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傳武難敵現代搏擊,正視是發展的前提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北京時間12月17日,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專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透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訊息一出,便引來網民熱議。網友們又開始競相調侃起被職業拳手KO的“太極大師”們,自稱為“混元太極掌門人”的馬保國更是逃不過戲謔。

太極拳作為傳統武術,能夠申遺成功,是值得慶賀的喜事,然而,每當提及傳統武術,網上多是戲謔之言,這恐怕是因為,近些年,網路上湧現出各種“武術大師”,他們在網上聲稱自己有絕世武功,可卻頻頻出現被練習現代搏擊的選手KO的事件。因此,傳統武術被視為花架子,很多人認為“傳武不能打”。

其實,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武術?武術不僅僅是一項體育運動那麼簡單,它是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深深植根於中國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心理。武術的核心思想是止戈為武,維護和平,核心意義是自立、自保、自安。也就是說,傳武不能以競技、表演等簡單維度來衡量,這是與傳武的核心思想相違背的。如果僅以武術能不能打,來衡量武術是否有用的話,是無法讓人瞭解到真正的武術的。

至於傳武能不能打,答案是肯定的——能打門外漢,但打不過現代搏擊。這是由於在新中國成立後,傳統武術已經從技擊之術改變為表演之術了。既然是以表演為主,肯定無法與以擂臺競技為主的現代搏擊相抗衡,但這不併意味著,傳統武術就沒有實戰能力和存在的意義。筆者在小的時候練過幾年傳統武術,深感傳統武術的套路並非全是花架子,其中是有一些能夠傷人甚至殺人的技巧的。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武術是用來自我保護、殺敵護國的,因此有許多殺人的技巧。其次,技巧的使用,離不開功力的支撐和實踐的運用,但目前,大多數的習武者缺乏長久的功力支撐和可實踐的現實環境。俗話說得好,“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沒有深厚的功力來支撐,即使是學會了技巧,也是無用功。但即便有了深厚功力支撐,且拳法出眾,也缺乏競技對抗的現實環境。因此,讓只練傳統武術的人和門外漢過過招,尚能一戰,但要是和科學訓練現代搏擊的人對打,那無疑是以卵擊石。現代搏擊經過長期的發展,早已成為一門包含理論、裝備、訓練方法、飲食調配、心理輔導在內的精細科學,一項經過實踐檢驗的成熟專案。反觀傳統武術,技擊技巧失傳,成為強身健體的套路化表演。習武人缺乏科學訓練以及實踐的經驗,且大多是閉門造車而不自知的。

那為什麼許多人堅信傳武能打得過現代搏擊呢?這與誇張的武俠片和功夫片密不可分。影視文化的輸出,吸引了許多武術愛好者,讓他們混淆了影視和現實。對於國人來講,傳武也是關乎民族自尊心的體育活動。許多人堅信傳統武術要強於其他國家的功夫,這是對於自身文化的熱愛,也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往往在對比時,都顯得十分敏感,也多愛看些傳統武術大敗其他國家功夫的畫面。可越是這樣,越說明傳武在技擊方面的式微。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正視傳統武術,也需要正視我們自己,在技擊方面實現繼承和創新。當然,就像前文提到的,首先我們要真正瞭解和認識傳統武術,不能過分追求技擊競爭,而忽略傳統武術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丟失了傳統武術的根。

文/金益正(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