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玄武門奪嫡內幕

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玄武門奪嫡內幕

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往往是由國家統治者集團組織機構內的史官,用以記錄帝王將相等重要人物的歷史。對於民間歷史,除了傳統的家譜文化以外,好像沒有什麼內容。對於社會普通民眾,哪怕是社會精英的個人的歷史、家族歷史,似乎並無關注。即使今天,學者們更多關注的還是“大人物”的之間的爭鬥歷史。對於整個社會發展歷史,卻缺少經緯度的描述。老實說一部中國歷史其實就是帝王將相的歷史,“一將成名萬骨枯”,“成王敗寇”就是這種歷史的真實寫照。

中國的史官對歷史的把握往往受到政治影響,常常站在權力者角度“為尊者諱”、“為權力諱”,導致歷史就成了權力者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即使非常殘暴為所有人不恥的統治者,只要做了皇帝上了位,他就是英雄豪傑的。不管他代表的利益集團如何野蠻,如何沒有道德底線,為了自己的統治利益亂殺無辜;不管是你是(像滿人和蒙古人)異族的強盜,只要你成功了,王者天下了,歷史對他們 描述都是一場轟轟烈烈偉業,並以此教育和愚昧民眾來崇拜他們。

我倒不是崇拜李建成,挑開歷史真相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統治者內部的爭權奪利的內鬥,其成功者並無底線,也無正義可言,不過就是更無底線,心更狠更黑而已。

現在有許多人,還有學者都非常崇拜李世民的功業,認為李世民玄武門殺兄殺弟有其合法性。因為,他制止了一個無資歷又無能力的太子李建成上臺,保證了唐朝日後的繁榮,老百姓安居樂業。有人甚至認為,唐朝的開國元勳大能人劉文靜,在死前一直看好支援李世民,並且早就預料到了李世民的皇帝歸屬。把李世民的上位美化成是歷史的選擇,是天命所歸!並用劉文靜的嘴讚揚李世民會完成唐朝不世之功業。

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玄武門奪嫡內幕

因此,也就有人把劉文靜的死與李世民的玄武門事件聯絡一起,特別現在的影視劇,都把劉文靜刻畫得活靈活現的給李世民奪嫡出謀劃策。把劉文靜純粹說成是李世民玄武門事變的籌劃者之一。這種與歷史事實嚴重不符合非常可笑!

要說劉文靜是唐朝建國功臣、能臣不假,劉文靜協助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與裴寂一樣都是唐朝李淵建國的主要出謀劃策者。正因為如此,武德元年(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後,裴寂擔任尚書右僕射,封魏國公,相應的劉文靜任戶部尚書、陝東道行臺左僕射、封魯國公。這個職位對劉文靜應該是位高權重的位置吧,然而,劉文靜並不滿意。為什麼不滿意呢?

據《資治通鑑》記載:“ 民部尚書魯公劉文靜,自以才略功勳在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每廷議,寂有所是,文靜必非之。數侵侮寂,由是有隙。文靜與弟通直散騎常侍文起飲,酒酣怨望,拔刀擊柱曰:“會當斬裴寂首!”家數有妖,文起召巫於星下被髮銜刀為厭勝。文靜有妾無寵,使其兄上變告之。上以文靜屬吏,遣裴寂、蕭問狀,文靜曰:“建義之初,忝為司馬,計與長史位望略同。今寂為僕射,據甲第;臣官賞不異眾人,東西征討,老母留京師,風雨無所庇實有觖望之心,因醉怨言,不能自保。”上謂群臣曰:“觀文靜此言,反明白矣。”

裴寂言於上曰:“文靜才略實冠時人,性復粗險,今天下未定,留之必貽後患。”上素親寂,低迴久之,卒用寂言。辛未,文靜及文起坐死,籍沒其家。

從這段歷史記載中就應該明白一個事實:劉文靜的死與玄武門沒有任何關係,也與李世民沒有任何關係,是武德二年(619年),劉文靜與裴寂產生隔閡,其矛盾到了難以化解的程度,並於酒後口無遮攔,而且口吐狂言,被小妾告發謀反。加上他與裴寂有隙,唐高祖李淵聽信裴寂讒言,將劉文靜殺死,抄沒其家。

然而,有人提出質疑,認為李淵殺重臣劉文靜不會僅僅憑藉裴寂讒言就置之死地。何況劉文靜死的時候裴寂不在京城長安,劉文靜的死一定與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爭奪王位有關。有人還信誓旦旦認為:劉文靜早就是李世民的人,並預料到李世民將取代李建成接班唐朝皇位。說當時李世民有19歲了,已經久經沙場,政治資歷和經驗已經非常成熟了,具有實力與太子李建成爭高下的能力,並且皇帝李淵當時也非常忌憚他,都拿他沒有辦法。我認為這種說法其實不值一駁,只要去了解唐史一切質疑都煙消雲散了!

首先,看看《唐史》中劉文靜是什麼時候就死的知道的怎麼回事。玄武門事變應該是是武德九年(626年)七月,而劉文靜“及文起坐死,籍沒其家”之日是武德二年(619年)八月初四。中間差不多整整七年,難道劉文靜是神仙,七年前就預料到七年後李世民要當帝?

