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功夫為啥那麼“神”

中國功夫歷史悠遠,博大精深。千百年來,神奇的中國功夫也因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紗。

在世人的眼中,中國功夫是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國粹典範,提及中國功夫,也自然讓全球華人為之自豪。

應該說“中國功夫”一詞是的出現還主要是因為功夫巨星李小龍的貢獻;在過去的歷史時期都叫“中國武術”;而關於“國術”的稱謂也是在民國時期才興起;所以,現在基本上稱“中國功夫”也就是指的“中國武術”。

李小龍的最大貢獻是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了中國武術,並提高了華人在唐人街乃至世界的地位。

所以,中國功夫在某種角度可以說它就是國人的一張名片。

中國功夫為啥那麼“神”

解放後,中國傳統武術還多少有一定的復興;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韓國跆拳道、日本空手道等逐步蔓延至世界各地的同時;相反,與之相隨的卻是“中國功夫”的日趨沒落,現在不少的中國家庭基本上是讓小孩學習跆拳道,跆拳道館幾乎遍佈中國大中小城市,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特別是近幾年一些傳武界的跳樑小醜與現代搏擊屢戰屢敗,更讓中國功夫捲入口水旋渦,跌下“神壇”。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中國功夫的“神話”,說中國傳統功夫是花架子,中國傳統功夫經不起實戰等等已成為各類噴子的口頭禪。

今天,筆者不想談中國功夫有多厲害,而是想從歷史的角度剖析下中國功夫為啥那麼“神”。

中國功夫為啥那麼“神”

資訊閉塞,缺乏認知

不可否認,中國功夫誕生與生存的土壤一直是在民間。

在過去的歷史時期,交通不方便,資訊是閉塞的;老百姓對功夫的認知是有限的,對練把式,操匾卦的人是很崇拜的。

而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什麼武學資料、練功影片都可以開啟手機查閱瞭解一番;有些愛好者還可以直接按照網上的影片自學。

所以,武術,在過去之所以神秘都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而受歷史環境的條件影響是其最根本的原因。

多數老百姓不瞭解武術,因而對略懂點皮毛的人都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記得有一年,我外公他們村子的一位人告訴我他們村上有個人老頭兒武功很了得;我聽了很感興趣,那時雖然我還小,但還是專程喊外公帶我去探了個究竟。

其實那老頭也就是會一手“倒立”的功夫,只不過年紀大了還能從村這頭倒立走步到另一頭,至於其他功夫嘛他說他更不會,但在村民的眼中他就是個高人。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民間不乏其數,很多民間練武的高人之所以被老百姓給“神話”了,是因為老百姓看得少,知道的少,沒有可比性,於是便有了盲目地崇拜;再加上一傳十,十傳百,也就越傳越神了。

∣∣

師父保守,故留玄機

大道至簡,再高的武術也是來源於生活,所以武術的奧妙本身並不複雜,複雜的是過去一般師父不會直接“點破”,故留玄機,因而當徒弟的就覺得“神秘”。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分三個層面來看。

一是過去練武的確存在“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保守制度,但這也是民間極少的個別現象,其實很多門派還是很開放的,只是師父要找到有緣的、適合傳承的徒弟不容易。

二是武術在過去就是“殺人技”,畢竟中國武術是從戰場的馬上功夫衍生下來的,最早的武術不論是自衛還是殺敵都是為了生死而戰。所以,掌握了這門技藝的人不是不想傳給徒弟,而是想透過“點撥”的方式來磨練徒弟的毅力和耐心,同時更是考驗他的品性。

三是武術在過去之所以稱“窮文富武”,因為練武是需要有物質條件的人;相反有了這門手藝也就會搶了別人的飯碗。過去師父擔心徒弟搶了自己的飯碗大有其人,所以保守這個因素在所難免。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不一定正確,那就是師父讓徒弟自己體悟出來更珍貴,更能舉一反三。

鑑於這些原因,使得傳統武術在傳承教學上基本上成了“馬拉松”,慢慢也自然變得“神”和“玄”了。

∣∣∣

有功夫的師父講不出來,沒有功夫的師父講得更玄

中國功夫之所以“神”,主要是因為出了兩種人。

第一種是有功夫的師父講不出來。

過去很多老拳師的確很有功夫,也算練到了身上。

他心裡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他就是不知道如何把拳理及簡要的方法給弟子學生講述表達出來,也說不出一個具體的體系。

或許,當初他師父就是這麼教他的。

這樣一來,博大精深的拳理讓學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感覺有點“神秘”。

比如,傳統太極拳就吸取了道家的易理,太極十三勢中的“八法五步”其實就是“八卦五行”,有些拳師自己對“八卦五行”都沒有搞醒豁你喊他給學生將他腦袋肯定是懵的。

如此這樣,有很多古老的拳種就這般被扣上了“神秘”的帽子。

所以,中國功夫的玄奧也在於此。

太極拳的訣竅在“中”字

阿七聊功夫

購買專欄

第二種是沒有功夫的師父到處亂講

這種人在現今商業利益的時代出現得比較多,不僅自己功夫沒練上身,還把本就簡單的拳理說得玄之又玄。

其目的還是為了忽悠,讓學生掏錢,這種人的本質是把拳術當成是商品,“中國功夫”自然更“神秘”了。

比如,一個“虛領頂勁”四個字對現代人而言本就更難懂了,他還要添油加醋說得玄之又玄;更有奇葩的給你來一句,這還得從“領口”說起,笑死仙人了。

因為這樣,中國功夫變得越來越神了。

中國功夫為啥那麼“神”

