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請珍惜“任性”的孩子

第一個定義是,並非所有的“任性”都值得珍惜。

這裡所說的“任性”,是指孩子在不影響別人、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為自己的人生作一些自我安排,但大人對這些安排不但不認同,還稱之為“任性”。

小孩的「任性」若破壞社會秩序,傷害自己或他人,仍需管教。

請珍惜“任性”的孩子

01

聽到有人這樣評價他們的孩子:“我的小孩什麼都好,就是太有個性,自己想做的事不順心會發脾氣,太任性。

想起來挺大的,一問,原來是大人為小孩準備的一條褲子,孩子不喜歡,非要再穿一條,兩個人就把他們綁起來。

這句話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心理呢?

成年人認為孩子“任性”,那大人心中理想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應是聽、聽、聽,大人讓他們幹嘛,大人不讓做的事,一點也不做。

真的要有這樣的孩子,開始的時候大人一定會覺得挺乖的,但一段時間後,又會覺得孩子怎麼一點個性,沒有任何主見。

但願我的孩子能讓我感到更艱難!讓大人說了什麼話,到底想讓小孩怎樣!

請珍惜“任性”的孩子

02

成年人要孩子不要「任性」,其實就是站在他們的角度,不任性的孩子好管教啊,聽話說難聽點是任人擺佈。

對成年人而言,不任性,意味著自己省心,容易管理。但這種好處會使孩子的天性變壞。

而“任性”,正是體現了孩子沒有雕飾的天性、放縱的個性和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

假如所有的孩子都不“任性”,小了點,家庭就死了,往大了點,整個民族就沒有生氣。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的行動能力、表達能力都很薄弱。

但是他們仍然會出其不意地用出其不意的主意,給單調的生活增添不一樣的色彩,給無聊的日子帶來不一樣的味道。

假如這一切都能被成年人視為“任性”,孩子只能在內心懷疑自己,變得更加自卑。

請珍惜“任性”的孩子

03

實際上孩子需要的,就是“看”、“懂”。

或許,表面上撒潑耍賴的背後,是一顆無助的童心在向大人呼救。

在開始指責孩子“任性”之前,想一想吧,如果是自己所有的決定都需要別人的同意,那人還會指責你的行為嗎?

那不也是孩子每天都要經歷的事嗎?

讓孩子有更多的傾聽,讓他們自己做出決定,不要再說他們“任性”。

請珍惜“任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