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中國古代《三國志》一書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東吳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狹小,不能容人。 他和諸葛亮共商破曹大計,可又想加害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時,曾身中毒箭。當諸葛亮趁亂用計先取南郡、荊州、襄陽後,周瑜一氣之下箭傷復發。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荊州,均被諸葛亮識破。周瑜一氣再氣,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聲中死去。

無獨有偶,在國外也發生了類似的劇情。

1984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莫扎特傳》就上演了“即生瑜,何生亮”的故事。該片由米洛斯·福爾曼導演,湯姆·休斯克、F·莫里·亞伯拉罕主演,以倒敘的方式講述音樂家莫扎特的一生。電影1985年獲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1782年,年僅26歲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其絕世才華立即轟動了整個奧地利宮廷,同時也引起了宮廷首席樂師薩利裡的嫉妒。薩利裡自詡為維也納音樂界第一人。莫扎特的才華既令他驚歎,也使他陷入深深的嫉妒之中,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毀滅掉這個強大而可怕的“對手”。

莫扎特的音樂造詣超塵脫凡,在生活中卻是個不修邊幅,行為恣肆的人。在薩利裡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維也納主流音樂界視他為“異端”,處處為他設坎施絆。莫扎特的樂譜遭到大量刪改,作品無法在劇院上演,生活日漸困窘。

同時莫扎特的父親突然去世,這使莫扎特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體一落千丈。薩利裡知道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他戴上莫扎特父親生前用過的假面道具,敲開莫扎特的家門,要他譜寫一篇《安魂曲》。莫扎特在恐懼和疾病的雙重摺磨下夜以繼日地工作。《安魂曲》寫成了,他自己也終於油枯燈盡,氣絕身亡,死時年僅35歲。

薩利裡的陰謀得逞之後,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最後精神失常,被送進瘋人院。時光流逝,曾經炫赫一時的薩利裡漸漸被人遺忘,莫扎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裡的瑰寶,在世間永遠傳唱……

《莫扎特傳》作為一部人物傳記影片,達到該型別片難以企及的高度。一般說來,人物傳記是最難由形式上突破的電影題材,一個人的一生再怎麼精彩,也脫離不了由生到死的人生規律。唯《莫扎特傳》獨創性顯而易見的,匠心頗具。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那我今天就來從劇本設計、薩利裡對莫扎特從崇拜到嫉妒、從嫉妒到恨其死三個層次來分析薩利裡和莫扎特是如何相愛相殺的,這部人物傳記告訴我了一個怎樣的道理。

01、真實的薩利裡虛擬的劇情:在歷史上薩利裡是真實存在的偉大音樂家,無論在專業上、職位上還是作為老師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因本片劇情需要成為大反派

在劇中的大反派薩利裡在歷史上真有其人,他是與莫扎特同時代的傑出音樂家,同時他還是一名成功的老師,他的學生有貝多芬、舒伯特和李斯特。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成就非凡的人被世人銘記在心的居然是一宗他從未犯過的案件。莫扎特的的妻子康斯坦莎也指出莫扎特的死因是風溼熱,是自然死亡。這一結論得到薩爾茲堡的莫扎特基金會主席魯道夫-安格穆勒的支援,他指出:“有哪一位母親會把兒子(指莫扎特的兒子)送到殺害丈夫的兇手那裡學習?”

那《莫扎特傳》的劇本為何這樣設計?答案只有一個為了吸引觀眾,增加戲劇張力。影片從宮廷樂師薩利裡對音樂的摯愛,對莫扎特天賦異稟的音樂才能的崇拜,到那種既生瑜何生亮的妒忌,直到最終憑藉陰謀害死了莫扎特的劇情設計跌宕起伏,充滿了藝術感染力。

周瑜心胸狹窄的藝術形象也是《三國演義》中為了凸顯出諸葛亮高大形象所虛構的一人物形象,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廣深受孫權及文武百官乃至後世英雄的敬重與懷念。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提到莫扎特,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音樂。在這部《莫扎特傳》中,古典樂在劇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莫扎特歌劇《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的首演,都成為劇中的關鍵場次。

02、對他才華從崇拜到嫉妒:薩利裡面對音樂天才莫扎特,不是去學習討教,而是嫉妒他的才華

莫扎特4歲寫協奏曲,7歲完成交響樂,12歲能創作出完整的歌劇,他的父親是宮廷作曲家,從小不遺餘力的培養莫扎特;當莫扎特蒙著眼睛給國王和大臣們演奏的時候,薩利裡這時候還在和普通小孩子滿大街的胡鬧,莫扎特的出身是薩利裡所羨慕的,薩利裡的父親不僅不懂音樂,還覺得聲名遠播的莫扎特不過是被訓練出來的雜技團的猴子。

薩利裡的父親去世後,他如願以償的到維也納學習音樂,成為羅馬帝國皇帝的御用作曲家。他不近女色,日夜工作,直到看到莫扎特,吊兒郎當、生活荒唐,但是當薩利裡一聽到莫扎特的音樂後,薩利裡被徹底征服了,同時感嘆上帝的不公平,他如苦行增般的生活又算什麼。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薩利裡開始和莫扎特暗暗較勁,可是不諳勾心鬥角的莫扎特,不僅看不出薩利裡的嫉妒,甚至還改了薩利裡為他做的歡迎曲。

