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同樣是乾隆的弟弟,為何弘晝犯錯他能忍,弘曕犯錯卻要揭發

雍正一生中有十個兒子,其中只有四個順利長大成人,而三阿哥弘時因犯錯被雍正削除宗籍,最後在雍正五年鬱鬱而終。也就是說,實際上雍正駕崩的時候,膝下只有弘曆、弘晝、弘曕三個兒子了。

弘曆繼承了皇位,也就是乾隆帝。弘晝早在雍正十一年的時候,就和乾隆一起被封為親王,所以哥哥繼位,他的身份還是不變,仍然為和親王。弘曕是雍正最小的兒子,出生於雍正十一年,因此父親駕崩的那一年,他年僅兩歲。

弘曕的生母姓劉,她並非雍正潛邸的人,而是後來透過選秀進宮的,初封為答應。不過在一年之內,她就先晉為常在,又升為貴人。雍正十一年,劉貴人為雍正生下弘曕,因此晉封為嬪,封號為謙。

乾隆登基後,將謙嬪劉氏尊為皇考謙妃。乾隆三十二年,謙妃去世,享年54歲。乾隆為此輟朝三日,派四阿哥為謙妃初上墳禮讀文致祭,謙妃的寶頂在泰陵妃園寢前排純懿皇貴妃(弘晝生母)之右。

同樣是乾隆的弟弟,為何弘晝犯錯他能忍,弘曕犯錯卻要揭發

弘曕是雍正最小的兒子,不過序齒為皇六子,又因其在圓明園出生,所以還有個乳名叫“圓明園阿哥”。乾隆兄弟本來就少,所以對弘晝、弘曕都很疼愛。他即位的時候,弘曕尚且幾歲,有時候見到弟弟想逗逗他,但弘曕出於害怕,就跑掉了。

後來,弘曕到了讀書的年紀,乾隆還專門為他請了當時著名的學者沈德潛。沈德潛滿腹才學,只可惜屢試不第,直到乾隆四年才考中進士,此時的他已經67歲了。但有才華的他很快就聲名遠播,乾隆對他亦是大為賞識,倍加恩寵。

沈德潛活了97歲,他去世後,乾隆追封為太子太師,賜諡文愨,入賢良祠祭祀。由此可見,乾隆特地讓沈德潛當弘曕的老師,足以證明他對弘曕的重視。而弘曕也沒有辜負乾隆的期望,他博學多才,被譽為

“詩宗歸於正音,不為凡響”

善詩詞的弟子。史料更有記載:

“弘曕善詩詞,雅好藏書,與怡府明善堂埒。”

同樣是乾隆的弟弟,為何弘晝犯錯他能忍,弘曕犯錯卻要揭發

乾隆三年,乾隆的叔叔果親王允禮去世,由於允禮沒有子嗣,所以莊親王允祿就奏請,將弘曕過繼給允禮。於是,乾隆就將弘曕過繼給允禮為嗣,承襲果親王爵位。雖說是過繼出去了,但不管怎麼說都有血緣關係,所以弘曕長大後,乾隆仍然對他委以重任。

弘曕剛滿18歲,就得以管理武英殿、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御書處、藥事房,不久又管理造辦處事務。弘曕繼承了果親王殷實的家產,又得到乾隆的重用,慢慢導致他有些恃寵自傲。

之前筆者寫了關於弘晝的文章,我們知道弘晝一生做了不少荒唐事,但乾隆並未過重處罰過他。可今天要說的弘曕不一樣,他犯了錯之後,乾隆卻當眾揭發,甚至將其降為貝勒。同樣都是乾隆的弟弟,為何弘晝犯錯他能忍,弘曕犯錯他卻要揭發呢?

同樣是乾隆的弟弟,為何弘晝犯錯他能忍,弘曕犯錯卻要揭發

這就要對比一下,兩人犯錯的性質和目的了。弘晝之前筆者已經講過,他的一系列荒唐行為,只不過是為了保命,消除乾隆對他的疑心。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只會令別人覺得他是一個荒唐的王爺,而不是一個有野心的王爺。

比如他當眾毆打軍機大臣訥親,是因為二人意見不合,你可以說弘晝衝動,不成熟,甚至是有些荒唐,但不能說他在大是大非上有任何問題。

同理,他為自己舉辦喪禮也是一樣,只是在別人眼中荒唐至極,沒有什麼原則上的大問題。而且他的荒唐,更能襯托出乾隆的英明,又證明雍正選擇繼承人是眼光獨到,所以乾隆會縱容弘晝。

