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也許你的腦海中時常會浮現這些詞:焦慮、恐懼、悲傷、抑鬱、憤怒、痛苦、嫉妒、內疚、委屈……在心理學上,這些都被稱為

負面情緒。

這些情緒會讓我們變得消極,影響我們生活和工作,甚至對我們的人際關係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1。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情緒

白領孫先生在一家上市公司擔任中層管理,上個禮拜,他遭遇了自己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提案失敗。

得知CEO要親自參會,他在前一天就開始緊張起來,壓力大到一晚上沒睡著。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孫先生頓時愣住了,他發現自己思維混亂,說了半天都找不到重點。

結果可想而知,“霸道總裁”一票否決了這個方案,這讓孫先生感覺狼狽不堪,這件事讓他感到很受挫、很沮喪,覺得自己很沒用。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在面對一件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時,巨大的心理壓力、緊張感,佔有了他。而此時,他的認知、思維、判斷力、表達力,也都被情緒架空了,毫無用武之地。

我們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吧,在面對高層領導和老闆時,會緊張不安,導致發揮失常。這反應的,是一種最常見的負面情緒——

焦慮。

心理學研究表明,95%以上的人存在典型的焦慮症狀,近40%的人被嚴重的焦慮侵擾!

比如,當考試來臨時,你可能會感到惶恐不安;接到領導安排的任務後,你會感到“壓力山大”;看到同齡人成就比自己高,你會感到心急、慌亂等等。

2。管不住情緒的人毀了人際關係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這位同事之前向人力資源部申請加薪,正好由小敏負責。

由於公司薪資調整的稽核週期較長,這個月工資發下來,這名同事的工資還是沒有變動。

發工資後的第二天早上,這位同事就怒氣衝衝地來到小敏的工位質問她:“我工資咋回事,你怎麼還沒給我報上去?”

小敏耐心地解釋了一遍審批流程,讓她再等等。結果同事不依不饒,指責小敏工作不負責任,還說小敏針對自己。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我都跟你解釋過了!你神經病吧!”小敏生氣地脫口而出。那名同事滿臉通紅,回到座位上哭了起來。

兩人的關係陷入僵局。。。

小敏既委屈,又自責,自己明明是受害者,卻因為一時情緒失控,變成了傷害者。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你在職場中,肯定也會遇到這種不想打交道,又不得不打交道的人吧?那麼,當對方讓你感到不舒服時,你會怎樣應對呢?是跟小敏一樣罵回去,還是憋在心裡呢?

如果長期的壓積自己的負面情緒,往往會危害身體健康。有的人總是失眠,或者常常感到身體的某個部位疼痛,又找不到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因為情緒壓抑。

那麼,當你感到特別生氣的時候。又不能罵回去,又不能憋著,怎麼辦呢?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3。我們需要找到合理表達情緒的途徑

人的情緒只能被疏導,不能被壓抑,就像河水一樣,是需要流動的。你需要用恰當的方法,把它疏匯出去。

負面情緒來的時候,該怎麼辦?

除了焦慮和憤怒,困擾我們的負面情緒還有很多,比如悲傷、抑鬱、內疚、嫉妒等等。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那麼,當我們受到各種負面情緒的困擾時,我們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嘗試標籤你的情緒

心理學家認為,給情緒打上準確的標籤是情緒管理的開始。

當情緒發生時,你需要識別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現的生理、行為反應,也才能有的放矢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轉移注意力

當火氣上湧時,試試使用轉移注意力這個方法。研究表明, 哪怕只是轉移注意力短短兩分鐘都足以打破那一刻的負面情緒。

心理學博士Guy Winch在TED的演講中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每次當我擔心、煩惱,或沉浸在負面情緒裡時, 我就強迫自己專注於其他的事情,直到那種感覺過去。 然後一週裡, 我的視角就全變了,變得更積極,更充滿希望。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尋找專業的心理書籍療愈自己

當你陷入情緒低谷時,不妨看看這本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是寫給成年人的童話,在閱讀的過程,你的煩悶也會悄然融化。

你會漸漸明白:

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活出自己的人會最開心。即使忘了一切,也別忘了做自己。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這本書通俗易懂,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它看似給我們講了一個童話故事,其實卻道出了我們成年人面對焦慮和抑鬱時最真實的感受,書中的角色都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尋找到原型。

書裡的主角蛤蟆是幸運的,通過了10次的諮詢,他對自己的情緒有了充分的理解,獲得勇敢的力量和前行的動力;而現實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人還在苦苦掙扎;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心理學是一個複雜的學科,透過閱讀這樣一本書不可能就無師自通,得到許多答案;但是,相信讀完這本書,許多人會透過蛤蟆看到自己的影子,

幫助我們去誠實地面對自己;

同時,作為家長,也提醒我們應該更加

注重孩子的情緒管理

引導孩子認識並正視自己的情緒和內心感受;讓他們學習與自己對話,比教授他們技能要重要得多

;也時刻讓我們提醒自己,多反思自身行為,

避免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如果你也常常突然陷入悲傷情緒中無法自

拔,或者心裡總是積壓著許多難以排解的負面情緒,那麼,

請趕緊停止情緒內耗!

不妨讀一讀這本心理故事書,也許不能立刻就帶來改變,但相信會讓你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識,幫助你找到一些問題的所在。

這本書的作者

羅伯特·戴博德

,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他的兩本專業著作《諮詢技巧》和《組織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國暢銷的心理學類教科書,而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則是他最著名、也最暢銷的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凝聚了作者

羅伯特·戴博德

幾十年的心理學心得。

現實中,他曾對無數個蛤蟆先生說:

“面對傷害,我們無處可逃,但必須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行。”

人生苦樂無常,我們總會受傷,也總會有很多迷茫。

但不要灰心,不要沮喪。

只要能沉得住氣,扛得住難,你自己就是那股最強大的力量。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當你在自我治癒的路上,主動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新世界的大門,也會隨之為你開啟。

套裝內還有一冊《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這也是一本心理療愈的書籍,書中透過一個個故事小案例,

讓我們發現:

無論身份背景有多相異,人類面對的煩惱其實都相通——愛與被愛、遺憾、選擇、控制、不確定、死亡,這些都是我們身而為人必須共同學習面對的議題。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膚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這本書中得到共鳴、找到希望。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有需要的朋友,點選下方連結即可購買,願你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覺醒內心的力量,做自己的救世主。

蛤蟆先生:心理療愈是一個過程,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

D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 套裝2冊心理療愈書籍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