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國學經典《菜根譚》,你知道“菜根”背後的故事嗎?

國學經典《菜根譚》,你知道“菜根”背後的故事嗎?

《菜根譚》與《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近年來,《菜根譚》風靡一時,甚至有人將其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視作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菜根譚》文辭優美,含義深遠,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

磨練

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作者洪應明為什麼會取這樣一個書名,這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國學經典《菜根譚》,你知道“菜根”背後的故事嗎?

洪應明

,生活在明朝萬曆年間,是四川人,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史書中對他的記載並不多,連生卒年月也不知道。

馮夢楨在《仙佛奇蹤》中提到:“

洪生自誠氏,幼慕紛華,晚棲禪寂

”。從中可以知道洪應明年輕時也是一位熱血青年,熱衷於功名,但後來歲月的歷練,生活的打磨,讓他飽經憂患,最終一心向佛。

但是在人生的低谷時,仍然能夠把持節操和品格,甘於淡泊,這才是真正的偉大的人。

國學經典《菜根譚》,你知道“菜根”背後的故事嗎?

洪應明曾經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那裡的土質很差,農民種的蔬菜收成很差,生活很苦。

農民將自已種的蔬菜拿到集市場上去賣,買的人一般會去掉菜根,因為菜根苦又重。這樣一來,收入就更低了。

洪應明看到大把的菜根被丟掉感覺很可惜,就想將菜根取走,但又不願白拿,雖然生活也很清苦,但還是出錢將菜根買走。

時間長了,當地的人都知道了洪應明的這個習慣,就叫他“傻菜根”。

洪應明回家後,將這些菜根醃製成了鹹菜。他先將菜根用鹽醃製,發酵一年後,去除菜根的苦澀,逼出菜根的香氣。然後再用水去除菜根中的鹽,在太陽下晾曬三日,讓菜根更有嚼勁,最後再醃製七日。

國學經典《菜根譚》,你知道“菜根”背後的故事嗎?

一天,洪應明的朋友于孔兼來拜訪洪應明,洪應明就用自己做的鹹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嚐後,感到別有一番滋味,鹹香爽脆,無菜根的苦澀,於是連聲稱好。于孔兼就問洪應明這是怎麼製成的。

洪應明就將他醃製的方法告訴給了于孔兼。于孔兼聽後感概道:“菜根本是棄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淡泊的人,才能領會其中的真味。也只有你這樣的人,才能將菜根製作出如此的美味啊!”

洪應明的《菜根譚》最後用菜根來命名書名,也正是緣於這一段特殊的經歷。

漸漸地,周圍的人都知道了洪應明醃製的菜根鹹菜,香脆好吃,就紛紛過來討教。洪應明毫不保留的將製作的方法教給了他們。

國學經典《菜根譚》,你知道“菜根”背後的故事嗎?

這些人將菜根鹹菜放到集市上去賣,買的人絡繹不絕,他們都賺了不少錢。到清朝以後,很多經營菜根鹹菜的人,都非常感激洪應明的貢獻,就紛紛捐錢蓋廟來祭祀他,並且尊稱洪應明為菜根鹹菜的祖師爺。

以上就是《菜根譚》書名背後的故事。

國學經典《菜根譚》,你知道“菜根”背後的故事嗎?

【詩漫】菜根譚 精裝彩圖全解

檢視

大家有空可以讀一下這本書,體會作者對於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種種感悟,也許就會讓你的心靈豁然開朗。

歡迎大家留言,發表高見。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