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掌握這個定律,打破人生下行魔咒!

最近讀完了《熵增定律,一切問題的底層規律》,能幫助我們如何去對抗人生中的“麻煩”。

掌握這個定律,打破人生下行魔咒!

當你的房間開始有一件亂丟的物品時,過一段時間後整個房間就會被堆得亂七八糟;

當你下班回去躺在沙發上刷手機的時候,一刷就持續幾小時;

當減肥堅持了很久,一遇到垃圾食品就破功,止不住嘴。

在生活裡,是不是發現懶散比較容易,自律比較難?放棄很容易,堅持比較難?變壞很容易,變好很難。

這些事情的發生,如果對“熵”有了解的,

就知道是萬事萬物都是遵循著“熵增定律”。

01

什麼是熵

“熵”是代表著一種無序程度,熵增表示熵不斷在增加,意味著一切都在從秩序走向混亂。

掌握這個定律,打破人生下行魔咒!

宇宙的複雜程度總在增加,

如果不對熵增加以控制,到達一定程度時,宇宙將趨近於熵死。

就像一個人如果不夠自律,生活就會脫離我們的掌控,總覺得很多事情辦不到,成為不了想成為的人,到生命的盡頭時,你會發出一聲嘆息,怎麼就過成了這樣。

02

熵增定律,無處不在

熵增就是由有序變得無序,最終變得死寂的過程。它是一種十分消極、無奈的定律。

瞭解了這個定律,能將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面對麻煩的人生,你可能也能突破重圍,找到光明之路。

滿足熵增的構成條件主要有兩個,

即無外力做功和孤立系統。

掌握這個定律,打破人生下行魔咒!

在生活裡熵增就無處不在,比如你一個人在家裡不收拾房間,

然後東西就堆得越來越多,你一個人在家裡,

沒有朋友或者家人督促或者來你家,這就是無外力做功,導致你不想做家務,孤立系統就是你一個人,獨來獨往,不想與外界聯絡。

一部手機裡的記憶體如果儲存過多,不去清理,磁碟存滿之後,手機就會執行緩慢,甚至宕機,只有定期清理,才能正常運作。

也就是說透過外力持續做功和系統開放,就能對抗熵增,實現負熵。

人的腦子如果不具開放性,不去吸收知識,學習新知識,就容易被社會淘汰。

薛定諤在《生命是什麼》中說過:“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03

自我成長,對抗熵增

成長型思維就能幫助我們在個人的頭腦中將系統開放,並讓外力持續做功。

掌握這個定律,打破人生下行魔咒!

鄧亞萍就是一直屬於成長型思維的代表

,她8歲時被省乒乓球隊拒之門外,13歲又遭到國家隊的拒絕,但她卻獲得了4枚奧運金牌,18個世界冠軍。

1997年退役之後,並沒有和其他運動員一樣選擇教練之路,她選擇去讀書,還是選擇了清華大學。

當時她的英語水平幾乎是26個字母都不認識,她以勤奮和努力做功,在2001年獲得清華大學英語學士學位,同年9月,前往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

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並被劍橋大學錄取,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並且她是第一個世界頂級運動員獲得博士學位。

我們彷彿看到了當年一個矮小的女孩卻充滿對命運不服輸的倔強,

在一次次失敗前勇敢向前,克服熵增,並努力持續做功,才獲得一個個傲人的成就。

這就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的命運,她的未來有無限可能,因為她的傳奇還在繼續……

04

避免路徑效應,尋求突破

打破路徑效應也是對抗熵增對抗人的惰性,對抗熵增的方式之一。

火箭推進器的寬度是4英尺8英寸半,這個尺寸居然是2000多年前兩匹馬的屁股寬度疊加起來決定的。

這種效應稱為“路徑效應”,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提出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的鍵盤佈局,也是源於1808年佩萊里尼希望幫助自己的女朋友發明的。

而對抗熵增卻是要打破路徑效應

,因為路徑依賴的本質是封閉,在原有的系統裡不斷迴圈。

只有突破原有系統,到一個更大的、更開放的系統裡探路,實現更大的飛躍。

比如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計程車司機很賺錢,然後他尋找新的路徑(買房或者做淘寶),他就和一直做出租車司機的人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05

人的一生,即是熵減過程

劉墉在《肯定自己》寫過一句話:“

記住!再玩一球、再來一局、再睡一分鐘,聽起來都是小事,那裡面“自我妥協”的細菌,卻可能侵蝕你的骨髓,使你一輩子都站不直。

掌握這個定律,打破人生下行魔咒!

很多企業大佬一生都在對抗熵增,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知容易,知行合一卻難,每一件看起來的小事都可能成為影響你未來的大事。

那些每天都在堅持熵減法則的人,即使行走的慢一點,但複利效應一定會將渡他到成功的彼岸,奇蹟總有一天會來到。

很多時候人類都在思考活著的意義,其實即使

每一天的小進步,都是你存在於這個宇宙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