也是道德高尚的人,也堪稱“君子”。

第二是“敏於事而慎於言”,君子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力是敏銳的,能夠及時精準地洞察事物發展變化,我想,他們的思考力也必定不弱,心中總會有各種應對預案。但是,他們卻要“慎於言”,話到嘴邊留三分,三思而後行。

俗話說:“說一千,道一萬,不如甩開膀子加油幹!”

俗話又說:“好馬在腿上,好人在嘴上。”

俗話還說:“能幹的不如會幹的,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裝的。”

俗話最後說:俗話就是俗!君子就應該敏於事而慎於言,說與不說要看場合,說什麼、說到什麼程度要把握分寸。

第三點就是“就有道而正焉”,最常見的解釋就是靠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們請教,向他們學習,糾正自己的偏失。

有些人就質疑:哪些人是有道德的人?什麼樣的人算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和沒有道德的人臉上貼著標籤嗎?那些貼著標籤的“磚家”“叫獸”真的有道德嗎?他們認為自春秋末期,禮崩樂壞,偽道德的人太多了,沽名釣譽的人太多了。

所以在他們看來,此“道”,不是標準不確定的“道德”的“道”,而應該是古聖先賢之道;“有道”,也不是標準模糊的“有道德的人”,而應該是“學習、踐行古聖先賢之道的人”。

“正”有些人也認為不是糾正、匡正,正的本義是位置居中、不偏斜,引申義為合乎法則的。所以他們認為“正焉”不是糾正自己,而是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古聖先賢的道德標準。

聽起來好有道理、好有現實意義啊!姑且信之吧!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

「輝光日新1322」天天讀經典:就正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