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雖然都是女真人 滿族文字和女真文字卻完全沒有關係

在中國歷史上,女真人相隔五百年先後開創過兩個時代,一是金、一是清。雖說都是女真人,不過本民族文字卻沒有一脈相承。金朝的時候雖然太祖完顏阿骨打也命人也建立了女真文,但是“大金國”努爾哈赤命令下創造的滿文卻絕不是女真文,而且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雖然都是女真人 滿族文字和女真文字卻完全沒有關係

契丹文字

東北地區族群使用本民族文字,有確切記載的應該是契丹人時期了。契丹文分為大、小字。大字是遼太祖也就是耶律阿保機命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參照漢字創制。時間為920年。契丹小字由遼太祖之弟耶律迭剌受回鶻文啟示,對大字加以改造而成。簡單說,大字是仿漢字筆畫繁複,小字筆畫較簡單則類似於拼音了。雖然都有表音表意的成分,但基本上契丹文一個大字就代表一個意思,而幾個契丹小字組合在一起才有意義。

雖然都是女真人 滿族文字和女真文字卻完全沒有關係

女真文字

契丹文基本上與契丹人一起消失了,不過金朝的女真文算是契丹文的一種延續,“太祖命希尹撰本國字, 備制度。希尹乃依仿漢人楷字, 因契丹字制度, 合本國語, 制女直(即女真)字……後熙宗亦制女直字, 與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希尹所撰謂之女直大字, 熙宗所撰謂之小字。”(《金史·完顏希尹傳》)同契丹人一樣,女真人也沒有強令治下的漢民使用女真文字。於是金朝滅亡後,流傳並不廣泛的女真文同樣也漸漸消失了。

女真文的生命力要比契丹文長一些,至少明朝早期還存在。章宏偉在“從滿文創制到滿文出版傳播的濫觴”一文中指出,在東北本土的女真人, 仍然在使用女真文字, 即使到了明代前期東北各衛、所的女真官吏嚮明朝進貢奏表, 仍然應用女真文。現存的明代永樂五年( 1407 年)由四夷館編輯的《女真譯語》就是專門用來翻譯女真語的。

不過那時候包括漢人在內的天下間有多少文盲實在不好說,所以本來就地處蠻荒的女真人慢慢就沒人會寫女真文了。《明英宗實錄》中對此有記載:在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年)的時候,女真人的玄城衛指揮撒升哈、 脫脫木答魯等就跟皇帝說了:“臣等四十衛無識女直文字者,乞自後敕文之類第用達達字。”達達字就是蒙古族文字,可見最晚在那個時候,女真文字就成了死亡文字,女真人雖然還在說本民族語言但使用的已經是蒙古族文字了。

雖然都是女真人 滿族文字和女真文字卻完全沒有關係

乾隆聖旨

1599年,努爾哈赤“時滿洲未有文字,文移往來,必須習蒙古書,譯蒙古語通之……欲以蒙古字編成國語。”於是命令額爾德尼和噶蓋也蒙古文字母為基礎創制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