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相較於曹魏文學的清峻、通脫,東吳文學要保守得多,這是為什麼?

造成南北文風差異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文學傳統之外,還有政治、經濟、環境、氣候乃至文人心態、學術思想等因素。具體到孫吳的文學與學術,較之北方的曹魏文學,就顯得相對的保守、落後,但更加註重實用。錢基博就指出,“大抵東漢之文,典重而或入板滯,儒緩而流為拘牽而於是建安七子化以疏朗,竹林七賢益臻清玄。……而吳與蜀偏霸一方,猶仍故步,得風氣稍遲,故不似魏氏之地處中原之開必先雲。”

相較於曹魏文學的清峻、通脫,東吳文學要保守得多,這是為什麼?

對於南北文學不同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漢代就對此有了明確的認識。《漢書·地理志》雲“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慾,故謂之俗。”看來,漢代人已經認識到人的性情、社會風俗與地理環境之“水土之風氣”有很大的關係。民俗不同,人的心態也就不同,故建立在文化心理之上的文學也就會有所不同。劉腮《文心雕龍。物色》雲“若乃山林皋壤,實文思之奧府,略語則胭,詳說則繁。然則屈平所以能洞監《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世說新語》也有這樣的記載“褚季野語孫安國雲`北人學問淵綜廣博。‘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支道林聞之,曰聖賢故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偏中窺日’。”劉孝標註雲“支所言但譬成孫、褚之理也。

相較於曹魏文學的清峻、通脫,東吳文學要保守得多,這是為什麼?

然則學廣則難周,難周則識陰,故如顯處視月學寡則易核,易核則智明,故如腑中窺日也。”雖然這裡他們三人談的是清談家對義理的剖玄析微的問題,但也顯示了當時南北學術文風的差異。只是他們只指出了現象,並沒有指出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差別。《隋書》卷七十五《儒林傳序》對這個問題也作了自己的解釋“南人簡約,得其英華北人深蕪,窮其枝葉。考其終始,要其迴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這裡指出了南北兩方的“簡約”、“深蕪”的特點。而在卷七十六《文學傳序》中對這個問題作了更為深入的分析自漢魏以來,迄乎晉宋,其體屢變,前哲論之詳矣贊永明、天監之際,太和、天保之間,洛陽、江左,文稚尤盛於時作者。

相較於曹魏文學的清峻、通脫,東吳文學要保守得多,這是為什麼?

濟陽江淹、吳郡沈約、樂安任防、濟陰溫子升、河間邢子才、拒鹿魏伯起等並學窮書圃,思極人文,褥彩鬱於雲霍,逸響振於金石英華秀髮,波瀾浩蕩,筆有餘力,詞無竭源方諸張、蔡、曹、王,亦各一時之選也聞其風者,聲馳景慕,然彼此好尚,互有異同江左宮商發越,貴於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氣質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意理深者便於時用,文華者宜於泳歌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若能掇彼清音,簡茲累句,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矣這種看法應該不僅僅是魏徵等史臣的觀點,它還代表了初唐時代對南北文學差異性的認識,並且還提出了自己的達到理想的盡善盡美的方法。文學領域也是如此。

相較於曹魏文學的清峻、通脫,東吳文學要保守得多,這是為什麼?

北方的曹魏文學,以曹操為代表,形成了“通脫”的文風。魯迅曾說過,“在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可惜他的文章傳得很少。他膽子很大,文章從通脫得力不少,做文章時又沒有顧忌,想寫的便寫出來。”他進而指出,“漢末、魏初的文章,可以說是清峻、通脫、華麗、壯大”。與之相對的孫吳文學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孫吳的文人多半是經學家,他們治經的保守態度也影響了他們的文學創作。華麗時而有之,但沒有清峻、通脫。

相較於曹魏文學的清峻、通脫,東吳文學要保守得多,這是為什麼?

江東學術文風的保守主義傾向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曹道衡先生說“當時南北文風的差別,主要在於兩個政權的長期對峙,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都產生許多差別,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由之各各不同,不能不影響到其創作風格。吳正嵐則從家法傳承和鄉間評議的角度進行分析。她指出“強調家法傳承,本是世家大族文化所固有的特性。孫吳盛行重家法觀念,無疑是江東世家大族的文化觀念支配思想界的結果。……由江東大族主持的鄉間評議直接決定士人的升遷。這勢必擴大了江東士族的文化趣味和學術傾向在孫吳的影響力,他們的保守學風和重家法觀念便逐漸佔據了江東文化的主流。”

相較於曹魏文學的清峻、通脫,東吳文學要保守得多,這是為什麼?

在我看來,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孫吳的保守主義的學術文風的原因還有兩個,一個是前面所說的江南的文學傳統。劉師培就指出“魏文與漢文不同者,蓋有四焉書檄之文,騁詞以張勢,一也論說之文,漸事校練名理,二也奏疏之文,質直而屏華,三也詩賦之文,益事華靡,多慷慨之音,四也。凡此四者,概與建安前有異。”今存孫吳之文,多為奏疏之類,尚華麗,自是與尚質直不同,而是沿襲了東漢以來的華靡文風。而詩賦的情況也大致如此。由於有著厚重的傳統,文人們創作往往很難擺脫傳統的束縛。而這一點北方文學也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孫吳沒有能夠開宗立派的文學大家。曹操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自然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容易形成風氣。而孫吳的君主沒有幾個寫出過像樣的文章,對文學創作並不很重視,加之沒有大家,於是,孫吳的文風只有沿著東漢末年的道路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