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高校老師突發腦幹出血後在三真做康復:我要走著出去

紅網時刻新聞7月23日訊

(通訊員 周娜)在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梅溪湖院區7樓病房,住著一位特別優秀的青年:今年44歲的張華(化名),博士學歷,前兩年作為長沙市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長沙某高校擔任研究生指導老師,手上負責多個科研課題。

人生正值風華,然而,厄運來得猝不及防,今年3月,張華在餐館吃飯時突然暈倒在地,被送到醫院急救後,診斷為腦幹出血。經過治療,幸運地脫離了生命危險。5月9日,病情稍稍穩定的他來到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梅溪湖院區做康復。兩個月後,他立志:“我是抬著進來的,要爭取走著出去”。

高校老師突發腦幹出血,選擇來三真做康復

吳媽媽(化名)說,張華原來在中央機關工作,因為喜歡長沙,便選擇在長沙定居。

究竟怎麼發病的?“他就是用腦過度了,熬夜熬的。他想寫書,還申請了國家科研課題,他性子也急,就拼命搞,加上血壓一高,也沒有吃藥,就發生了腦幹出血。”張華的爸爸說,張華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治療,病情穩定後,就決定把兒子送到專科康復醫院進行後續康復。

“我們老夫妻第一次來長沙,也不知道上哪兒去做康復。我們就請醫生推薦,醫生推薦了三真等幾家醫院。他爸爸到三真來看了,覺得可以,我們就直接和醫院聯絡轉過來了。住在這裡感覺很好,最重要的是康復效果好,張華不願意走了。”吳媽媽說,他們5月9日住進三真的,現已住院2個月。

贊三真醫院服務態度好,醫護人員專業熱情

“在三真醫院,我感覺這裡的醫生、護士都很好。我兒子對這裡挺認可的,說三真的服務態度挺好的。”吳媽媽說,“加上醫護人員很善於調動患者康復的積極性,這裡好多醫生護士都跟他稱兄道弟的,都‘華哥、華哥’的叫他,他在這裡做康復治療很愉快。”

“做言語康復治療的小付醫生一見到他就喊‘華哥’,小付性格大大咧咧的,張華就打趣地稱呼她為‘付弟’。他說等小付結婚,要送她禮物。還有做針灸的鄒醫生,看到張華就‘張老師、張老師’的叫,和他嘻嘻哈哈的。主治醫生解醫生每天查房都會來安慰、鼓勵他,下夜班也會來看他……他和醫護人員打成一片,很願意配合醫生做康復訓練。”

在事業正值上升期時突然患病,給張華的心理打擊可想而知,所以做康復的時候難免鬧情緒。

“他急起來了六親不認,老說我們在騙他。”吳媽媽說,這種時候都是多虧了醫生和康復治療師們苦口婆心地勸導和鼓勵,激發他的好強心。“前些天他覺得自己沒希望了,情緒很低落。治療師周珍醫生開導他半天,講到她自己家才遭遇的不幸,告訴他人要經得起事,要他一定要堅強。他聽進去了,又堅強了起來。”

張爸爸說,張華的家在星沙,數天前他們本想轉到離家近一點的醫院,覺得那樣在生活方面照顧起來更方便點,但張華不肯走,他要留在這。於是父母尊重張華的決定,決定繼續留在三真做康復。“看著他一點點好起來,我們的日子就有盼頭。”

“我是抬著進來的,爭取走著出去”

剛入院時,張華是坐在輪椅上,不能站立,因為面癱導致口齒不清,旁人要理解他只能靠猜。

經過一系列的康復治療,現在,張華已經能夠站起來走幾步路了,而且透過言語康復師的治療,面癱基本好了,語言表達能力突飛猛進。

“現在他很能講了。他跟我吵架,經常是大篇理論,一直在那兒講。”張爸爸說,與來三真醫院之前相比,張華現在能自己吃飯,邏輯思維、語言表達都沒有很大的問題,面癱基本好了,也能站起來走幾步,但膽子有點小,距離還不夠長。

主管醫生解南鑫表示,腦幹出血的病人本來平衡能力會比較差,發病後,患者左邊手腳由於肌張力高,手腳都是歪的,現在他的左右手肌力已經基本接近正常,左手已能正常抓握,康復效果和速度都不錯。

“病人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壓力也比較大。我們幾乎所有專案都給他安排了,他一天的康復也排得滿滿的。”運動康復師說,對於張華,他們採用了肌肉牽伸、懸吊、衝擊波治療、經顱磁治療、針灸治療、言語康復治療等一系列治療手段,對其心理情緒波動也會及時關注、及時幫助其排遣負面情緒。“雖然要像正常人一樣走路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病人和家屬都信任我們,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也有信心幫助他恢復健康、迴歸家庭。”

身體一天一天逐漸好轉,對於今後的康復,張華的信心和決心也一天比一天堅定:“我是抬著進來的,現在能站了,我要爭取靠自己的雙腳走出去。”

張爸爸覺得兒子正處在康復的關鍵時刻,“別的康復醫院的水平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在這裡,我們現在能看到康復的希望。我們就堅持在這個地方,用最好的治療爭取把他康復到最佳狀態,讓他迴歸正常生活,爭取能儘早回單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