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秋分——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秋分,

既指晝夜平分,

也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秋分日後,

北半球晝短夜長,

廣東地區雨季剛剛結束,

風和日麗,秋高氣爽,

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與秋分之前的“溫燥”不同,

秋分過後,暑熱盡退,

這時節的秋燥一般屬於“涼燥”,

那究竟涼燥的預防與溫燥的預防

差別在哪裡呢?

去涼燥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涼燥的表現是怎樣的?

中醫認為,秋季氣候有偏熱、偏涼的不同,在久晴無雨,秋陽以曝時,感之者多病溫燥;若是秋深初涼,西風肅殺之時,感之者多病涼燥。

涼燥易致肺氣不宣,出現咳嗽鼻塞,頭痛惡寒,咽乾口燥等症狀,治療宜輕宣外燥為主。

本身陽氣較弱的人群,防止涼燥應該注重腰部保暖。腰部著涼容易導致寒邪侵犯腰腹部,導致腰腹部的疼痛;腹部不能凍,腹部屬陰,脾為至陰,最不能受涼,受涼則會引起腹痛腹瀉,日久脾胃受損;後背部不能凍,後背受涼最容易導致寒邪入侵肺部,引起感冒、發熱。

秋季如何補水潤肺?

當秋意漸濃的時候,我們也特別容易覺得喉嚨幹癢,而且這種幹癢是無論喝多少水,噴多少補水噴霧都緩解不了那種的幹,所以,秋季潤肺補水可說是第一要務。

清晨慢跑:一天中養肺的最佳時間是早7點~9點,這時肺臟功能最強,最好此時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強健肺功能。如果沒時間,多做擴胸運動也可以。

入夜含梨:肺臟功能最弱的時間是晚21點~23點,晚飯後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時吐掉,可以滋潤肺臟。

熱水燻鼻: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水蒸氣,即可滋潤肺臟,每次10分鐘左右,可早晚各1次。

秋季的食療好方子

秋天是呼吸道疾病、感冒等高發季節,這些食療推薦用來日常預防:

緩秋燥——清肺梨:將梨帶皮切塊,放到碗裡隔水蒸,煮好後可拌入蜂蜜,趁溫熱吃效果最好。1日3次,早中晚分服。

止秋咳——白蘿蔔汁:將新鮮的白蘿蔔削皮後加少量水榨成汁,一週喝1~2次即可防治秋咳。

防感冒——蔥白薑片粥:先將粳米熬成粥,快出鍋時放入薑片和蔥白碎,再煮5~10分鐘即可預防風寒感冒。

另外,老鴨湯,鴨子以雄者為良,老者為佳,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之效,補而不燥,適於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等症;枸杞山藥粥,枸杞平補脾胃,山藥不溫不燥、純補無洩,食枸杞山藥粥,可滋陰潛陽。年輕人火力壯,最好用水煮枸杞,可讓枸杞藥性有沉降之力,能補到肝腎,既補得踏實又不會上火。

哪幾個穴位適合在秋天按摩?

揉迎香穴:秋季鼻粘膜易敏感,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等過敏症狀。此時,按揉迎香穴可以通暢鼻竅,增強呼吸系統的抗病能力。

擦大椎穴:它是人體諸陽匯聚的地方,處於陽中之陽位,所以它能夠幫助所有陽經的防禦功能振奮起來。

點按中府穴:在鎖骨下窩凹陷,再往下大概有一拇指寬的位置。該穴接近人體的肺臟,可以內通肺氣,具有宣肺止咳平喘、清洩肺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