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個完美主義者是如何走向人生悲劇的?

有人說格林童話的原版是充滿血腥和殘忍的,而安徒生童話所呈現的內容,一樣不僅僅是給小孩子閱讀的故事。其實這些都並不奇怪,因為寫童話的人都是成年人,而優秀的童話恰恰能折射出社會最真實的一面。

經常帶娃閱讀童話故事就會發現,你帶娃理解的那一層意思,和你自己這個年齡段可以瞭解的更深沉的意思是大有不同的,似乎也跟著作者,寫童話的人,看透了人性和社會的本質。而大多寫童話故事精彩的作家,其他非童話的作品也都很深刻的,例如奧斯卡·王爾德。

奧斯卡·王爾德是英倫才子放蕩不羈的代表,從小有過人的自信和天賦,他在牛津大學畢業前夕,用學校的獎學金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詩集後,以美學教授自稱,涉足戲劇、評論、小說和童話,雄心和才華讓他名震歐美。當他在文壇如日中天時,卻因一場同性戀控告案,被判入獄兩年,聲譽、事業毀於一旦。出獄後流亡法國,抑鬱而終。

很多人認為王爾德的同性戀是源於他對美的過度追求。其實他是喜歡女人的,也曾熱切追求過好幾個美女。他自己的妻子就是一個美女,但是當他看到自己的妻子懷孕時臃腫的身體,無法抑制地產生了厭惡感,所以王爾德本質上可能是一個雙性戀。在維多利亞時代,拘謹的家庭生活讓王爾德感到難受,他不是不知道同性戀是危險的,但是他喜歡這種刺激,這種刺激讓他欲罷不能。

王爾德的一生是讓人扼腕嘆息的,王爾德所反常規的地方,也正是他性格迷人的地方,也是他的可悲之處。作為一個同性戀天才,他不是極度自卑,他是極度自戀,自戀到過度完美主義,以致於他擁有了一個完美主義的悲劇一生。

一個完美主義者是如何走向人生悲劇的?

這本《道林·格雷的畫像》,除了讓人驚歎王爾德的語言之美,就是越讀越覺得小說中的那個道林·格雷簡直就是他本人的化身,博學多才,美麗至上,青春至上,性情乖張,有強烈的洞察力和雄辯的口才,能夠讓謬論散發出真理一般的光芒。

《道林·格雷的畫像》不能立體的反映一個人,它只能表現人的一部分。它沒有刻意描寫恐怖的細節,可是卻處處隱隱透出一種恐怖。

《道林·格雷的畫像》以一個美少年的形象出場,這個純真的美少年,純真的就像一張白紙。雖然其美貌幾十年不變,最後卻以最恐怖和醜陋的形象結束一生。

在還沒遇到亨利勳爵之前,道林還是那個思想單純的美少年。畫家巴爾茲對他美貌的傾慕和熱愛,使他意識到自己的青春和貌美,從而滋長了他的虛榮心。

道林·格雷受亨利勳爵的啟發,意識到自己可以隨心所欲享受肉感的快樂,將生活提升到藝術的水平。也就是說,道林發覺自己不僅僅是啟發巴爾茲創作的靈感源泉,他自己還可以創造藝術,他自己就是藝術。

“真悲哀啊!我會變老,但這幅畫將會永遠年輕……如果能反過來就好了!如果永遠年輕的是我,而變老的是畫,那該多好啊!為了這個,我願獻出這世上我擁有的一切!我願以我的靈魂交換!”

一個完美主義者是如何走向人生悲劇的?

