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影評《關於我媽的一切》

媽媽季佩珍是這個小小家庭的靈魂所在,她就像有分身術一樣,能照顧到每一個人:患有阿爾茲海默證的婆婆、北漂的女兒、常年加班的丈夫、好賭叛逆的弟弟,只有她才能安撫小孩子一樣的婆婆。只有她才能準確記憶家裡每個人的喜好,也只有在她的面面俱到之下,這個家才能井然有序。

媽媽的愛是具象的,它們就藏在那些細碎的日常時光。這部影片很大的優點就在於透過選取溫馨平凡但又極具感染力的場面,這樣的場景就讓觀眾擁有了很強的代入感——女兒小美心情不好,當媽的第一時間發動小雷達,直接解鎖了孩子的手機;就算是開車到北京看病,也會帶著滿滿一車廂的馬家溝芹菜、山東大棗、蘋果、小米,美其名曰“超市的芹菜不好吃”;季老師甚至還趁女兒回家的時候擅自安排“相親”環節,根本不管尷尬不尷尬,只顧著張羅加微信。這些小場景無疑會讓我們有些哭笑不得,但又會覺得這個媽媽很可愛。

影評《關於我媽的一切》

編輯 搜圖

其實媽媽一系列讓人哭笑不得的操作還遠不止如此:無論是冬天清晨拉開房間窗簾;是大包小包塞滿女兒的行李箱;是退休宴上讓小美在同事面前表演才藝;還是去看望北漂的女兒時做飯洗衣收拾房間;亦或是跟在身後嘮嘮叨叨,乃至在爭吵時喊出那句最經典的話語—“可是我是你媽呀!”,不禁都讓人直呼:有內味兒了。

尤其是當看到其中的有一個片段,媽媽打電話叫已經步入職場的女兒起床,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從小到大好像只要有重大考試或活動,前天晚上我也會像李小美一樣,讓媽媽記得提醒自己,直到現在依舊如此,似乎媽媽永遠比鬧鈴更可靠。細想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儘管人們常說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殊不知孩子的所有情緒都會在媽媽身上放大很多倍,她總是會把我們放在第一位。之前我總覺得奇怪,每次媽媽自己感冒了,在第一時間就會提醒我注意天氣變化,自己受傷了還是會首先發訊息讓我注意安全……但現在我慢慢開始懂了,媽媽的世界很小,小到我們就是她的全部。

影評《關於我媽的一切》

“快樂嗎?為了遇見我啊,你落入凡塵,廚房沒有星光;你有過怎樣絢爛的夢?變作窗前的氣球飛走了;一生牽一雙小手,我把你的夢偷走。” 我們可能會常常抱怨媽媽嘮嘮叨叨、沒有自我、不懂追求,只知道茶米油鹽、日常瑣事。但不要忘了媽媽在變成媽媽之前,也是一個對未來抱有無限期待與幻想的女孩。她們也曾喜歡詩詞歌賦,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有著自己的遠方和夢想,但在媽媽的名字背後,那個會哭、怕黑、笨手笨腳的女孩只能湮沒在歲月長河中,她們一次又一次選擇、一次又一次放棄,只因為這世上的至愛是不計較條件。在影片的開篇,媽媽季佩珍憧憬地看著窗外的氣象氣球,我們也許很難想到作為一名即將退休的地理老師,她年輕時的理想是去南極科考,原本她的名字也真的出現在了赴南極人員的名單上,可最終還是因為女兒小美的到來放棄了。

難道真的沒有遺憾嗎?怎麼會呢。或許總愛看新聞,關注每一條和南極大陸有關的報道的她也從未忘記那片被冰雪覆蓋的大地;或許在最後一堂課上說出“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走出去看看”的她對曾經錯過的南極是滿心向往的;或許同女兒一起走進當年工作的科研所,回憶青春的她也無比想念那個滿腔熱血的花季少女。但當小美問坐在病床上的媽媽,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你覺得值得嗎?她的回答是如此輕描淡寫“可是那是我的選擇啊。”只是面對女兒,她卻又多了一份私心, 她對女兒說:“但是你不一樣,媽媽希望你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把生活獻給無知、平庸和低俗。”電影中媽媽的這些臺詞無疑具有穿透螢幕的力量,向觀眾呈現出全天下的母親對孩子最美好的期待和願望。

影評《關於我媽的一切》

編輯 搜圖

蔣勳老師曾說:“人與人之間,除了生離和死別,並未有第三種結局。”是啊,我們所有人都會離去,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時間,可能是幾十年後,也可能就在明天。怎樣面對死亡?如何正視疾病和衰老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的難題。

整部電影還有一個場景讓人看後久久難以平靜,那就是季老師一家三口去到海邊——媽媽問丈夫“你會想我嗎?”爸爸將頭緊緊靠在她的額前答道“會。”“什麼時候?”“早上出門的時候;晚上下班回家開燈的時候;吃到好吃的飯菜的時候;吃到難吃的飯菜的時候;睡覺的時候;睡醒的時候;想我你在我耳邊嘮叨的時候;咱媽不聽話的時候;中秋的時候;春節包餃子的時候;女兒出嫁的時候;看見別人一家團圓的時候。”愛太熟悉讓人差點忘記,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一切日常中都飽含了媽媽的付出與用心,所以我們都應該學會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