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千呼萬喚,vivo 的首款平板電腦終於要出來了。不知道各位 V 粉們期待了多久?對於現在的手機廠商來說,既然要達成萬物互聯、多屏接力、協同處理,只有一塊螢幕,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 vivo Pad 的出現,幾乎是必然的,而對於目前其他家的節奏來說,vivo 的平板產品也是熬到最後才肯推出。可能等一個時機、可能是前面的產品他們覺得不滿意,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來了。

外觀包裝上面,連帶著這次 vivo X Note 和 vivo X Fold 的同時釋出,vivo Pad 也採取了相同風格的包裝設計,比較成熟和高階商務一些。由於此次除了平板之外,鍵盤套和觸控筆也一併配齊了,所以包裝方面就不一一詳細說。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主要看看具體盒內產品和配件,平板內部還配送了 44W 閃充套裝,鍵盤套只有一個皮革鍵盤。有意思的是,觸控筆除了筆本體之外,還配送了一節 9 號電池。很明顯,vivo 的觸控筆沒有走常規方案。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首先還是看看 vivo Pad 的外觀設計,正面是 11 英寸 2560*1600 LCD 螢幕,120Hz 高重新整理率,同樣是 16:10 的螢幕比例。這個螢幕應該大家都很熟悉了,都是行業裡面比較通用的設計。攝像頭的位置在長邊居中,800 萬畫素,自拍效果清晰,看來 vivo 也是希望大家儘量使用橫屏來使用。四邊框等寬,同時也足夠的窄,正面觀感挺不錯。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電源鍵和音量鍵位置在攝像頭長邊的那一側,把電源鍵也設定在同一側的話,可能習慣豎屏使用的使用者一開始會不太順手,需要習慣一下。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另外左右兩側短邊都是揚聲器的位置,這次配備了四揚聲器的規格,而且支援杜比視界播放。揚聲器的聲音非常澎湃,有質感,高頻也沒有出現聲音撕裂,低頻的力量感十足,作為平板揚聲器來說,對於影音體驗的提升還是比較給力的。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Type-C 介面的部分在右邊的短邊上,但同樣不是絕對居中的設計,估計也是為了兼顧輕薄和 LCD 螢幕本身的關係。

另外有一點小小的細節也想多說一句,vivo Pad 的 USB 介面是全功能 Type-C (USB3。1),除了傳輸速度優異之外,也支援最高 4K 60 Hz 的有線投屏規格。而同級別的很多廠商,都會選擇在這裡省成本。有線投屏功能雖然用得不多,但需要的時候還是很實用的。

後蓋部分,此次 vivo Pad 很有誠意地給足一整塊航空鋁合金後蓋。金屬後蓋是一體成型的,所以在質感方面要拋離同期和前期推出的同定位平板產品好幾條街。值得注意的是,vivo 透過內部設定的諧振腔天線實現了金屬後蓋無斷縫的設計,保證了 vivo Pad 美觀性的同時也兼顧了訊號的正常收發。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金屬後蓋顏色分別有天藍色、深空灰兩種配色,我們手上的就是天藍色,跟同時推出的 vivo X Note 和 X Fold 藍色皮革後蓋很搭。這是一種淺藍色的配色,加上細膩的金屬噴砂帶來的磨砂質感,還是很好看。

而攝像頭部分則延續了 vivo 的雲階設計,在金屬後蓋之上加入了一塊方形透明玻璃增加了一些輕盈感,然後再嵌入圓形攝像頭模組。vivo X Note 和 X Fold 的天圓地方設計也延續到平板的設計上,三款產品擺在一起,很容易就看出是同一牌子的風格設計。

