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原創:唐封葉

說起“空城計”,國人立馬就會想到諸葛武侯在西城城樓上彈琴唱歌,嚇退司馬仲達(司馬懿)二十萬大軍的故事,當然這都是託了小說《三國演義》和京劇《空城計》的福。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其實稍瞭解點歷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空城計”在正史上是沒有記載的,只見於私家筆記,史學家分析當時形勢,多認為此事為子虛烏有。不過諸葛亮擺沒擺過“空城計”不要緊,因為中國歷史上“空城計”的真實、成功案例有很多。正史中記載,南北朝時北齊祖珽守徐州、唐朝時張守珪守瓜州,都玩過“空城計”,並嚇退、擊退了敵軍。《三國演義》傳世後,“空城計”的案例就更多了。但要說中國有信史記載以來最早的“空城計”,可能比大家想象得還要早得多——它見於《左傳》一書,時間在周惠王十一年、魯莊公二十八年,即公元前666年。這年頭真順,想必大家一定能記住。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要講這最早的“空城計”,有必要先給大家簡略介紹一下春秋前中期的天下局勢。這時周天子已經東遷洛邑百餘年,不但周室復興無望,還發生了“王子頹之亂”(王子頹是周惠王叔叔),朝廷威信更加低落。春秋初年的“小霸”鄭國,在鄭莊公寤生死後,先後有四個公子爭位(“四公子之亂”),國勢也是一蹶不振;而且由於當初鄭國開國君主鄭桓公聽信西周太史伯陽父的話,把鄭國從西鄭(考古證實在今陝西鳳翔一帶而非陝西華縣)遷到中原中樞地帶,“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佔據中原要地使它日後成為強國反覆征伐蹂躪的物件,這也是鄭桓公、鄭武公父子沒想到的。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話說這前後又有兩個國家勢力逐漸壯大:一個是東方的齊國,齊桓公上臺並任用管仲改革,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大霸”;另一個是楚國,楚文王在位十三年,先後滅掉了南申國、鄧國、息國、繒國、應國等國,初步奠定了楚國“南方霸主”的地位,並開始覬覦中原。

楚國,就是這最早“空城計”故事中的進攻一方。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話說魯莊公十五年(前679年),齊桓公在鄄(juàn)城(今山東鄄城)大會宋、陳、衛、鄭四國諸侯,周天子都派代表單伯與會,標誌齊桓公正式稱霸。齊國稱霸,那邊楚文王心中自然十分不服,於是藉機找茬,以鄭國鄭厲公殺死弟弟子嬰回國繼位為君卻沒及時通報楚國為藉口,北上攻打鄭國,不過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兩年後,楚文王在征伐黃國的回程路上病死。

轉眼十一年過去,時間到了魯莊公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666年。這時楚國已經是楚文王之子楚成王在位,但大權掌握在他的叔父、楚文王的弟弟令尹(楚國宰相名)子元手裡。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這令尹子元當宰相不想著如何發展楚國,卻天天惦記自己的美貌寡嫂——已經年近四十的楚文王夫人、楚成王的母親息媯。這一年子元在息媯居住的宮室旁修了別墅,天天在裡面搖鈴鐸跳萬舞,來吸引誘惑息媯。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這息媯本是陳國公主,最初嫁給息國國君做夫人,所以被稱作“息媯”(夫家國名+孃家姓)。後來楚文王滅了息國,把美貌的她搶過來做了老婆。按說息媯該恨楚文王,但可能是美女愛英雄吧,慢慢地她也接受了這個既成事實。

現在息媯聽到小叔子子元搖鈴鐸跳萬舞,不由得想起了死去的楚文王,於是哭著說:“先君文王讓人跳萬舞,都是用來演練軍事的。現在令尹不去找仇人報仇,卻在我這個未亡人旁邊跳這種舞,不是太不對勁了嗎?”

“未亡人”(寡婦)這個詞,最早就是見於這裡。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子元聽說後,不由得有點羞愧。為了彰顯自己的威武氣概,為了搶奪中原要地做出一番事業,好讓心上人瞧得起自己,他決定去攻打哥哥楚文王生前沒打下的鄭國。

當年秋天秋高馬肥之際,令尹子元點起600輛兵車,浩浩蕩蕩向中原殺去。

有人可能不瞭解,這600輛兵車到底是多少兵力,在當時算規模大還是規模小的呢?戰國時的兵書《司馬法》裡有兩種說法,一說1輛兵車配車兵和步卒30人,一說1輛兵車配車兵和步卒75人。一般認為之所以有不同記載,是因為各時期的編制不一樣,早期每輛兵車配備步卒較少,後期越來越多。因為此戰在春秋前期,我們就按30人算,所以600輛兵車的兵力大約是18000人,這在春秋前期的戰爭中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了。要知道30多年後著名的城濮之戰中,晉國不過出動700輛兵車;而後來秦穆公派孟明視等三將襲鄭,才派了300輛兵車。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再說鄭國方面,當時鄭厲公已經死了,在位的是他的兒子鄭文公,鄭國正卿(執政大臣)則是文公弟弟叔詹。他們得到楚國出動600輛兵車的罕見兵力來襲的訊息後,自然是嚇得夠嗆。因為史書記載實在太簡略,不知道是這哥倆急中生智,還是經鄭國朝野哪位高人指點,總之他們最終定下了一個“空城計”來禦敵。

