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什麼是“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2000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劉邦有過這樣一段外貌描寫:“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 南北朝的《裴駰集解》一書中引三國時文穎的原話,說:“準,鼻也。”《後漢書》描寫光武帝劉秀時,曾道:“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唐朝的李賢注曰:“隆,高也。許負雲:‘鼻頭為準’。”許負同樣是西漢人,也就是說在西漢的時候,“準”即是“鼻”的雅言,“隆準”在雅言裡面,就是“高鼻頭”的意思。如果不瞭解各個地方,各個時期的方言和官方話相關知識,沒有看經史學家們的這個註釋,很多人就讀不懂古代的書籍,他們就不知道“準”還有“鼻頭”這個意思。

古代那麼多古文註解家,訓詁家,經學大師,他們做學問時,有一個很重要的本領,即是能在方言跟雅言之間架起一座互通的橋樑。他們既要懂各個時代的雅言,又要深知各地方的方言,所以,經學家一般都是語言大家。

周朝以前漢語的具體形式已無可考,據傳當時的標準語是周朝時期標準語的前身。週期的漢語標準語,一般認為是《詩經》的語言,即洛陽雅言。雅言,指中國最早的古代以首都地區方言為基礎的通用語,相當於今天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

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周代文字,學的是商朝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學習的。中華文明早期的雅言是夏言。相傳夏朝建都在河南洛陽及周邊地區,商朝建都地點也在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所以中國曆代雅言標準音的基礎應當就是在洛陽一帶,據推測,古代的普通話是以古河洛語為標準音。

上古時代五帝時期和後來的夏、商朝時期,黃河中下游平原的中原地區是華夏先民的主要活動中心地區。漢族的本來名字是華夏民族。華夏這兩個字具有很精深的內涵:華是衣冠之美;夏是禮儀之盛。雅言,就是夏言,即夏朝的官方語言。

洛陽雅言,古稱河洛語,河洛話,今稱洛陽話,是中國最早的通用語言,其音系為華夏傳統的上古音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建立東周,自此,洛邑的語言就漸漸成為了整個東周時期雅言的基礎。漢朝的標準語洛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

春秋時期,孔子講學,他的三千弟子來自四面八方,據傳,孔子正是用洛陽雅言來講學的。語言是文化傳播的工具,中國的語言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對此是非常看重。所以本章中,孔子就說他教讀《詩》、《書》和公眾場合贊禮時,都是用的雅言。

孔子有用雅言的時候,比如教讀《詩經》,《尚書》和執行禮事時,都用的是雅言。

最後,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什麼是“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