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瘋狂的石頭》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黑色幽默片?

《瘋狂的石頭》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黑色幽默片?

這是一部粗糙和精巧並存的影片。這裡的粗糙,沒有貶義的,指的是電影把視角放到了底層生活中,並很好地還原了底層生活那種粗糙且充滿元氣的生活狀態。而這部影片最突出的特徵——精巧,尤其表現在整個電影的結構設計和劇情推進上,前面漫不經心設下的一個個小釦子,後面又都仔細地一一解開,或者說,前面放的那些個小地雷,後面全都踩響了的,沒一個啞炮。每個雷炸的時候,都會給觀眾帶來如繩子那個橋段類似的快意的竊笑,間或爆以因某句臺詞某個表演所帶來的爆笑。

《瘋狂的石頭》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黑色幽默片?

再一個精巧在於影片的敘述方式和剪輯方式上,幾個部分恰到好處地運用多重視角的敘述,剪輯明快迅捷,促成了整部影片前衛、帶一定的實驗性但又簡潔清晰的風格。另外,還有一重精巧在於演員的表演。這是一個群戲的片子,演員們都很嚴肅地很正劇地扮演著一群神叨叨的喜劇人物,因而蹦發出更強烈的喜劇效果。這中間,特別出彩的是那兩撥賊,香港賊邁克和三 個土賊,道哥、黑皮和小軍。有意思的是,在這個以重慶為發生地並以重慶話為主體臺詞的影片中,兩撥不說重慶話的賊另有一番奇妙的效果。

《瘋狂的石頭》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黑色幽默片?

很不幸,在大環境影響下,甯浩還是如我所料地走了參賽獲獎,懇請承認的道路,這想這與後來與劉德華的結識應該不無關係。不過在我看來,甯浩真正的積累還是在於許多MV的拍攝經驗,關於這一點看過《石頭》的人應該能夠感覺得到,那是影片分析的事情,在這裡不做過多的提及了。這次《石頭》的火爆我更希望是作為一種現象出現,權且叫做甯浩現象,這個現象的意義遠遠大於《石頭》這部影片的成功。首先,中國的小成本電影能否進入市場?這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在一系列大製作的光芒與聲勢下,小成本電影幾乎沒有人會顧及到的,也不會有人注意的,這不但包括媒體,還包括院線本身,不給小成本電影安排檔期是中國電影市場最可恥最目光短淺的一種做法。說其可恥是急功近利只為票房著想的心態,說其目光短淺是因為自掘中國電影的墳墓,不利於新電影新導演的成長。

《瘋狂的石頭》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黑色幽默片?

在美國,有一種B級片,一般來說是小成本,小製作的(當然比國內投資大),這類影片有專有的院線播放,而這種影片最大的好處是鍛鍊了新導演,有許多創意在迸發,一些好萊塢的大製作影片往往從這些片中汲取靈感。換句話說,小成本的影片是電影市場的沃土與基礎,失去了這些東西,中國電影的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光靠幾部大片撐著是不可能形成市場的。大家一慣地認為沒有宣傳或炒作,小成本電影是沒有票房的,但這次《石頭》卻靠著口碑成功地擊敗了同樣是小成本但喙頭滿滿的《夢想照進現實中》。當然,筆者的意思絕不是不需要宣傳與炒作,但過份地信賴宣傳與炒作而忽略電影本身也是那些經營市場的人目光短淺缺乏自信的表現。在我看來,小成本電影能否進入市場是一個觀念上的問題,在歐洲甚至在韓國都有一些專門的小成本電影放映廳,用以支援小成本的電影。很可惜,筆者在看《無極》的時候,幾乎所有影院所有的放映室都在集中播放《無極》,看不到一部小成本電影,看不到一個為市場發展而高瞻遠矚的放映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

《瘋狂的石頭》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黑色幽默片?

第二個問題是觀眾到底愛看什麼?一直以來大家都對觀眾的口味都抱著一種難以捉摸的態度,一方面認為觀眾水平低,好的影片觀眾不懂,另一方面認為觀眾太挑了。但所有這些說法都是在幾個前提下說出來的,第一個前提就是影視人自己提出來的,第二個前提就是觀眾實際上並沒有多少選擇。在中國,型別片很少,這首先意味著將流失大量的觀眾群,畢竟愛看電影與愛看某某型別電影並不同。其次,大多數中國電影都是以一種強勢的姿態去衝擊中國的觀眾,這點比電視做得還要霸道,即你看也好不看也罷,但你要進院線你就必須順從。在這種情況下,觀眾是沒有發言權的,所以觀眾的心聲也無法得到導演們的體會,雖然有些媒體可以說出一兩句,但很不客氣地說,這些媒體很難代表觀眾的心聲,大多屬於那種自認為很懂電影的人,於是媒體的聲音與其說是為觀眾鳴不平莫若說是為導演與觀眾製造障礙。電影是不是為觀眾而拍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並不是說電影是為了迎合觀眾,在我看來,毛片與三級片觀眾看的人肯定不少,但我很難想象這些片在院線中播放觀眾也很多嗎?中國這種情況只適合偏僻的錄相廳。所以說,觀眾進院線是有選擇的,那他們到底選擇什麼呢?很不幸的一件事就是許多導演並沒有一直不肯放下自己的姿態站在觀眾的角度拍片,去拍一部不是表現自己思想不是表現自己情結的影片,拍一部好看的電影難道就是這麼難嗎?《石頭》拍得很好看,原因在於甯浩將自己放在觀眾的角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