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相對於男裝,民國時期的女子著裝更為精彩

相對於男裝,民國時期的女子著裝更為精彩。要了解民國這個中西方服飾融合的重要時期,必須從此時期各類女子的著裝入手。清末民初,封建傳統還深深地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尤其是處於附屬地位的婦女,在穿衣上禁忌很多,但有一類女性例外,那就是青樓女子。青樓女子是這個歷史時期的一個獨特的團體,20世紀30年代,僅上海的妓女總數就達到十萬餘人。她們的謀生方式使之具有較良家婦女更多的自由度,也使之必須花費心思裝飾打扮自己,以在眾多的同行之中勝出。但青樓女子也分為很多等級,只有高階妓女才有財力和“特權”去精心裝扮自己。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高階妓女是時尚舞臺上翻雲覆雨的“明星”,當時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便是“男則寬衣大袖學優伶,女則倩服效妓家”。而普通的民間良家婦女,一方面鄙夷妓女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對她們產生好奇——先是好奇她們的生活,繼而好奇她們的穿著打扮,於是在鄙夷之餘也紛紛仿效。青樓女子在著裝方面具有層出不窮的想法:一會兒濃麗,一會兒清雅,一會兒著男裝,一會兒著學生裝,新奇的裝束時出時新,而普通的女子也仿效得不亦樂乎。

相對於男裝,民國時期的女子著裝更為精彩

青樓女子的服裝款式新穎、品類繁多,有普通的襖裙、改良旗袍、日本裝、粵裝、西裝,甚至道姑裝等等。當時追求時髦的青樓女子還愛穿男裝,我們能在傳世照片中看到她們穿男裝(即長袍馬褂)的形象。在上世紀20年代曾經出現妓家一經推出新裝(妝),不出一週全市女性競相效仿的奇觀。相傳“鳳仙領”就是被稱為“民國俠妓”的小鳳仙所首創。這種領子高高豎起,不僅遮住整個脖頸,還能遮住一小部分臉頰,使穿著者的面部顯得細小而惹人憐愛,因此這種領式被良家婦女所普遍借鑑。

相對於男裝,民國時期的女子著裝更為精彩

劉半農等所著《賽金花本事》一書中,對清末民初曾經風光無限的狀元夫人、名妓賽金花是這樣描述的——“就說我吧,除去時頭上戴一根大簪,三排小簪,每排是四根,全都是翡翠的。梳著五套頭——當時最時興的樣式——頸上掛金鍊,戴著琺琅銀表。冬天穿狐裘都是按著顏色深淺替換。我耳朵上戴的那副牛奶珠墜子就值幾千兩。”雖然著墨的主要是她的首飾,但也可以從中管窺高階妓女服飾的精巧。

相對於男裝,民國時期的女子著裝更為精彩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產生,隨著電影這一獨具魅力的傳播方式在中國流行,引導女裝風格的人變成了能夠開風氣之先的明星。透過銀幕和紙質媒體,這些具有嬌媚面容、嫋娜身姿的可人們的形象被大範圍地傳播。當時的著名影星有周璇、阮玲玉、胡蝶、梁賽珍、陳燕燕、王人美、陳波兒、顧蘭君、張織雲、談瑛、夏佩珍、袁美雲、黎麗麗、黃英、林楚楚等,她們的舉止言談、穿著妝扮無一不為當時的女性所爭相仿效。在著裝風格上,女明星們在當時是最為前衛和國際化的。她們多為勇敢接受外來文化的摩登女性,敢於穿著稍作改良的裸露部分肌膚的西式連衣裙,甚至有把露頸、露臂、半露胸的性感禮服直接“拿來”的。除了西式的禮服與泳裝外,改良旗袍也是女明星們常穿的服裝。與普通女子所穿的旗袍相比,明星們的旗袍更加講究也更為大膽,更注重裝飾效果和色彩的對比。

相對於男裝,民國時期的女子著裝更為精彩

民國時期是一個盛產名媛淑女的年代,歷史的底片上留下了那麼多美麗嬌媚、才華橫溢的女子的倩影。1927年,名門閨秀宋美齡與蔣介石成婚,在婚禮上所穿的那襲禮服,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款式:身穿白色改良旗袍、頭戴西式的頭紗,具有一種典雅的氣質。這種將頭紗壓在眉端的款式今天看來也許並不那麼好看,但因穿著者的緣故當時幾乎成為女子婚紗的“制服”,連卡爾登照相館的廣告標誌都是一個穿著這種款式婚紗的女子半身側影。一代才女林徽因結婚時穿的是一款自己設計的中西合璧風格的新娘婚紗。從留下來的林徽因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她在學生時期多穿短襖套裙,成年後多穿改良旗袍、西式的呢子大衣、皮草大衣及絨線背心,這是當時名媛淑女的典型裝束。

相對於男裝,民國時期的女子著裝更為精彩

23歲就以文采轟動上海灘的女作家張愛玲,在穿著上的大膽可謂海內聞名。也許因她出身名門而具有異於小家碧玉的眼界,她在著裝上具有超凡的見解。她對服裝的描寫準確生動,透露出不凡的藝術眼光,如:“黃的寬袍大袖,嘈切的雲朵盤頭;黑色綢底上裝嵌著桃紅的邊,青灰長裙,淡黃玳瑁眼鏡;如意鑲邊的寶藍配著蘋果綠色的繡花襖褲”;“有一種橄欖綠的暗色綢,上面掠過大的黑影,滿蓄的風雷。還有一種絲質的日本料子,淡湖色,閃著木紋、水紋;每隔一段路,水上漂著兩朵茶碗大的梅花,鐵畫銀鉤,像中世紀禮拜堂裡的五彩玻璃窗畫,紅玻璃上嵌著沉重的鐵質沿邊”。張愛玲對服裝非常感興趣,曾寫過專門介紹民國時期著裝的文章《更衣記》,除了身穿自己設計的顏色豔美、款式各異的服裝外,她還為自己的小說畫插圖,畫中女子神態微妙、著裝各異,逼肖小說中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