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美食紀錄片讓人們尊重彼此差異

【環球時報記者 胡雨薇】“在食物面前,人間沒有孤島。所有的食物和人一樣,都有一雙腳,行走在這個星球上,給我們帶來既陌生,又熟悉,即風格獨特,又彼此交融的風味。”前段時間,《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與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保羅·弗裡德曼在耶魯北京中心開啟了一場東西方美食的碰撞與論道,探討“風味的中國與世界”。在陳曉卿眼中,講述食物的故事是為了致敬傳統,記錄人類多樣化的生活。從保羅·弗裡德曼的角度,食物全球化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影響,不瞭解食物的重要性,不可能理解歷史、經濟和文化背後的深層次勾連。

世界美食,東西方的不謀而合

如果說,陳曉卿打造的現象級IP《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激活了中國人的美食荷爾蒙,那麼,在其最新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中,他又透過鏡頭,讓我們看到有關世界美食的“不謀而合”。在西亞的阿爾曼沙拉,伊朗人喜歡將鬆軟的麵餅鋪在墊滿柴火的石子上烘烤,製作出一種叫作“桑噶”的麵包。有趣的是,在遠隔大洋的陝西臨潼,同樣的工藝,則用來加工另一種叫石子饃的麵餅。沒有文獻記載石子饃和桑噶是誰影響了誰,在伊朗高原和關中平原,它們就這樣透過食物遙相呼應,展現著人類祖先智慧的異曲同工。“風味”IP系列試圖透過透析飲食哲學,讓觀眾在視覺享受外,多了幾分舌尖上的思考。在保羅·弗裡德曼眼中,陳曉卿的美食紀錄片,不僅讓西方世界透過食物的溫度和紋理了解中國故事,更多地向人類展現了一種“東西方的不謀而合”。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美食紀錄片讓人們尊重彼此差異

《風味人間》自2018年10月上線以來,熱度和口碑一直居高不下。作為其姊妹篇,《風味原產地·潮汕》更是成為中國美食紀錄片打破國界、走向海外的一張亮麗名片。今年年初,《風味原產地·潮汕》的全球版權被流媒體行業巨頭Netflix買斷,在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配置20多種語言字幕,至今仍然位於Netflix美食板塊排名第一位。對中國原創系列紀錄片出口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它不僅成為世界民眾瞭解中國文化的一個新視窗,更激發了全球觀眾深入探究中華美食的好奇心。陳曉卿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風味人間》攝製團隊跑遍全球六大洲20多個地區。在開機拍攝前,龐大的調研團隊會先深入世界各個角落挖掘“美食的異曲同工和南轅北轍之處”。“這些調研打破了很多我們固有的偏狹認知,比如我們以前認為美國人不吃下水和雜碎,但你想象不到,現在我們的攝製組就沉迷在美國的雜碎美味中不願回來。那裡的雜碎種類繁多,非常好吃。我們都認為法國是烹飪界的頂端,但我們去里昂發現那裡的人也吃下水”,在陳曉卿看來,美食紀錄片最大的意義,就在於透過美食拉近彼此的距離,消除誤解,讓人們尊重彼此的差異。

美國人對中國美食,既存有偏見又無比熱愛

談及美國人對中國食物的理解,保羅·弗裡德曼將其總結為“既存有偏見,又無比熱愛”。“不得不承認,對中國美食的熱愛佔據美國社會的主流,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美國,中餐館的數量比肯德基和麥當勞店鋪的總和還要多”,保羅·弗裡德曼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美食紀錄片讓人們尊重彼此差異

陳曉卿認為,中國食物的調味、審美佈局和西方的餐飲習慣不太相同。“實際上我們要先搭一個橋讓他們看到中國食物的美好,這樣他們才願意來進一步理解中國美食。”在陳曉卿看來,東西方彼此對於食物的誤解到處都存在:“我做美食工作超過15年,也認識很多國外的美食家,他們對中國美食最大的誤解之一就是對於‘牙感’的認知,比如我們所說的Q彈、入口即化等,在英文裡找不到精準的對應詞彙。但如果他們真的有機會嘗試,就像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一樣,她吃雞爪吃兔頭都會覺得津津有味,他們也非常享受中國美食在紀錄片裡的呈現。”

讓麵包替代誤解,要美食不要戰爭

對談中,保羅和陳曉卿都不約而同關注到了在年輕人的社交圈裡,快餐文化對美食文化的衝擊。在同事眼中,陳曉卿是那個午餐間隙可以“花20分鐘開車,再花20分鐘停車,然後去吃一碗15塊錢的冷麵”的資深老饕。但對陳曉卿來說,“果腹”和“美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如同好的紀錄片也需要花心血去打磨一樣,它滿足我們的不該僅僅是口舌之歡,更是一種對美食傳統的熱忱和尊重。

到底“風味”系列與其他美食片有何差異?陳曉卿給出的答案是:“紀實攝影和婚紗攝影的差異。”他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美食紀錄片的拍攝在現實和表達之間有非常多的要求。“我們希望在作品感完成的同時,能給觀眾帶來故事性(戲劇性)。其次能夠帶來奇觀,我們的拍攝物件有特別小的食物,也有特別大的,還有高空拍攝的食物,以及特別宏大的奇觀。比如花椒爆殼,這個過程我們拍了好幾天,你得有特別好的運氣,那一顆八角才能剛好在你畫面視覺中心的位置爆開。”陳曉卿認為,用鏡頭記錄美食技藝的過程,就如同用紀錄片鏡頭在和城市改造的速度賽跑一樣,也許下一秒你就再也無法捕捉到一種粗獷的原始和純粹。而美食紀錄片彷彿是在保留某種文化遺產,將古老的技藝永遠留存,並期望讓全世界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和接觸它們。

今年9月,陳曉卿受邀參加在法國舉辦的里昂中法美食節,並被授予“里昂城市推廣榮譽大使”稱號。據瞭解,該稱號主要頒發給在專業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傑出人物,陳曉卿是目前唯一獲得這一稱號的外籍人士。受《風味》系列的啟發,里昂政府希望透過鏡頭向中國觀眾傳達里昂美食的魅力。“對我來說,里昂的吸引力不僅僅源於美食,它也是紀錄片的發祥地,是盧米埃爾的故鄉,而美食和紀錄片是我藉以連線世界的工具。”陳曉卿告訴記者,今天的世界,種族和種族,人群與人群之間,因為種種原因相互設定了無數障礙,真正能讓他們融合在一起的最美味的理由,就是美食。“所以我們總會說,讓麵包替代誤解,要美食,不要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