後置攝像頭上,少有地配置雙攝系統,分別是 1300 萬畫素主攝像頭,F/2。2。還有 800 萬畫素超廣角攝像頭,F/2。2。可以滿足日常的掃碼拍題,簡單記錄一下生活也是足夠的。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系統方面 vivo Pad使用的是 OriginOS HD,專門為平板模式做了適配。其實 OriginOS 的原子元件一面世我就感覺這些元件在平板裝置上會更加好用,事實也是如此,更大的螢幕讓原子元件有更好的資訊展示,也很符合桌面小元件的使用或裝飾邏輯。但目前平板上面的原子元件系統跟手機端還是有點差距,例如暫時還不能設定成大圖示或者大資料夾的樣式,還需要繼續最佳化。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整機機身厚度只有 6。55mm,重量為 489 克,就平板本體來說還是比較輕薄的,長時間拿在手上對手腕的壓力也不算大。很適合抱著煲劇、畫畫、看網課。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其實對於平板裝置來說,各應用對於大螢幕的自適配更為重要,幸好現在主流的應用都有 HD 版本或者針對大螢幕的自動適配,OriginOS 本身也能根據在系統層級強制應用橫屏使用。

目前 vivo Pad 的應用適配已經算是比較完善了,常用的微信、bilibili、購物應用、大眾點評,甚至包括數字尾巴 APP 都能夠實現橫屏多層級顯示。在左側瀏覽主頁列表,右側顯示詳細內容,效率還是挺高的。不過很可惜的是,目前微博暫時只能強制橫屏顯示,還沒能做到多層級顯示。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效能上面,vivo 還是選擇了穩妥的高通驍龍 870 SoC,這款 SoC 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也不需要跟大家講太多了。產品標配 8GB 記憶體和 128GB/256GB 儲存空間,UFS 3。1 規格。

日常使用自然也是能夠滿足流暢使用,這裡主要還是看看具體的效能表現。直接點還是上 《原神》 極高畫質 60 幀模式的幀率曲線,不得不說有一個更大的散熱空間後,驍龍 870 的具體表現只會更加穩定。除了激烈 A 怪時幀數波動比較明顯之外,大部分情況都可以維持在 50 - 60 幀左右。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這塊平板應該可以滿足絕大部分使用者的各種使用場景,效能方面是不需要擔心太多了。

在續航方面,vivo 給這塊平板塞入了 8040 毫安時大電池,配合 44W 快充是沒有什麼續航和補電的焦慮了。實測以 50% 螢幕亮度播放 1 小時線上 1080P 影片耗電為 9%,推算應該可以連續播放 11 小時左右的線上影片。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配件方面,vivo 專門研發了相關的磁吸鍵盤套,透過平板背後的拓展金屬觸電連線。鍵盤套支架為後折式的設計,中間的鉸鏈支撐力很足,不容易鬆動。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另外這個鉸鏈支架支援多角度懸停,相比起一般固定的三角式鍵盤套,很明顯 vivo 這款更加有誠意。唯一不太滿意的地方就是後蓋磁吸的力度不太充足,如果磁吸更強一些,使用體驗就更優秀了。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而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就是 vivo 這塊鍵盤套加入了一塊麵積足夠大、而且觸控手感很好的觸控板,這樣在鍵盤上打字想要使用游標選擇其他內容,也就不需要把手腕抬起來觸屏選擇。大大增強了選定文字時候的精確性,也減低了手腕懸空觸屏時的疲勞值。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鍵盤本體比較薄,所以鍵程自然不會太高,輸入手感尚可,這篇文章的大部分內容,就是在 vivo Pad 的鍵盤套上輸入的。在 C 面鍵盤的位置,還是採用了翻毛皮的設計,非常親膚,手腕放在翻毛皮上觸感也很自然。

