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海南自貿港:助中醫藥借道出海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印發的《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支援海南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推動中醫藥服務與旅遊、養老產業深度融合,吸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消費者,推進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建設。而此前釋出的《海南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提出,將海南打造為中醫藥走出去的“視窗”。

作為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有許多美麗神秘的傳說,黎醫黎藥便是其中之一。由於黎族有語言無文字,黎醫黎藥僅靠世代口口相傳,一度面臨傳承和發展困境。黎藥、南藥乃至我國中醫藥“借道”自貿港“高速路”實現產業蝶變,成為業界熱議話題。

在失傳危機中重拾民族瑰寶

入冬的海南澄邁,飄起一陣晨霧。王恩武一早就在地裡擺弄他精心培育的牛大力苗株。在黎藥目錄裡,牛大力是上等的滋補品,從育苗到收穫,至少要等上5年。為了讓牛大力培植“後繼有人”,王恩武“棄醫從農”,潛心研究10多年,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植高手。

溫度適宜、空氣溼潤、地理環境多樣……得天獨厚的環境,讓我國唯一熱帶島嶼海南成為一座“天然藥庫”。除牛大力外,檳榔、益智、砂仁、巴戟天等一大批南藥、黎藥獨具特色與道地性,海南沉香在《本草綱目》中甚至有“一片萬錢”的記載。海南民間和黎族草醫常用的地方習用藥材達800餘種,也極具地域和民族特色。

黎族醫藥是黎族人民千百年來在生活和與疾病鬥爭中,反覆實踐積累起來的防病治病的藥物和療法,對於甲亢、胃出血、閉合性骨折、毒蛇咬傷等常見病的獨特療效,在黎族人的記憶中沿襲下來。但口傳身授、師徒傳教的方式終究經不住時間的淘漉,部分黎族醫藥知識隨著時間推移,產生了誤傳、訛傳和失傳的現象。

重拾民族醫藥瑰寶,成為海南促進中醫藥發展的重中之重。

2020年11月,《關於促進中醫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透過實施海南道地藥材推進工程,推進南藥、芳香藥、黎藥、海洋藥資源的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黎苗等地方特色民族醫藥的挖掘和整理,推動海南中藥質量提升。

一些名中醫、中醫院也加入到保護民族醫藥的行動中。

近年來,海南開啟了對黎醫黎藥的發掘整理工作。全國名中醫林天東等率領“傳承弟子”團隊,接續整理出版了《海南黎藥》《黎族醫藥概論》和《黎族醫藥理論與實踐》等理論性著作。2021年8月,海南省中醫院黎族醫藥門診正式開診,成為海南首個由三級公立醫院設定、完全基於黎族醫藥診治經驗的黎族醫藥特色門診。

在海南昌江,曾是“赤腳名醫”的盧偉明透過學習、考核獲得了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他在村裡開闢了自己的黎藥種植基地。“我還在規劃設計一座黎藥博覽園,前有診所,後有藥園,患者和遊客可以免費參觀。”盧偉明說,“我們不能讓黎族醫藥失傳,要好好傳承下去。”

“中醫+產業”發展路徑日漸成型

黎藥藥方大多簡單,有時一兩味藥材的組合就能配成一副好藥,比如牛耳楓和辣蓼“搭檔”而成的中成藥“楓蓼腸胃康”就是其中的代表。

“‘楓蓼腸胃康’幾十年來已經成為黎藥方的一張名片。”海口市制藥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俊紅說,“但我們沒有固守著‘傳統老字號’。”從1991年最早做出“顆粒劑”,到2004年研製出適合糖尿病人的“顆粒劑(無糖型)”,海口市制藥廠生產的“楓蓼腸胃康”佔據全國該類藥物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們現在正在加大科研投入和力度育出苗株,準備到廣西等地大規模種植,讓這味黎藥繼續發揚光大。”

王恩武也沒有捧著自己的“金字招牌”坐等,他全國跑市場、學技術,開發出牛大力“小罐茶”。11臺裝置同時運轉,帶動遠近200戶農戶致富。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資料顯示,海南省藥用植物達2500多種。但海南大量地方習用藥材及飲片標準不確定,更使得許多黎藥、南藥無法進入市場流通和臨床使用。要想將中醫藥做成產業,打造標準才能打通渠道。

近年來,海南科研單位透過研發一系列中藥材檢驗檢測方法和質量標準,初步構建起南藥、黎藥標準體系。其中,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員劉洋洋帶領團隊研究制定了沉香、紅蔥、五指山參等數十種海南地方習用藥材的質量標準及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建立了沉香、巴戟天、益智等10餘個海南特色藥材的品質評價標準體系,解決了部分海南中藥材無質量標準和品質評價體系的問題。

“標準和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之後,最大的效益體現在企業的產品開發。”劉洋洋說,以沉香為例,有兩家企業利用制定好的評價體系開發了養生香、精油、沉香酒等24款產品,3年來創造的經濟效益已接近一億元,逐漸畫出了“沉香大健康產業培育圖”。

依託黎藥、南藥產地“近水樓臺”和海南中醫藥產業促進政策,位於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博鰲超級中醫院,因勢利導打起了“中醫+康養”牌。在樂城的醫療產業開放政策背景下,博鰲超級中醫院融合了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療養等要素,設定了黎族醫藥研發工作室,還與烏克蘭、俄羅斯、阿聯酋等國家有關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傳統特色中醫診療服務體系。

構建自貿港現代中醫藥健康產業體系

長期以來,海南黎藥、南藥伴隨著神話傳說,神秘的面紗之下也藏著產業發展短板。劉洋洋認為,除了因沒有文字記載而面臨失傳風險,包括黎藥、南藥在內的中醫藥,在海南還存在各市縣中藥種植無統一規劃、種植關鍵技術仍未突破、中藥材交易平臺缺失、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分散、中藥新藥創制落後而缺乏影響效應及特色中藥品牌逐漸流失等問題。

隨著海南自貿港加速建設,中醫藥服務已納入海南自貿港新增鼓勵類產業目錄,包括黎藥、南藥在內的中醫藥正探索產業發展破局的新通道,如何讓“一株藥草改變世界,一縷藥香穿越古今”,正成為業界熱議和研究的課題。

2021年12月1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海口簽訂關於促進中醫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傳承創新發展合作協議,此舉旨在充分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和氣候資源優勢,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中醫藥走出去的視窗”。

劉洋洋說,眼下海南首先應結合各市縣資源特色、重新規劃種植品種,實施“一村一品”工程,整合海南省內進行中醫藥研究的科研優勢力量,組建海南南藥、黎藥研究專業機構。其次是實施海南品牌振興計劃,加大黎族醫藥挖掘、傳承和標準化研究,同時依託“一帶一路”重要支點和自貿港優勢,擴大與海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海南自貿港不應只是黎藥、南藥,也應該成為我國中醫藥和民族醫藥走向世界的重要視窗和國際貿易樞紐。”一齡醫院管理集團董事長李瑋認為,我國各地中醫藥和黎、蒙、苗、壯等民族醫藥可以充分利用樂城的政策優勢,開展中醫藥臨床真實世界資料應用研究,透過探索將資料用於中醫藥臨方、驗方產品註冊和監管決策實踐,評價中成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幫助古老的中醫藥和民族藥煥發新活力。

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南將加速健全與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構建自貿港現代中醫藥健康產業體系,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努力讓中醫藥搭上海南自貿港的“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