∣∣∣∣

徒弟永遠打不過師父

你只要一開啟影片,你看哪個傳武大師不是師父把徒弟打得滿地滾,有的大師還能展示一個凌空勁把徒弟放飛幾米。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反正徒弟幹不過師父,師父成了被膜拜的“神人”,他身上的中國功夫也自然成了“神話”。

“徒弟永遠打不過師父”可能源於中國武術的傳統“尊師重道”,因為徒弟不好下手,要給師父留足面子。

但這個“尊師重道”慢慢脫離了武術的本質,都在玩把戲了,更多人以“文化”的名義在褻瀆武術的“尊嚴”,那就是真實的技擊。

其實一個門派只有允許徒弟能超越師父,中國功夫才能真正弘揚與傳承。

如果沒有李小龍這位出色的弟子,恐怕世人很少有知道葉問和詠春的,因為李小龍為師父揚了名;相反,如果沒有葉問的寬宏大義,也不會有李小龍的一世英名。

所以,中國功夫需要葉問那樣的師父、李小龍那樣的徒弟。

二爺和他的徒弟們

阿七聊功夫

購買專欄

功夫影星李連杰曾說:“他曾考察過傳統武術拳館和跆拳道館,他發現教中國武術的拳館一般都會標榜自己的師父多厲害,師父也會炫耀這個徒弟對他如何那個學生又是怎樣孝敬他的;而相反跆拳道館並沒有特別出名的師父,只有標準化的教學,但錢卻賺得最多”。

∣∣∣∣∣

武俠小說與影視劇的過度渲染

多的不說,我們就說歷史上的霍元甲比武。

其實真實的史料記載是當時報紙的確刊登了廣告霍元甲要與外國大力士“奧皮音”比武,之所以刊登廣告也是為了賣票拉人氣,而且地點還是當時上海第一園之稱的張家花園。

不過當時的這場比武都因為其他原因而未能實現,比武活動只好取消;但是票已經賣出去了沒得辦法霍元甲只好上臺表演一番拳腳動作,然後結束活動。

其實當時的大力士也就是些江湖賣藝的,武功也高不到哪裡去,後來被影視劇渲染,誇大其詞,說成了霍元甲打敗了好多個國外頂級高手。

中國功夫為啥那麼“神”

看過1954年吳公儀與陳剋夫比武影片的人,恐怕會難免感到遺憾,兩位大師的比武也就不過如此;這場“太極戰白鶴”的擂臺賽讓世人對“太極神拳”有點大失所望。

一方面中國功夫雖然逐步跌下“神壇”,但另一方面卻是武俠小說、影視劇的高潮迭起。

金庸、梁羽生這兩位“大俠”開創了武俠小說的先河,隨之而來的是不斷改編和翻版的各類影視劇和武大片。

“中國功夫”一時間變得飛簷走壁,飛沙走石,無所不能,一掌打出去比手榴彈爆炸還厲害,看得一個個壯志青年是熱血沸騰。

與此同時,由於現實生活中很難見到真正的大師,一些人雖然自己功夫沒有練上身,但“意淫”一下還是可以噻;不知不覺間,不少門派的祖師爺都被吹捧成了“神人”。

“高手在在民間”似乎成了一種永久卻無法兌現的期盼。

中國功夫為啥那麼“神”

∣∣∣∣∣∣

中國功夫真正稱“神”的本義

話說到這裡,中國功夫究竟神不神?

神,但這裡的“神”是練體固精,練精化氣,練氣還虛,練虛還神。

這才是中國功夫的本義。

中國功夫講究內外兼修,練得是“精氣神”,從這一點來講稱為“神拳”一點不為過。

李雅軒宗師說:“虛無的氣勢才是太極拳最上層的練法”,其實這也是整個中國功夫的上層練法,這也是中國武術之內功特色的本質所在,因為一個人練的是精氣神,一個民族練的也是精氣神。

所以,中國武術真正神的地方不是以強勝弱,而是以柔克剛,以氣打氣,以神打神。

但練神的基礎是修心,只有“心性”練好了,心態平和了,你的心意才到,意氣才順;也才有以心行意、以意行氣,慢慢步入“精氣神”三合一的上層境界。

但現在能靜下來修心的人不多,浮躁的人太多,所以高手太少。

但我相信高手肯定在民間。

故中國功夫不是“神話”之拳,但是“精神”之拳,是拳中之“精神領袖”。

(注:轉載請註明源自百家號“阿七聊功夫”,作者:戚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