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

我是小抹

編校/

小木格、

小太陽

喬布斯重回蘋果公司時,僅靠一個決定,就讓蘋果用不到一年時間扭虧為盈。

原因就是捨棄幾十個生產線上的全部產品,只做四樣:桌面的、便攜的、專業的、大眾的。

《吃掉那隻青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好多書都在說明,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是

“放棄瑣事”、“明確目標”、“做最重要的事”的佐證。

同成功的管理者們一樣關注

“放棄”的,還有斷舍離理念的倡導者山下英子女士,她推廣斷舍離的理念已經有10餘年,卻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她,

就是人們

“舍”總有一點誤會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很多人非常努力地向優秀的人學習成功的方法,卻不太關注生活中的選擇題。提到

“斷舍離”認為只是扔東西的整理術,完全忽視了其中“捨棄”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於是

在《斷舍離》一書出版九年之後,山下英子寫了這本《舍:做減法的勇氣》,再一次向人們強調:

“捨棄”是成功塑造自己必備的勇氣和能力。

一本瑜伽研究刊物中說“捨棄之心,是強者之心。”

如何過好這一生,普通人與成功人士的差距就在於:你會不會捨棄,在於

有沒有捨棄的勇氣?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01你不是不會選擇,只是沒學會放棄

人們總是有很多夢想,感覺每一個都很重要,最終實現的卻寥寥無幾。

日本

“時間管理大師”吉田穗波,在身兼繁忙的婦產科醫生和

2

個孩子媽媽的角色中,選擇繼續去哈佛深造。

讀書期間,她又接連生下了

3

個孩子,而這並沒有阻止她想要實現夢想的決心。

她工作家庭兩不誤,並且依然堅持完成了

8年的碩博連讀,去哈佛留學2年,還出版了1本書籍,叫做《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很多人佩服她的時間管理能力,卻忽視了她敢於

“捨棄”的能力。

她坦言,之所以能夠同時做到很多別人做不到的事,只是她放棄了別人放棄不了的東西。

她也會在工作、孩子、家務間忙得團團轉,也需要請保姆幫忙,也只能在孩子睡覺後的空隙學習,有時聽一半課就要跑回家照顧孩子。她放棄了做完美的事,放棄成為完美的人。

因為她清楚,完成學業是自己想要專注去實現的事,為此而放棄其他事情的代價,就是要允許和接受生活一團糟的狀態。

《舍:做減法的勇氣》這本書開篇就說:

“世上雜物冗事本繁多,斷舍離的第一步,就是讓我們承認,自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識別出“不做之事”,選擇那些重要的事去做,才是我們最應該具備的能力。

那如何練就這個能力呢,山下英子倡導的斷舍離,也可以說就是判斷力和抉擇能力的刻意練習。

“扔東西”是一個很實在的過程,伴有真實的觸感,可以透過身體的感受,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

物品的取捨,需要考慮自己需不需要,適不適合,能不能提升自己的品味,是否能愉悅自己的心情等等。

一旦物品的取捨變得輕鬆了,說明一個人對自己的瞭解加深了,判斷的能力也就逐步提升了。

山下英子一直在倡導的“斷舍離”,並不僅僅是扔東西的整理術,而是在練就你全面抉擇的能力。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02真正對自己負責,是果斷扔掉糾纏你的東西

“扔了不是還要買嗎?浪費時間和金錢。”

“舍做一次不就好了,難道天天扔東西嗎?”

這樣的問題常常出現在生活中,對於不理解舍的人來說,確實讓他們困惑。

其實斷舍離所關注的一直都是

“自己”,所謂的浪費金錢,不想天天扔東西,都是從“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真正的浪費,是物品侵佔的時間和一個人的掌控感。

我們收到的禮物中,總有那麼幾件並不是自己特別喜歡或需要的。如果扔掉或送人,不單覺得浪費,心裡還會伴隨著對送禮人的負罪感。

可是你知道嗎?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觀察中發現,一個已經用完的空洗髮水瓶放在衛生間,都會形成心裡的

“未完成事項”,讓大腦一直對它持續產生反應,而什麼都不做,只會讓能量一直消耗下去。

更何況一件有價值、有人情卻不喜歡的禮物放在身邊,必然也會持續侵佔你的精力。

如果想買類似的東西,還可能會考慮明明自己有,再買就浪費了,可是又並不喜歡,就會陷入無限的糾結當中。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與其給自己帶來這麼大的心力消耗,不如與它們勇敢說再見。

真正牢固和值得珍惜的情感,必然不會因為一件物品而消失。

如果你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就會發現,捨棄了

“不必須、不適合、不愉快”的東西,包括資訊和關係等等,你能換來更多選擇的自由。

當你準備做一些待辦事項的時候,不應該去想

“這件事該不該做,還有沒有商量的餘地,不做別人會怎麼看我?”而是立刻能提醒自己,“

這件事是當下必要的嗎,對我有什麼長遠的意義

是能讓我愉快的事情嗎?

當這樣的問題時常出現在你的頭腦中,說明你在全力為自己思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其實,真正成功的人,一生都在為自己做減法。留下的,都是對自己真正重要、有意義的事情。

“舍”不是一次性的行為,它是一種需要持續精進的“減法”思維,貫穿和改變的,是整個人生。

03越捨棄,越美麗,越被“成功”青睞

生活中,好多人都喜歡用審視的目光看自己,滿眼都是問題。

其實,過度的自省,反而是自信最大的敵人。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生命的初始,小嬰兒都有著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只是在成長中,人們已經習慣於被外界影響,被內在的認同壓抑,這些就像雜物一樣遮蔽了每個人的雙眼。

喜歡並欣賞自己,並不需要出眾的美貌,傲人的身材,只要瞭解自己適合什麼,就能打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時尚穿搭界有著名的

“膠囊衣櫥”,就是用最少的單品,搭配出多變的造型。

中國的膠囊衣櫥女王趙筱筠的學員中,有很多都對自己不滿意,面對溢位衣櫃的衣服,又不知道自己要穿什麼。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在瞭解了自己的體型、氣質到底適合什麼、如何揚長避短之後,她們都從丟掉那些不適合的服裝和飾品開始,在適合自己的衣物中,變得會穿搭、敢穿搭。讓她們不僅看到了自己外在的變化,更看到了由內而外自信的笑容。

自信的人更敢於表達和展示自己,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和改變隨之而來。

如何從時尚中選出適合自己的風格,如何從海量的單品中挑選合適自己的精品,本質上,都是

“減法”思維的實踐。

山下英子提倡的,就是用

“減法”的思維,去除“雜物”的過程,讓人重新找回對審美的敏感。最終練就不用動手,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迅速探尋到美好事物的能力。

每天和自己的缺點較勁,拼命彌補短板,並不能讓你真正自信起來。

長期練習斷舍離的“減法”思維,換上發現美的眼睛去看自己,看世界,輕裝前行,不但讓你體會到美好和清爽,正能量也會源源不斷地向你靠近。

《舍:做減法的勇氣》:你以為的扔東西,是成功者的標配能力

04寫在最後

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首先要像尼采說的那樣“成為你自己”。

這本《舍:做減法的勇氣》,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從物品的減法開始,更好地瞭解自己,成為自己,關注自己的優點和美好的特質,讓人更容易放下過去,專注當下那些最重要的事。

當你發現自己敢於捨棄,會捨棄的時候,就像擁有了一個加速器,離成功的人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