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隱秘的角落:張東昇是長大後的朱朝陽麼?

劇版《隱秘的角落》和原著《壞小孩》,兩個故事都非常精彩。小說有更大的野心、更暗黑的詭計、更周密的佈局、更意外的反轉,卻有更深更冷的涼意。改編後的劇版呈現出更具層次的故事架構、更豐滿的人物性格、更溫情的人物關係、更無奈的現實衝突,卻也有無法觸及深淵的遺憾。兩種不同的講述,讓同一個關於孩子的故事有了不同的定義:一個是有預謀的長大,一個是在迷茫中被催生。

隱秘的角落:張東昇是長大後的朱朝陽麼?

“我還未滿十四歲。”——《壞小孩》

“你們只是在乎自己。”——《隱秘的角落》

朱朝陽,優等生、學霸。一個本該是陽光自信的男孩卻因為原生家庭的破裂、身材矮小、性格內向、遭遇霸凌變得孤僻、敏感、自卑,他想把“第一名”變成父母的驕傲,爭取失去的父愛。因為此次第一名遭到其他孩子的嫉妒,因為性格內向遭到冷落,欺凌,因為父親出軌遭受父愛的缺失,王瑤的嘲諷與不屑。就像《我們與惡的距離》所說,小朋友的問題,多半的源頭是爸爸媽媽啊。嚴良和普普因為是罪犯的孩子從小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長時間在福利院遭受暴力,導致他們從小看到的都是罪惡,謊言,蠻橫,這樣的孩子,也難免會出現心理扭曲。這本書告訴我們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多麼重要。

隱秘的角落:張東昇是長大後的朱朝陽麼?

劇版的朱朝陽卻是防禦性被動型的人物性格,是在孤獨、意外、茫然中彷徨的救贖者,他一直努力在“挽回”,挽回失去的父愛,挽回即將離開的朋友,挽回能夠重回正軌的生活,卻不知如何“伸手”,一次一次地出手反而把自己推向深淵。面對母親對父親的斥責,朝陽說出了那句:“你們只是在乎自己。”這是他一直感到孤獨無助的根蒂。

個人更偏愛劇版裡朝陽的變化,從一個寧可被孤立被霸凌也拒絕協同“作弊”的乖孩子到為了幫助小夥伴去“欺騙”“敲詐”“偷竊”的“壞孩子”,沒有預謀、沒有詭計、沒有暗算,只是一場不知所措的猝不及防,被困境催化著他不得不以長出獠牙的方式長大。

隱秘的角落:張東昇是長大後的朱朝陽麼?

劇版中保留了原著裡的一些線索卻又未進一步說明使得這些重要線索反而顯得突兀起來,比如說原著最為反轉的日記,在劇版中並無太多筆墨,朱朝陽對複製卡的質問和解釋前後也略顯矛盾,張東昇解救普普、朱朝陽、放過嚴良動機很牽強,對於這些不合理的解釋很大一部分感覺是編劇既想保留經典又要迎合主旋律。

隱秘的角落:張東昇是長大後的朱朝陽麼?

“有些秘密是永遠不能讓別人知道的,否則永遠睡不上一個安穩覺。”——《壞小孩》

“你是願意相信童話還是願意相信現實?”——《隱秘的角落》

有人說張東昇就是長大後的朱朝陽。東昇,朝陽,他們本該是向陽而生。小說中更側重寫兩個人之間的博弈和牽制,把兩人的相似點落筆在報復、詭計和貪婪上,因愛生恨、設局脫身,貪圖財利。

而劇版中的張東昇,一個浙大數學系畢業生,一個天才。卻因為仇恨的矇蔽失去了冷靜,殺死了岳父岳母和妻子。怪誰呢?他不也是受害者。因為來自農村,沒有家庭背景,被人說上門女婿,岳父岳母瞧不起這樣一個人,冷眼相待,後來也遭遇了妻子的背叛。在這樣一個壓抑的環境裡,他也自然萌生了殺人的念頭,何況還有那麼多家產。我再說一遍,不要挑戰人性。人心都是複雜的,永遠不要把每個人都想象成善良的好人,人心也是多變的,誰也不知道你的朋友,丈夫會背叛你,傷害你,殺了你。

隱秘的角落:張東昇是長大後的朱朝陽麼?

始終覺得劇版中的張東昇對朱朝陽有一種惺惺相惜,他可能以“過來人”的感受深刻地理解那種迫切想回到原點的渴望。我們不是壞人,可做過的錯事讓我們很難再做回好人。張東昇的死在兩個版本里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版本都有精妙的寓意。由此,童話有了不同的結局,三隻小雞去了狐狸的家,吐出骨頭的卻不是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