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孫金龍教育乾貨”反思: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家長應當怎麼辦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大家好,我是孫金龍。這次向您分享的主題是“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家長應當怎麼辦”。我從一位家長的諮詢為例說起。

【案例】

昨天有位朋友申請加好友。一般情況下,主動加好友的多數是家長;也有培訓機構的人,認為我有什麼資源,能給他們提供生源。

申請加我的,有的什麼也不說,就發一個申請;有的會註明姓甚名誰、孩子年齡多大、有什麼事,比如“孫老師你好,我姓王,孩子9歲,注意力不集中”。因為我是實名的,所以只要看我一眼,就知道我和姓名。

“孫金龍教育乾貨”反思: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家長應當怎麼辦

本圖由孫金龍提供

凡是申請加友時有簡介的,我都會及時透過,並進行備註,比如備註的是“諮詢12張-父22/2”,這個意思就是該好友是進行“諮詢”的,孩子“12”歲,姓“張”,是位“父”親,在20“22”年“2”月成為好友的。

對於申請加友時什麼都沒有進行介紹的,我有時會不透過,因為不知道對方是做什麼的。有的通過後我會主動去問一些問題,問了不及時回答的,過個一天兩天就會主動刪除,以免佔用對方一個好友名額。

昨天加我的這位朋友就沒有加任何說明,但我根據其朋友圈內容判斷可能是位家長,於是通過後我們進行了下面一段對話(我以“孫金龍”稱呼;對方以“張某某”相稱):

孫金龍:您好!我是孫金龍,主要關注家庭教育,請問您貴姓?孩子多大了?有什麼事情?

張某某:張,12,關注孩子

孫金龍:有什麼事情需要探討交流?

張某某:小孩容易生氣

“孫金龍教育乾貨”反思: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家長應當怎麼辦

本圖由孫金龍提供

孫金龍:你動不動就生氣嗎?帶孩子的其他家長動不動就生氣嗎?

張某某:小孩子,我是家長

孫金龍:是的,我問的就是你啊。

張某某:我不生氣

孫金龍:即使孩子做錯事、不聽話你也不生氣?

張某某:我教育為主。學習可以,就是脾氣不好

孫金龍:平時孩子主要由誰帶?

張某某:媽媽

孫金龍:請問你是孩子的什麼人?

“孫金龍教育乾貨”反思: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家長應當怎麼辦

圖片來自網路

張某某:爸爸

孫金龍:孩子媽媽愛生氣嗎?

張某某:她喜歡兇小孩

孫金龍:這就是孩子容易生氣的根本原因。如果孩子媽媽這個脾氣不改,孩子不可能改。

張某某:哦,謝謝

孫金龍:恕我直言,孩子的很多問題來自於家長,如果家長認識不到這個根源,一味地認為是孩子的問題,基本上很難解決問題。孩子從小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的過程,最早向父母學,然後向同學學、向老師學,如果“學”的物件出了問題,孩子是不可能“學”好的。

張某某:嗯。這個讀課外書怎麼能培養讓她感興趣

孫金龍:所以,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張某某:怎麼培養孩子讀課外書的習慣

孫金龍:你孩子目前是小學六年級還是初一?

張某某:五年級

“孫金龍教育乾貨”反思: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家長應當怎麼辦

圖片來自網路

孫金龍:如果你現在方便,可以語音交流一下,寫字太慢了。

張某某:晚上我打電話給你

孫金龍:晚上幾點?要錯開我約的上課的時間。

張某某:幾點有空

孫金龍:8:30-9:00

張某某:好的

【反思】

這位張爸爸反應的孩子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就是“小孩容易生氣”,但是要想解決這個“簡單”的問題,必須要了解孩子生氣的根源,如果這個源頭找不到,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問題,就有點難。

“孫金龍教育乾貨”反思: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家長應當怎麼辦

圖片來自網路

張爸爸家十二歲的孩子“容易”生氣,原因有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家長的言行給了孩子一個“示範作用”;另一個是孩子基本上進入青春期,而青春期的孩子稍有不順就會生氣甚至暴跳如雷。但從家長說的“容易生氣”來看,青春期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大,因為“容易生氣”是一種行為習慣,這種不良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所以,我在和張爸爸簡短的溝通中,並沒有說進入青春期是孩子“容易生氣”的原因,而是一直在問誰在帶孩子?帶孩子的人是不是愛生氣。

當我從聊天中知道孩子平時主要由媽媽帶,而且媽媽“喜歡兇小孩”的時候,我做出了“這就是孩子容易生氣的根本原因”推斷。

“孫金龍教育乾貨”反思: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家長應當怎麼辦

圖片來自網路

一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除了會哇哇大哭外,別的什麼都不會幹;孩子以後所有會幹的,都是慢慢學的。學習物件首先是父母,其次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等和孩子親近的人學的,比如學說話、學校、學用筷子等等。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第一任老師教什麼和第一所學校有什麼樣的學習環境,對孩子至關重要。

任何父母都不會承認一個孩子天生就會生氣,就容易生氣,也就是說,孩子生氣是“學”來的,學習物件主要是家長,因為孩子是在家長大的,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最長,父母的一言一行、性格脾氣等等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即使孩子在學校受到性格暴躁的同學影響,但只要父母都不是性格暴躁的人,孩子學到的那點三腳貓功夫也沒有用武之地。

這個案例中,孩子的爸爸說孩子的媽媽“喜歡兇孩子”,其實,沒有任何一位家長有這種“愛好”,當媽媽兇孩子的時候,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而“生氣”了,但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沒有性格沒有脾氣,當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不順心的事,當然也會像媽媽那樣“容易生氣”。

“孫金龍教育乾貨”反思: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家長應當怎麼辦

圖片來自網路

那麼,如何改變孩子“容易生氣”的不良習慣呢?辦法只有一個,這就是“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如果父母不改變,只想讓孩子改變,很難得到想要的結果。

這裡還請家長們注意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很多父母總認為是孩子出了問題,而不認為是家長出了問題,如果家長不能從根源上思考孩子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並一味地指責孩子不聽話、不努力學習、不愛看書,而孩子又不進行反抗和辯解,孩子最後就會離家出走或採取自殺的方式快刀斬亂麻,比如最近發生的河北邢臺十五男孩劉學州自殺事件。

我一直認為,作為家長,控制自己比控制孩子更重要,什麼時候家長能控制自己了,孩子就容易“控制”了。

本次“孫金龍教育乾貨”分享到此結束。歡迎您點選右上角的“關注”,以便繼續閱讀其他教育乾貨。

(宣告:本文系孫金龍為百度百家號專門所作分析,歡迎推薦和轉發。嚴禁任何媒掐頭去尾地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