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實人容易吃虧?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四點

一提到老實人,很多人就聯想到這些詞語:悶不做聲,逆來順受,與世無爭,懦弱可欺,等等。所以,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過來人說:做人呀,不能太老實。

社會女說:等老孃玩累了,找個老實人嫁了。

相親女說:他什麼都好,就是太老實。

領導也說,這個人呀,能力還是有,就是太老實!

這就是傳說中的老實人。與老實人相伴更多的是吃虧。

老實人容易吃虧?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四點

在職場中,老實人也讓人感覺吃虧多,比如做事多,受獎少;受過多,立功少;吃苦多,享樂少;擔責多,晉升少。

老實人由以前的中性詞變成了貶義詞。老實成了赤裸裸的缺點,甚至成了人際交往、晉級升職的障礙。

但是,老實,一直是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包含了誠實、本分、規矩、善良等品格特點,無論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無論在家庭還是在社會,這些都是優點,都是大家期望廣泛呈現的道德與品格的亮點,也是現在社會追求的價值取向。

老實人為什麼吃虧呢?其實,老實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所謂老實人的意識、方法,如果做好下面四點,“老實人”哪裡還有虧吃?

一 避免“被動多,主動少”

對於不主動的人,大家也喜歡給他打上老實人的標籤,說這個人老實,從來不惹事。

我的同事A工作10年以上,還是在生產第一線做體力活,跟他同時招聘進入公司的那一批大學生,有的早已經是中層管理人員,次一點的也是工程師,唯獨他原地踏步。他看起來是吃虧了。對於他得原地踏步,有的人就歸因於他的老實。他確實老實,領導安排他幹什麼就幹什麼,不多幹一點點,也不會再幹好一點點,更不可能巧幹快乾,領導對他印象就是“能力一般,還能幹點事吧”。A平時不喜歡跟領導溝通,也很少跟同事溝通,別人不知道他的想法,也看不到他的進取。他成了公司一個隱隱約約的人,仔細一想似乎有這麼一個人,不注意誰也想不起他。

所謂的A吃虧,其實並非是他老實,而是他的平庸與懶惰。如果不克服或改變,這“吃虧”還會繼續。

老實人容易吃虧?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四點

二 改變“做得多,說得少”

初入職場,會接受很多前輩、過來人的忠告:要老老實實幹活,多做少說。於是,一些人就養成了這樣的工作習慣,只管埋頭幹活,絕不抬頭說話。這樣一來,老實確是老實了,但是“吃虧”的後果也來了:做了不少,無人知道;策劃很妙,無人知曉。年終評獎無人推薦,職務晉升無人建議。這就是有的人感嘆:老實人吃虧。

這裡的“吃虧”吃在不說。

過來人所說的“少說”,是指少說大話,少說閒話,少評頭論足,不要因言惹禍,並不是不說工作。現在都需要提高曝光率,職業生涯的個人發展同樣需要提高曝光率。就需要我們自己適當向領導彙報業績,多向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要還死死抱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一定要走出巷子,只要實實在在,打打廣告也無妨。

老實人容易吃虧?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四點

三 破解“求穩多,冒險少”

所謂“老實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安於現狀,隨遇而安,不願激進,不願打破常規走出舒適區。

在工作中,略有挑戰性的內容,老實人會選擇“保守療法”,不求出彩,只怕出醜。

公司組織娛樂活動,“老實人”一般選擇不參加,以免出錯丟人。公司會議,老實人選擇不發言,擔心說錯惹事。公司徵求方案,老實人一般選擇應付了事,害怕出頭招禍,……。

既然在任何場合都是表現平常,自然有機會的時候,老實人也很難獲得機會,只能吃虧了。

這個吃虧的原因是因為老實人選擇了安逸,與老實本身也沒有關係。

老實人容易吃虧?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四點

四 扭轉“接受多,拒絕少”

前不久,有位網友還向我訴苦,說他研究生畢業工作一年多了,一直還在打雜,同事、領導都很喜歡派活給他幹,都是幹一些別人不願意乾的事情,每天很累但是又沒有成就感,不知道何去何從,他打算辭職了。聽完他的傾訴,我相信很多人對他的境遇似曾相識。因為很多人職場新人都經歷過這個過程。新人為什麼有這樣的“待遇”,有人也說因為新人老實。

初來乍到,多幹一點雜活,基本上是職場潛規則,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是不能長期如此,必須要學會拒絕。當然拒絕需要技巧,還需要一個緩衝的過程。

如果不拒絕,那雜活應該越幹越多,因為幹雜活而擠佔了本職工作,最後的結果是“種了別人的地,慌了自己的田”,也可能是什麼都沒有幹好,不僅自己付出了累,而且還得不到任何人的認可和表揚。那就是真的吃虧了。

老實人容易吃虧?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四點

芸芸眾生中,絕大多數人骨子裡還是傳承我們民族美德的老實人,畢竟儒家思想影響了我們幾千年的生活、教育,也就是說,我們很多人是老實人。

既然是老實人,那就做一個高層次的老實人,做一個不“吃虧”的老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