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王陽明這種思維跳動的人,放現在來看是不是問題少年?

王陽明

王陽明,這個人還挺有意思,搞出了一套“心學”的理論,“知行合一”的思想也一直留了下來。但是,如果在我們這個現代社會,王陽明的結局會是什麼?

當時,一個先生的話有點意思,: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而也是這個先生的話,王陽明也因此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王守仁,意思是要守住一顆“仁心”,

算命先生覺得王陽明不吉,知及之呢,說王陽明可以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想要的生活,但是卻也可能會失去一些東西,不能保持“仁德”,所以給王陽明換了一個名字叫“王守仁”。

王陽明這種思維跳動的人,放現在來看是不是問題少年?

格竹子

在十八歲的時候,王陽明就很喜歡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論,當時,為了研究竹子的道理,王陽明還花了七天七夜來研究竹子。

但是,這顯然是“腦子不好使”的現象,竹子是死的,又不能說話,你坐一年也是這樣啊,據說,因為格竹子的事王陽明還感冒了幾天。

放到現在來看,王陽明確實是一個不同一般人的“人”,還研究竹子以發現大自然通用的規律,不好好讀書,偏走歪門邪道,這在現在不是“問題少年”嗎?嚴重點的,家庭不開明的,還得把王陽明這孩子送去精神病院學習幾天,後半生也就毀了。

王陽明這種思維跳動的人,放現在來看是不是問題少年?

唯心主義

不過,王陽明在“格竹子”之後,就一心認定了一件事,對於自己的人生,王陽明一直是“唯心主義者”,只要他認為是心之所動的事情,他就會堅持自己的內心去完成它。

這個,在王陽明差不多20歲左右的時候就出現了,經常是莫名其妙,王陽明就內心一熱,突然很想要去做什麼事情。

這個一般也沒什麼,但是王陽明是那種心裡想的就去做的那種,完全不顧家人反對的那種,據歷史記載,王陽明經常跟家裡鬧不愉快,擱下幾句話就溜了。

但是王陽明這樣的問題少年,為什麼始終能突破現實的阻礙呢?

王陽明這種思維跳動的人,放現在來看是不是問題少年?

守仁

其實,王陽明那個時候是有經商的機會的,不同我們普通人,王陽明家裡是一箇中上的小資家庭,他的家裡要他做一個商人,但是那個時候的王陽明卻對經商從政這種事一點興趣都沒有,後來在快接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才有了想以所學運用實際的想法,那個時候王陽明才是想入世的。

但是,在二十歲到二十八歲這七八年,王陽明都屬於一種“理想主義者”的狀態,哪裡有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和交談會,王陽明就自己跑過去玩上幾個月,號稱“學習”,有的時候無處住的時候,據說這王陽明還經常去一些道觀、佛廟之類的地方,並且還跟那裡的一些出家人聊得很開心。

但是,細想王陽明這種做法,對於心中想的就要去做,這讓家裡怎麼想?王陽明這不是沒有責任感嗎?這種過於把自我看成大於一切的人,只要他心裡認定,就不顧世人眼光的做法是不是典型的“自私人”呢?

當時先生特意給王陽明改了個名字,要他謹記“守仁”的原則,不要做出違背良知的事情,可能也是換了個名字的原因,王陽明儘管很喜歡到處玩,但是卻都受神明庇佑一般,很多危機都化險為夷,看他的傳記,也是覺得稱奇。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