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01

《春江水暖》以名畫《富春山居圖》為風貌背景,描繪了一幅杭州富春江畔的生活畫卷,在這幅畫卷的同一時空裡,同時發生了不同的但又有因果邏輯關係的事件,這些碎片化的事件背後都隱藏和凝聚著世間百態和人間煙火,散而不亂。

當下電影較多采用快節奏式的剪輯,高度壓縮凝練時間,而《春江水暖》則再一次提醒我們,時間可以在電影中較為“真實“的存在,在一個個的長鏡頭中我們看到了生活最純粹的方式,生活中人情的冷暖變化,就像四季更迭,人自知。

——李舒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02

《春江水暖》是顧曉剛導演構思《千里江東圖》的畫卷之一,他嘗試將傳統山水畫轉換為電影語言,是一種安於現在,安靜的影像嘗試。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長鏡頭,壓縮了時間的流逝,也將富春江四季美景用影像的方式,展現中國傳統的山水美學。

《春江水暖》像一幅具有東方美學的畫卷徐徐展開,用長鏡頭將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娓娓道來。長鏡頭的平穩給人一種紀實的治癒感,即使情節有矛盾衝突,也是現實使然,沒有故意敘事激發矛盾的工匠感。

——陳宇贇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03

電影誕生的時候便是“記錄與觀察”經過百年的變革與進化,我們印象中的電影好像更多的是創作人員的創造與“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春江水暖》是今年一個獨特的存在,彷彿是讓我們坐在富春江的一艘船隻上,透過船艙的窗戶,觀看著、凝視著江上,岸上的那些人那些事,我們彷彿又回到那個觀察的時代。我們是江上的旅客,我們是江裡的游魚,我們旁觀又參與,我們彷彿是到了電影裡去,我們因岸上人的無奈而無奈,我們因岸上人的悲傷而感傷,我們因岸上人經歷的世事無常而感嘆生命那難以揣摩的奧義,但看著看著,我們又會產生突如其來的跳脫感,這時候我們不再透過船艙凝視,我們來到了博物館的展覽牆前,透過畫框,看著一幅充滿中國美學意蘊內涵的畫卷緩緩展開,我們跟著畫幅邊看邊移……

看電影的物件永遠是觀眾,我想電影的成功也不是它與生俱來就有什麼,而是它讓它的觀眾感受到了什麼。《春江水暖》裡你看到了什麼?

——黃川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春江水暖》:富春江兩岸的人間煙火

04

《春江水暖》讓我看到兩個東西。

一是導演的地域格局。看時不自覺地想到侯孝賢,如果《悲情城市》史詩般地表現臺灣,那《春江水暖》就娓娓道來地展示富陽。在我們以往的觀影經歷中,我們總是不斷地談論電影裡的城市觀念和地域格局,那麼在中國電影裡,什麼表現北京,什麼又表現上海?我們看到杭州的神韻,看到重慶的複雜,也看到成都的浪漫與憂傷。但《春江水暖》讓我知道,中國電影中的城市,北上廣深之外,還有了富陽,如詩如畫。

二是導演的影像野心。在電影裡面,人與物共享空間的手法其實不算特別,但人間故事與山水寫意結合在一起往往能給人一種回味悠長的感覺。現在越來越多的導演在雕琢自己風格的同時,也追求著中國詩意和中國氣派,顧曉剛極其講究光線和構圖,藉助山水畫般的影像,將空間環境和人物情感表達精準地扣在一起,讓我置身其中,看到了富陽的詩情畫意。

不過可能是群戲的原因,呈現家庭故事時扁平攤開,沒有聚焦到特定視角,敘事層面就有了不足。那些矛盾複雜的思考,留白或許會比用臺詞托出更好吧。另外,竇唯的配樂很棒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