後來莫扎特遊說國王排演歌劇《後宮誘逃》,並大獲成功,連薩利裡暗戀的卡瓦李瑞夫人也傾慕莫扎特,薩利裡更是妒火中燒,他希望莫扎特儘快離開維也納。

結果莫扎特藉由《後宮誘逃》成功擺脫了主教和父親的控制,並在維也納結婚了。於是薩利裡暗中搗鬼,阻止國王給莫扎特指派工作,而莫扎特和妻子習慣大手大腳,漸漸入不敷出了。

一天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斯拿著莫扎特的手稿過來,薩利裡看了更加嫉妒,手稿居然沒有一點改動的跡象,整個樂譜就像在莫扎特腦中成型,他只需要默寫下來就可以了。

薩利裡讓康斯坦斯晚上過來,好讓她知難而退,結果康斯坦斯真的來了,薩利裡越發嫉妒,他不明白莫扎特為什麼能得到所有人的偏愛。

《莫扎特傳》的編劇太厲害了,他緊緊抓住人性的弱點和利害關係做文章,把一個才華橫溢、卻不諳世事的莫扎特和一個平庸有危機感,道貌岸然的薩列裡刻畫的惟妙惟肖。

如果當時薩列裡收起自己的嫉妒之心,轉而向莫扎特虛心請教,那我們看到的就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而是“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了。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03、由嫉妒轉為深深的恨意:自己的作品淪為被嘲笑的物件,薩利裡殺心暗起,決定採取報復行動

有一次派對,有人建議彈薩利裡的曲子,莫扎特沒正經的的模仿起薩利裡,惹的大家哈哈大笑,這個提議的人就是薩利裡,他覺得滿堂刺耳的笑聲就是對他這個庸才的取笑。而莫扎特要為這些笑聲付出代價。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莫扎特的母親死後,父親來到維也納,公媳卻相互看不順眼。薩利裡匿名給莫扎特家安插了一個女僕,父親覺得來歷不明不能收,媳婦卻認為以後可以不用做家務,堅持要留下,父親一氣之下離開了維也納。

薩利裡透過女僕瞭解到,莫扎特正在醞釀的大作就是國王明令禁止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小報告很快就傳到了國王的耳中,結果莫扎特說明了國王解除了《費加羅的婚禮》的禁令,薩利埃利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不能禁止演出就暗中破壞它,結果都被莫扎特幸運的躲過了。

演出很精彩,薩利裡倍感受挫,但是由於演出時間長達4小時,國王打了一個哈欠,這意味著歌劇只能上演9場,薩利裡心裡稍微感到一絲平衡。

沒過多久父親死了,悲痛萬分的莫扎特創作了他做黑暗的歌劇《唐璜》,可怕的鬼魂在舞臺站了起來,戲劇落幕只換來稀稀拉拉的掌聲,世人根本不懂這種藝術的張力,只有薩利裡懂莫扎特這是在喚醒死去的父親,儘管父親死了,他仍然在精神上像操縱傀儡一樣控制著莫扎特。薩利裡終於想到一個徹底毀掉莫扎特的方法。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薩利裡喬裝成莫扎特父親的樣子出錢讓莫扎特為死人做安魂曲,看到神秘人時,莫扎特驚恐萬分,他覺得父親臨死都沒有原諒他,但窮途末路的他還是為了錢接下這份差事。

薩利裡計劃安魂曲完成後弄死莫扎特,把安魂曲佔為己有,然後在莫扎特葬禮上演奏這個曲子。但是還沒等薩利裡動手,父親的死加上生活的困頓,已經嚴重侵蝕了莫扎特的身體。

另一方面丈母孃也看不起窮困潦倒的莫扎特,慫恿女兒帶著孩子離開莫扎特,並對他破口大罵,卻無意中帶給莫扎特創作《魔笛》的靈感。

莫扎特的身體早已透支,在《魔笛》首演途中昏倒,演出結束,劇院送來了報酬,薩利裡謊稱是神秘人給的,並說如果按時完成安魂曲,追加100元的報酬。莫扎特拖著病體請薩利裡代筆,薩利裡終於見識到天才是如何創作的,並深深地誠服於莫扎特的才華,不曾想莫扎特沉沉的睡去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縱觀莫扎特後期跌宕起伏的人生,不經讓人感概萬千。莫扎特空有一身才華,卻無用武之地,還因為自己的性格放蕩不羈、決策失誤等方面的原因,落得個英年早逝的悲慘結局。

試想如果他懂人情世故,就不會當眾讓薩列裡下不了臺,讓世人嘲笑他的音樂;

如果他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就不會為自己選擇一個既不能仔事業上幫助他,也不能在生活上照顧他的伴侶,也不會因為貧困而過度的消耗自己的身體;

如果懂得明辨是非,有防人之心,就不會讓“女間諜”進入家門,也不會氣走自己的父親,父親也不會過早的離世……

“前世不忘後事之師”,莫扎特的故事也提醒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房人之心不可無,我覺得《莫扎特傳》也可作為職場和生活寶典供大家學習。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對《莫扎特傳》《芝加哥太陽報》曾做出如下評論:

《莫扎特傳》是一部罕見的電影,它近乎完美的劇本,優美的音樂,高雅的影像,非凡的演出,炫目的導演,和引人入勝的故事都證明了這一點。

《莫扎特傳》儘管和真實的歷史有出入,但是我們從這部影片中收穫很多,其中給我最大啟發的就是:當面對一個才能和智謀都高過自己的人時,如果不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去討教,而是選擇了嫉妒和想方設法與之爭鬥甚至陷害,終究會害人害己,得不償失。不如集中精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長久的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