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泰山“龍柱”

泰山“龍柱”

泰山“龍柱”

泰山“龍柱”

泰山“龍柱”

登泰山有四條路線,泰山天外村是其中一條比較方便的路線起點,而這裡又稱“天圓地方廣場”,廣場值得一提的是聳立在這裡的12根龍柱。

“天圓地方廣場”是由兩個廣場組成,在方形廣場和圓形廣場連線通道兩側,有12根龍柱,兩邊各6根。每根龍柱高7。2米、直徑0。9米,

這12根龍柱代表我國曆史上曾有12位帝王登臨泰山,進行過封禪大典。按時間排序最早從黃帝、大舜、周成王、秦始皇、西漢武帝、東漢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到清代康熙和乾隆。

先從右側龍柱自下而上介紹:

第一根龍柱:敘述黃帝在泰山上與各路神仙相會,前呼後擁,氣勢宏大巡察泰山。

第二根龍柱:敘述周成王巡視泰山,周成王坐著用黃金作成的車子巡察岱嶽,還雕刻商周牧野大戰的場面。

第三根龍柱:敘述漢武帝得到祥瑞寶鼎後登封泰山,從泰山東溪坐車登封泰山。並在岱頂建“無字碑”,以示功德無量,用文字已經無法表述,並在山下興建東嶽廟,親手重植柏樹,寓意“萬世流芳”。

第四根龍柱:敘述隋文帝 “登泰山求雨”。求雨是因為準備建四門塔時,發生大旱,民不聊生,隋文帝才在泰山設壇祭青帝,求上天降雨,並在泰山背面建四門塔。

第五根龍柱:敘述唐玄宗於開元十四年九月,騎馬登泰山祭天帝,浩浩蕩蕩的封禪大軍,沿途向群臣公開宣示登泰山封禪玉牒,並寫下“紀泰山銘”,刻於山頂大觀峰。

第六根龍柱:敘述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康熙祭祀泰山時,寫下《泰山龍脈論》;親筆手書東嶽廟天貺殿匾額 “配天作鎮”。

左側龍柱自上而下介紹

第一根龍柱:敘述乾隆十二年奉母親之命登山、在岱頂祭祀碧霞元君,親筆寫下“茲府靈光”匾;乾隆書寫《古登封臺碑》。並贈送了泰山三寶。

第二根龍柱:敘述宋真宗得到祥符天書後,賜給丞相王旦珠寶並準備登封大典。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親自步行登上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第三根龍柱:敘述唐高宗和武則天共同封禪泰山,接受百官、諸候和各國使臣朝賀,下令建“雙束碑” 又稱“鴛鴦碑”。

第四根龍柱:敘述漢光帝得到“河圖會昌符”,在建武三十年,漢光帝東巡泰山,張純奏請光帝封禪,漢光帝封禪後,很多鳳凰聚集泰山腳下,因此漢光帝下令建鳳凰臺。

第五根龍柱:敘述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登封泰山,在泰山頂封壇祭天,在玉女池旁頒佈詔書,命丞相李斯篆書刻石,以記功德;下山途中下雨,在松樹下避雨,因松樹護駕有功,特封 “五大夫”松。

第六根龍柱:敘述舜東巡泰山,行柴望之祭,並招見了許多諸候和百歲老者,昭告天下,統一日曆。

傳說天外村往上走,就可以直通九天,泰山的傳說故事舉不勝舉,讓我們在登山途中領略泰山那瑰麗的風光和無盡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