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民國時期真實的武林,詠春戰群雄,葉問一戰成名,從此佛山第一

觀此人文質彬彬,謙和內斂,仿若一介書儒,但當他運氣動骨起來那叫一個虎虎生威,利氣逼人。

一個舉止謙遜,身材矮瘦的人竟能將詠春拳法推到頂峰,使各大流派皆成為詠春的手下敗將,至此葉問師傅問鼎武林,直指佛山第一。

民國時期真實的武林,詠春戰群雄,葉問一戰成名,從此佛山第一

早年經歷

葉問,原名葉繼問,祖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縣桑園,是個名副其實的“

富二代

”。

葉問年幼時天資聰慧,卻體弱多病,有幸在七歲時拜師入陳華順門下,據說是陳華順的封門弟子,但當時陳華順也已處於高齡,對葉問的功夫啟蒙並不算太大,影響較為深刻的是葉問的二師兄吳仲素。

葉問年少常與二師兄吳仲素切磋,而吳仲素則對其詠春拳法進行指點,資質聰慧的葉問並沒有讓師兄失望,幾年內武技大增。要說葉問為何會選擇詠春拳法,就像是冥冥中的選擇。

詠春拳其中有一種說法,就是詠春拳法是由女子所創造,全然不像洪拳的霸道,八卦拳的陰柔,這種拳法就是貼身近戰,以攤、掌、伏、捶等手法為主,以打為消、連消帶打。

民國時期真實的武林,詠春戰群雄,葉問一戰成名,從此佛山第一

葉問性格內向,一副書生氣質,全然沒有剛烈氣概,這套拳法也與其相符,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葉問習武至十六歲那年,國內政局動盪,因思想覺悟對於葉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故葉問被送去香港的聖士提反書院。這間學院以英文教學為主,使年少時期的葉問便熟悉西文,又精通武術,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興是出門遇貴人,赴香港修文的葉問遇到了頗為重要的一個人——梁璧。梁璧是梁贊的兒子,而梁贊外號“

詠春拳王

”,前文提到葉問所拜師門下的陳華順則是梁贊的徒弟,當然身為“詠春拳王”的兒子梁璧自然也是得到了真傳。

因此,梁璧的出現,對葉問學習詠春之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促使葉問在港學習的三年不僅思想成熟,熟悉西文,武技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不知不覺中他已成為詠春拳法第一人。

民國時期真實的武林,詠春戰群雄,葉問一戰成名,從此佛山第一

武林風雲

民國時期,佛山武術界亂雲激盪,八卦拳宗師宮羽田任中華武士會會長一職,因其身居高齡,即將退位,而宮羽田在北方合併了形意門和八卦門,並聯合了太極、通背、炮錘、燕青等十幾個門派,最後形成了北方拳師南下傳藝的局面。

想在此次退位儀式上,選出一位能夠代表南拳的師傅,從而在退位儀式上完成南拳北傳。眾人的意見是選出葉問,讓葉問代表南拳,但也有否定之人,武林功夫,實力說話,用嘴反對毫無用處,當然還是得靠“武技切磋”來決定。

此戰,關乎葉問,關乎詠春。葉問詠春,請!

當日,退位儀式定於金樓,莫看金樓內遍地胭紅脂女,實則金樓亦是一座英雄池,藏龍臥虎。葉問第一個切磋對手便是八卦掌的三姐,八卦掌取法於刀術,有六十四種變化,擅長偏門搶攻。三姐的步法一掰一扣,掌法變化莫測,但皆被葉問逐一破解。

民國時期真實的武林,詠春戰群雄,葉問一戰成名,從此佛山第一

葉問與李小龍

來到二層,形意拳派的老爺子前來與葉問交手,形意拳霸道,一點寒芒先到,隨後拳出如龍,一拳一山,如臨重山,葉問閉上眼睛,右腿移向後方做支撐點,等待老爺子的出拳。

只見老爺子雙手繃拳,一招半步崩拳直奔葉問,而葉問聞聲而動,一招詠春聽橋身子偏側巧妙地躲過了這拳,高手過招,只在瞬間。

而第三位則是打“雜家”(是指皆掌握各路門派拳法,這種派路十分消耗體力),勇哥便是打“雜家”的,一陣“刀光劍影”,勇哥隨即氣喘吁吁地坐在凳子上,還是葉問更勝一籌。葉問拱手:“多謝各位前輩指路。”

最後一戰,便是與即將隱退的宮羽田。宮羽田說了一個故事,是講有一年在北方中華武士會成立,這時南方來了一個人,他手中拿著一塊餅,讓其大師兄掰開。

民國時期真實的武林,詠春戰群雄,葉問一戰成名,從此佛山第一

而大師兄一言不發,直接讓那個人當了武士會的第一任會長,他憑藉一句話:“

拳有南北,國有南北麼?

”征服了大師兄,而這位人傑則是來自廣東佛山的葉雲表。

說罷,宮羽田拿出一塊餅乾,效仿當年葉雲表對其師哥的舉措:“葉師傅,你能否掰開我手中這塊餅?”隨即二人則以餅為中心,一推一挪的較量,此番較量,無拳無腿,只憑平衡力。片刻,宮羽田手中的餅乾掉了些許。

葉問表示,大千世界,又豈止只是南拳北傳?倘若只是滿足於此,南北拳法終究也只是南北拳法。此番發言,深得宮羽田所敬,宮羽田也確實沒有看錯人,葉問屬是大才,能夠擔起武術的這份責任。

民國時期真實的武林,詠春戰群雄,葉問一戰成名,從此佛山第一

而他也回葉問,希望葉問能夠憑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燈就有人!此戰,葉問一戰成名,詠春拳指佛山第一!

而葉問師傅也未讓眾人失望,所收門徒上至高官子弟,下至平民百姓,他在港二十餘年,將詠春拳傳播到世界各地,使詠春拳成為家喻戶曉的拳法,流傳至今,習武之人奉葉問師傅為武術界的楷模,武技人品皆盡有。

而所收徒弟中,較為出彩的便是李小龍、梁挺、葉步青等出色的弟子,經過葉問師傅的言傳身教,身為徒弟的他們也能繼承師傅的武道,將詠春拳進一步發展,最為出色的便是李小龍經詠春拳奧秘獨創的截拳道。

民國時期真實的武林,詠春戰群雄,葉問一戰成名,從此佛山第一

晚年光景

一天,葉師傅看著自己的兒子葉正正在打木樁,而身患頭頸癌的葉師傅,早已瘦骨嶙峋,他強忍劇痛地對葉正說:“

阿正,我再打一次,你幫我錄下來。

”興許他已知自己時日無多,讓兒子將其木樁打法拍下來,將詠春拳傳給後人。

一臂一拳打在堅硬的木樁上,鏡頭下的葉師傅顯得更為纖瘦,生怕他隨時都會忍不住疼痛而倒下,要知道,這已經是七十餘歲的高齡老人,且是癌症晚期,能站起來已是十分不易,還能打出一套拳法,實屬不易。

1972年十二月二日,一代宗師葉問仙逝,終年七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