不錯劉文靜執行死刑期間,裴寂也的確不在長安,但你想過沒有,劉文靜是年初與其弟弟劉侍文一起飲酒,而發怨言被李淵打入大牢的。唐高祖李淵經過數月的猶豫不決,最後在聽了右僕射裴寂讒言“文靜才略實冠時人,性復粗險,今天下未定,留之必貽後患。”後,才做出殺劉文靜決定的。臨近對劉文靜行刑期間,老謀深算的裴寂又藉故避嫌上前線去了,以堵塞朝廷內外大眾的悠悠之口。當時裴寂主要是害怕別人私下談論是他害死劉文靜的。想一想,一個高階文官宰相,又不會帶兵,高祖李淵怎麼讓他去前線帶兵打仗呢?唯一解釋他主動向李淵請求的,要不是裴寂自己請求怎麼會派一個文官去前線呢?這說明皇帝李淵知道裴寂避嫌的心思也心照不宣讓他去的!

還有,就是說七年前在李世民雖然有19歲,實際上沒有說的那樣神奇。我的意思是說,劉文靜壓根就與李世民沒多大關係,如果他真的看好李世民,並預料到七年後李世民將會是唐朝的皇帝,他何必與丞相裴寂計較一時之高低呢?何不韜光養晦深藏不露,暗暗幫助李世民,待李世民成熟後得到重用,照樣把政敵裴寂比下去。實際上,劉文靜沒有這樣做,顯然是覺得自己有才能卻沒有出頭之日,才真的對李淵產生怨言的,以致惹來殺身之禍!應該說太子李建成當時還替劉文靜求情呢!

真實的歷史是,李建成沒有唐史中說的那麼猥瑣,李世民也沒有唐史說的那麼神奇。劉文靜死時候,正是唐朝與劉武周對陣時候,那個時候李世民在唐朝的威望不大,政治資歷並不成熟。當時李淵權力如日中天,不是李世民一個娃娃可以比的。既然當時李世民功勞不大,也沒有後來的勢力,咋會有資格與皇帝李淵和太子李建成爭高爭低呢?李世民的勢力是劉文靜死後在南方安內的戰爭中起來的,這中間李世民還得力於突厥人的幫助,要不然他哪裡是太子的對手!

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玄武門奪嫡內幕

當時(619年),唐朝高祖李淵的戰略部署似乎是:在打敗劉武周、宋金剛後乘熱打鐵,唐朝轉入全面進攻階段。由於北方突厥和嵇胡人的非常強大,隨時準備進攻唐朝攻打長安,所以李淵將自己兩個兒子分派兩處。太子李建成主要任務是抵禦北方突厥和嵇胡人,穩定北方局面;二兒子秦王李世民主要負責向南方割據勢力發動進攻。應該說太子李建成的任務更艱鉅更關鍵,因為,當時的北方突厥和嵇胡的軍力是南方任何勢力都不可比的,是當時誰都不得不忌憚的勢力,一旦北方有閃失唐朝有滅國的危險,所以,李淵派的是當時有戰神作風的太子李建成帶的唐朝最精銳的軍隊攘外,而南方對內戰爭如果有點閃失還影響不了全域性,就派了秦王李世民安內。

然而,正是唐朝李淵這種分派,成全了李世民在內戰中的功業。因為,在南方內戰中畢竟都是一些勢力弱小的偽政權,比北方突厥和嵇胡的軍隊好對付多了。一旦唐軍打出了威風,南方各種勢力紛紛歸降。以致讓李世民在戰爭中,能夠不斷拉攏一些人才擴大自己的勢力。這樣,他在在唐朝的聲望一下子起來了!而李建成在攘外的戰爭中吃力不討好,經過浴血奮戰,歷經艱苦,雖然打敗了突厥和嵇胡的的進攻,但勝利來得的確很慘烈!在這段對外戰爭中,李建成不但沒有像李世民拉到一幫人擴大自己的勢力,反而還減少了自己得力人才,損失了自己的實力,尤其在這段戰爭中得罪了突厥和嵇胡人,並與之結下了樑子,成為日後自己在玄武門事件中慘敗的促成因素。

按真實歷史看,李建成的確是失敗,李世民事實上勝利了,這並不是天道邏輯的選擇,也不是歷史的選擇,當然也不是李建成能力不行,而是李世民集團在內部爭鬥的狠勁與外部勢力勾結影響的結果。想一想,為什麼在公元624年也即武德七年八月,頡利突利可汗率領大軍舉國入寇唐朝,李世民親率百騎馳出於之會約。密約兩年期限,本來就是針對太子李建成的一個陰謀!當時李世民令突厥大軍退卻原因就在此。

此後整整兩年間,突厥人頻繁入侵唐朝,雖然前期每每被李建成打退,也讓唐朝損兵折將,而且與突厥的戰爭如果這樣打下去,顯然對初起唐帝國國家穩定大大不利的,這也是李淵和李建成憂心忡忡不勝其擾商量著遷都南方主要原因。但李世民這時候跳出來堅決反對遷都,理由十分充足,表現了高瞻遠矚的眼光,在文武百官面前狠狠露了一手。

而此時正是李淵想消弱李世民勢力的關鍵時刻,不禁讓李淵尷尬至極。請命解決突厥問題是李世民主動的,此恰恰是一個陰謀,此後果然幾次李淵要奪李世民兵權關鍵時刻,突厥人就大舉進攻唐朝,李世民就臨危受命,重新執掌兵權上前線與突然做戲假打(雙方都不損失一兵一卒),但常常虛報戰功,但也能夠把突厥抵禦在大唐邊境之外。直到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當了皇帝,突厥人就偃旗息鼓,無疑是分享了巨大利益的(糧食財寶美女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