同樣是乾隆的弟弟,為何弘晝犯錯他能忍,弘曕犯錯卻要揭發

可弘曕就不一樣了,比如在他生母謙妃五十大壽時,崇慶皇太后囑咐他要多準備禮物,可弘曕卻以不與乾隆鬥富為由給拒絕了。你說你不與皇帝鬥富,但自己母親大壽,怎麼也該準備一份心意吧。但弘曕最終什麼禮物都沒有準備,這對於“大孝子”乾隆來說,是十分接受不了的,弘曕這就落得一個不孝的名聲。

其次,弘曕本身就繼承了允禮豐厚的家底,但他仍不知足,還是四處斂財,也不知收斂。更重要的是,他還霸佔普通百姓的產業,這絕不是一個親王該有的行為,也就是給愛新覺羅家抹黑了。

除此之外,還有更過分的。比如乾隆派他去盛京恭送玉牒,可弘曕卻說自己要先去打獵,然後再去盛京。這可是違抗皇命,當眾讓乾隆下不來臺,令乾隆很是惱怒。

乾隆二十八年,一起京師王公大臣販賣人參牟利的案件浮出水面,弘曕牽扯其中。乾隆派人徹查,結果發現弘曕令各處遣關差購買蟒袍、朝衣、刺繡、古玩以及優憐,只給很少的價錢。他還私下囑託軍機大臣阿里袞選用,後者沒有答應。

同樣是乾隆的弟弟,為何弘晝犯錯他能忍,弘曕犯錯卻要揭發

弘曕此舉是什麼意思呢?說明他曾私下接觸朝中大臣,這就有結黨營私、干預朝政的嫌疑了。對比起弘晝的“荒唐”,弘曕這可是不忠不孝,屬於原則上的大問題。所以乾隆很是震怒,說道:

“朕實為之寒心。”

一系列事情加起來,讓乾隆無法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才決定將弘曕的乖張行為揭發出來,算一筆總賬。其實乾隆也並沒打算將弘曕怎麼樣,只是小懲大誡,只要他以後知道收斂就好,畢竟自己也就這麼兩個兄弟了。

可誰知當乾隆斥責弘曕的時候,他的態度還很惡劣,竟諷刺乾隆沒有在他生母謙妃壽辰的時候加賜稱祝。本來他要是老老實實認錯,表示今後一定改過,也就沒多大問題了,可他非要和乾隆硬剛,就是自討苦吃了。

乾隆一聽也沒發火,只是反駁說那一次九州清晏失火,諸王都趕來救火,弘曕當時住得最近,卻來得最晚,還和旁人嘻嘻哈哈,絲毫不關心乾隆的情況。又說有一次弘曕和弘晝一同去向太后請安,卻跪坐在他平時跪坐的地方,實屬僭越。好吧,順道又把弘晝拉下水了。

同樣是乾隆的弟弟,為何弘晝犯錯他能忍,弘曕犯錯卻要揭發

既然都提到這裡了,好像不處置弘晝也不行了,因此弘晝最終被罰俸三年,他的問題並不大。不過對弘曕的處罰就重了,史料記載:

“貝勒弘曕交罰銀一萬兩,九月初九日廣儲司奏為銷燬親王金寶一顆。”

這裡記載的是“貝勒弘曕”,說明乾隆已經將其降為貝勒,同時還罷免了他所有官職。這就是為什麼弘曕和弘晝都

“儀節僭妄”

,但弘曕的處罰卻要重得多的原因。

對於這樣的結局,弘曕並不服氣,結果竟氣病了。說到底,乾隆還是心疼這個弟弟的,所以立馬就趕去探望。見到弘曕的樣子,乾隆道出實情,之所以會如此懲罰他,也是出於他年少不懂事,只要今後改正他的脾氣,還是會重用他的。

緊接著,乾隆就將弘曕恢復郡王爵位,但弘曕還是想不過,不久便病逝了,時年33歲。乾隆萬萬沒有想到,弘曕會因此事就這樣死了,他倍感痛惜,將自己的遺憾刻在弘曕園寢的石碑上,賜諡號為“恭”。弘曕去世後,其長子永瑹承襲了郡王爵位。

同樣是乾隆的弟弟,為何弘晝犯錯他能忍,弘曕犯錯卻要揭發

其實將弘曕與弘晝對比一下,就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會誇弘晝聰明瞭。雖然弘晝表面披著一層“荒唐王爺”的外衣,但內心是忠於乾隆的,乾隆對他也是委以重任,人家弘晝差事是辦得妥妥當當,只是在私人問題上放縱不羈,從不在原則性問題上挑釁乾隆的底線。

可弘曕不一樣,他對母親不孝,已經令他的人品大打折扣。加上他干預朝政、結黨營私,這是對君不忠,屬於大是大非上的原則問題。也幸虧他遇到的是乾隆這樣的哥哥,要是換成雍正,早就打發你去守皇陵了,嚴重的話就是圈禁,到時候,怕不是要氣死一百回。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愛新覺羅宗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