道林·格雷希望他可以永葆青春,衰老和罪孽的痕跡都讓畫像去承擔。他讓一個少女絕望自殺,他不覺得自己做錯什麼,一切都以藝術為名義去推卸他的罪。可是他從畫像中看到一抹殘忍的微笑,這一抹詭異的微笑破壞了畫面的和諧,預示了道林·格雷的墮落開始。

畫像是不會變得,道林·格雷發現自己無論作多少惡,容貌都不會變化。於是開始貪戀放縱,吸食鴉片、使良家子弟墮落、勾引幾乎所有女人、出入妓院和黑幫。他的畫像變得越來越猙獰,可是道林依然是“迷人王子”。肉體的歡愉與出賣靈魂的痛苦交織著,就像吸毒一樣。

道林·格雷不願意承擔一個正常人該承擔的罪與罰。而他的罪,在殺害畫家朋友巴爾茲時達到了頂峰。他恨巴爾茲,恨這個創造了一幅比真人還要完美的畫像,激發了他的嫉妒和虛榮。

一個完美主義者是如何走向人生悲劇的?

他恨巴爾茲、恨畫像,卻沒有恨他自己。他絲毫沒有懺悔,他甚至冷靜地要挾化學家處理了屍體。他雖然沒有悔恨,可是他卻一度害怕自己所犯的罪惡被揭穿。

後來,他遇上被他殺害的少女的弟弟,他執意要為姐姐報仇。第一次相遇,他以自己年輕的容貌騙過了復仇者;第二次相遇,復仇者因誤中打獵發出的子彈而死。上天眷顧道林·格雷,一次又一次地放過他。這時候的他甚至想到要行善,開始洗刷他的罪孽。

他一面慈悲地對亨利勳爵說,他放過了一個少女,使她不至於毀掉清譽。他以為他所做的善舉,能抹去他所犯過的罪惡,畫像也會因此而變得不那麼醜陋。可是他失望了,畫像沒有任何改變,依然那麼邪惡。

那麼,他所做的善舉不過是出於假惺惺的自愛自憐。憤怒和絕望之下,他拿起殺過巴爾茲的刀子,捅進畫中人的心臟,如此這般,他所有的罪都會隨畫像毀掉而消失。

他這樣想也這樣做,可結果是畫像依舊是當初的樣子,而道林·格雷自己死掉時,胸口插著刀子的容貌,醜陋的讓人不可辨認。

這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了悲劇的一生。這短暫的一生,因為內心的貪戀讓他變成一隻野獸,反過來吞噬了他自己的肉身。他變得卑劣、殘忍、冷漠,他以犯罪為常態。他的末日審判,沒有其他的方式,就只有死亡。他一直試圖逃離衰老和死亡,可是終究是逃不過的。

一個完美主義者是如何走向人生悲劇的?

書中與道林·格雷密不可分的兩個人,畫家巴爾茲和亨利勳爵,他們在書中的作用是什麼?畫家巴爾茲是創造、喚醒道林·格雷的第一人,是他從道林·格雷的身上汲取了新的藝術表達。可是道林·格雷殺了巴爾茲,這就意味著藝術物件也渴望脫離創造者的束縛,甚至超越創造者。

道林跟巴爾茲之間的愛與恨,複雜得難以說清,他們的相遇,碰撞了藝術的火花,同時也毀掉他們。窺見平凡生活底下的美,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其中也暗中透露了王爾德的同性戀傾向。

另一個人亨利勳爵,他對道林的影響更加巨大,是他暗示和鼓勵道林·格雷走向悲劇。亨利處站在觀察者的角度,饒有興趣地看著道林不斷變化,他並不親自去行惡,而是觀察和引導別人去行惡。最終道林深深受著他的影響,將自己天性毫無拘束地擴充套件,最終毀了自己,而觀察者絲毫無損。

一個完美主義者是如何走向人生悲劇的?

奧斯卡·王爾德無論放在哪個社會都是較為極端的代表,書中畫像的象徵意義凝聚了腐化的道德、可恥的秘密,是罪惡的集合體。當畫像被損毀,人的生命也隨之消失。單純美麗的道林·格雷只是一張會吃喝享樂的立體畫,在王爾德筆下是它誕生於美之上,又充滿了罪惡感。

這個追求唯美主義的作者讓人難以捉摸,他展示這樣一場人生悲劇,究竟是為了揭露什麼以達到警醒作用,還是借道林·格雷的口表明某種立場呢?也正需要我們讀者多讀幾次,從字裡行間瞥見一些頭緒,重新再下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