那邊令尹子元帶著楚國大軍來到鄭國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的西南郊外,卻不見有鄭軍出來迎戰,於是順利地進入了“桔柣(dié)之門”。為《左傳》做注的西晉軍事家兼學問家杜預解釋說,“桔柣之門”還不是鄭都外郭的門,而是外郭之外遠郊的門。唐封葉猜測這很可能是郊外的一個類似牌坊的門,也即一個象徵性的門,僅僅標誌過了這個牌坊,就進入鄭國都城地界了。現在很多城市的郊區和旅遊景點的外圍都有這樣的象徵性的門,大家肯定能想象得出。

因為快到鄭都外郭下了,子元做出部署,由自己和鬥御強、鬥梧、耿之不比等將領做前鋒,由鬥班、王孫遊、王孫喜等將領為後隊,繼續向前挺進。不一會,他們來到了鄭國都城外郭下,這時只見城牆上還是沒有鄭軍防守。子元於是帶領楚軍從鄭都外郭西城牆三個門中最南面的純門進城(鄭都外郭每面三個城門共十二個門)。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到了城裡,還是空無一人,楚軍一路搜尋前行,很快到了“逵市”,也就是鄭都內幾條道路交匯點的一個大市場。從這個市場往前望,鄭都內城都看得很清楚了。只見鄭都內城城門的千斤閘門是拉起來的,一直能看到內城裡面,彷彿鄭人在邀請楚軍入內城。

到了這個時候,子元等一眾楚將終於感到不對勁了,他們停在逵市上觀望起來。這時候又有怪事發生,有一些人從鄭都內城裡走出來,嘴裡咿咿呀呀說的好像都是楚國話。

令尹子元見了,心裡越發發毛,怕被鄭人“關門打狗”,對眾將說:“不好,鄭國還是有能人的!”於是下令楚軍不得入內城,退到鄭都郊外紮營。

諸位看官看看,這裡的子元像不像《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鄭人的計策和做法像不像《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史上最早的“空城計”是誰擺的?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在楚軍攻鄭的時候,那邊中原霸主齊桓公已經聯絡魯國和宋國來救援。楚國令尹子元本來已經被鄭人搞得疑神疑鬼,現在聽說諸侯聯軍來救鄭,心中更沒有底氣,於是連夜拔營逃走。

再說鄭人,他們使“空城計”也是兵行險著,迫於無奈,其實心中也沒底,怕楚人真進城怕得要死,本來也想連夜逃出內城撤到東南方向的桐丘去。後來有人發現郊外的楚軍營地一片寂靜,鄭國派間諜湊近偵察,發現楚人營帳上面落滿了烏鴉,明白那裡其實已經空無一人了,舉國上下才鬆了一口氣。

就這樣,鄭國鄭文公和正卿叔詹擺下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空城計”,在諸侯聯軍的配合下,嚇退了楚國令尹子元的近兩萬大軍,成功捍衛了家園。

本文最後,我們再說說這個“空城計”裡幾個主角的最後結局。

先說楚國令尹子元。他徒勞無功從鄭國返回後,不知道腦子哪兒短路,居然住進了楚王宮,也就是侄子楚成王的宮殿。中國歷史上的權臣,多是在外打勝仗立威後才敢乾逼君的事情,這子元啥功勞沒立就想僭越了,真是既無能耐,又無見識。有大臣勸諫他,他居然把人抓起來。一年多後,楚國申縣縣尹鬥班發動突襲把他給殺了,楚成王真正親政,並封鬥谷於菟(wūtú)為新令尹,這就是著名的令尹子文。

再說鄭國鄭文公和正卿叔詹。雖然他們贏了這一局,但因為鄭國佔據中原中樞要地,之後幾十年間他們不得不繼續在齊、楚等大國之間搖擺、周旋,日子並不好過。說遠一點,一直到鄭國滅亡,鄭人都是過著這種倒向北方被南方打,倒向南方被北方打的苦命日子。鄭文公晚年還做了一件大錯事,就是晉獻公的公子重耳流亡天下路過鄭國時,鄭文公沒能善待這個同姓公子。叔詹勸鄭文公要麼善待重耳,要麼殺了重耳,鄭文公一概沒聽。後來重耳在秦穆公支援下返國繼位為晉侯即晉文公,在城濮之戰後成為春秋時期第二個霸主,隨即聯合秦國發兵攻鄭。鄭國大夫燭之武雖然說退了秦兵,但晉文公仍不肯放過鄭國,要求鄭國把說要殺死自己的叔詹交出來。據《史記》記載,鄭文公本不願交出兄弟叔詹,最後叔詹為了鄭國的安危自殺,晉國才在立了親晉的鄭文公之子公子蘭為鄭國世子後撤兵。大家看過了史上第一“空城計”的故事,別忘了這位既智慧又忠勇的鄭國正卿叔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