這次比較有議論的就是這款觸控筆,主要是因為其採用了 9 號電池供電,並沒有內建充電鋰電池。筆身的內部也有磁鐵可以吸附在 vivo Pad 的金屬邊框上,但只可以吸附,沒有無線充電的功能。也就是說,觸控筆沒電之後需要單獨更換電池。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這種設計自然也是有 vivo 自己的考慮,主要是 9 號電池可以提供非常持久的長續航,按照官方的說法,每天書寫 2 小時,可以續航一整年。相比起大部分一次只能堅持十幾小時的觸控筆來說,vivo 這個方案更適合高頻率使用者長時間去使用。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另外觸控筆也支援 4096 級別壓感和側鋒書寫,而且筆尖的部分還採用了摩擦力比較大的橡膠筆尖,書寫體驗還是比較自然的。書寫延遲也挺好,不會有明顯的滯後感。不過包裝裡面沒有配備備用筆尖,有大量書寫需求的使用者最好還是自備一些。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觸控筆也支援息屏速記,在息屏狀態下使用筆尖輕觸螢幕即可馬上喚醒並進入到原子筆記介面。書寫過程中需要橡皮擦,可以透過持續長按筆身上的按鈕快捷切換成橡皮擦,使用效率還是挺不錯的。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目前 vivo 也已經實現了在輸入欄上直接寫字輸入的功能,雖然這款是 vivo 的首款平板裝置,而其在系統和配件體驗上面也已經比較完善了,這也可以說是國內一線手機品牌中最後一家推出平板裝置的優勢吧。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本文的最後,我決定把最重要的體驗部分放在這裡 —— 「多裝置互聯」。跨屏互聯這個功能,vivo 已經談了好幾年了,但由於期間一直沒有推出自家的大屏產品,所以很多互聯上面的體驗都是淺嘗輒止。

直到,vivo Pad 的出現。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從現在的版本來說,vivo Pad 就已經實現了 「原子筆記」、「日曆」、「電子郵件」、「原子放映廳」 這幾個常用系統應用的接力。只要 vivo 手機和 vivo Pad 登入同一個賬號和同一個 WiFi 下,那手機上開啟上面的這些應用使用後,vivo Pad 上就會馬上推送接力過去。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例如我在手機的 「原子筆記」 上輸入文字,vivo Pad 常駐 APP 欄就會馬上彈出 「原子筆記」 接力圖示。點選進去之後就會馬上同步顯示手機端的輸入內容,你在平板上輸入文字,手機端也會實時重新整理平板端上的文字。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我在手機端使用 「騰訊影片」 播放影片內容,vivo Pad 的 「騰訊影片」 原子元件就會馬上同步推送相同的影片內容,提示接力 「來自 vivo X Note」,點選之後就能在平板上接力播放。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同時資料內容也可以直接同步,平板端可以直接讀取手機端的簡訊驗證碼,個人熱點密碼也會直接同步。

效率提升最明顯的就是能實現跨裝置檢視手機相簿和檔案管理,注意這時候 vivo Pad 並沒有與手機端進行投屏互聯,但卻可以直接在系統相簿裡面檢視手機端的照片內容,資料夾也能正常檢視,還能下載到平板本地儲存上。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在便捷傳輸方面,你可以依靠 vivo 手機的 NFC 實現一碰傳功能。例如在文件輸入介面,可以一碰把你在手機上選擇的內容傳輸到 vivo Pad 上。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另外也支援 vivo 手機一碰投屏到 vivo Pad 上,然後直接在 vivo Pad 上操作手機或者檔案互傳,這部分的操作體驗就跟 PC 端投屏協同差不多了。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這些接力的體驗都是挺流暢的,雖然 vivo 是首次真正實現多裝置互聯,但實際效果已經超出期待了。

總結

從上面的體驗來說,vivo Pad 雖然出得太晚,但還是那句 「好飯不怕晚」,這個產品力的表現也不負被 vivo 打磨掉的這些時光。

vivo Pad 體驗:多裝置互聯的第一大步

除了滿足基礎的平板電腦體驗之外,多裝置互聯的具體使用體驗讓人印象深刻,特別喜歡它的多裝置接力和跨裝置檢視,一個完整的生態,就應該如此。希望以後 vivo 繼續努力,把生態和裝置互聯打理得更加美好。

終於,vivo 使用者有一塊好用的平板電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