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為什麼是殺狗的人仗義?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這句話是明朝詩人曹學佺的一句對聯,在民間廣為流傳,一般用來諷刺無節操的讀書人,關於這句話的是非對錯,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讀書人的事,咱就不多說了,今天主要說一說屠狗輩,什麼是屠狗輩呢?直譯就是殺狗的人,結合語境,對應讀書人,又可以指從事屠宰等低階行業的粗人,為什麼一定要用殺狗的人為代表呢?殺羊、殺豬的不行嗎?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為什麼是殺狗的人仗義?

其實,這句話之所以是屠狗輩,而不是屠羊、屠豬輩,也是有原因的,自古屠狗輩可不簡單,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一個特殊職業,專門以殺狗為生的人,又叫狗屠。

雖然現代吃狗肉的人相對來說很少,殺狗也會受到大家的鄙視,但在春秋戰國乃至兩漢時期,風氣卻完全不一樣,那時候狗肉是人們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所以狗屠也是一個正當職業。

我們知道,屠夫這個行業,歷來不是很受人們尊敬,在古代都屬於比較低階的行業,屠狗之輩也同樣如此,用後來的話說,就是下九流,特殊之處就在於,屠狗這個行當裡,湧現出了很多著名的俠客式人物。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為什麼是殺狗的人仗義?

比如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聶政,就是著名的屠狗之輩,在齊國以屠狗賣肉為生,後為報嚴仲子知遇之恩,刺殺俠累,一人一劍,以白虹貫日之勢,眾目睽睽之下,擊殺俠累於府邸之中,左右侍衛竟反應不及。

聶政是春秋四大刺客中,唯一不用任何鋪墊,正面擊殺目標的刺客,可見其武功高強、膽識過人,魏晉時期的名士嵇康,最擅長彈奏《廣陵散》,其曲慷慨激昂,氣勢恢弘,歌頌的就是聶政刺殺俠累的事蹟。

戰國時期也有一個著名的屠狗之輩叫做朱亥,原本也是魏國一個殺狗為業的狗屠,默默無聞,公元前257年,秦國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國都邯鄲城。於是魏國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偷走了魏王的兵符。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為什麼是殺狗的人仗義?

信陵君帶上門客朱亥去調兵,但主將晉鄙不信,如果晉鄙上報魏王,就危險了,於是朱亥掏出藏在袖子裡的四十斤大錘,於十萬大軍之中,一錘擊殺了晉鄙,幫助信陵君取得兵權,出兵解決了趙國之圍。

李白在《俠客行》中寫道,“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說的就是朱亥擊殺晉鄙,助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典故。這個事的是非暫且不論,就是朱亥的這種膽魄和氣勢,就是常人難以企及的。

除了聶政和朱亥之外,西漢開國名將樊噲也是出身殺狗為業的狗屠,屠狗之輩,豈可小覷,其中不知隱藏多少俠客、高手,關鍵時刻行俠仗義,所以才會有仗義每多屠狗輩的說法,而不是仗義屠羊、屠豬輩。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為什麼是殺狗的人仗義?

因為狗的攻擊性比豬羊高很多,沒兩把刷子也幹不了這行,常年與狗搏鬥磨練了武藝和膽魄。這也是屠狗輩更容易出刺客、俠客的一大原因,也因為如此,古人才會對屠狗輩讚譽有加,得出仗義每多屠狗輩的結論。

我是鹹魚道長,感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